真誠的赤子,傅聰

2022/07/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閱讀《傅雷家書》時,情緒非常非常的緊繃,真的很難想像、也壓根不願想像,真的會有家長為了教育家中學習音樂的孩子,特地把這本書奉為「教養聖經」。
因為從書中收錄的一封封家書可以推知,身為翻譯家的傅雷對傅聰從小到大的教育極為嚴厲,即使傅聰已經長大到波蘭留學,父親傅雷在魚雁往返的信件中,字字句句仍緊迫盯人到讓人無法喘息的地步,連傅聰的簽名筆跡、信中的用字遣詞欠缺變化性,甚至是信封寫作格式,傅雷都要求其子要「養成neat的習慣」。
真是讀得我心驚膽跳!!!
話雖如此,父對子分享自身對於藝術、對於音樂的詮釋、對於做人做事的原則、金錢價值觀、愛情的態度,嚴厲中仍帶有溫馨;也正是這樣的家風、以及父母對孩子的親身示範,養成傅聰獨有的特質與深厚的文化涵養。我甚至感覺到,傅雷或許是個相當孤獨的人,這些藏在心中的理念與情懷,也只能分享/傳遞給自己最親近、將其視為知己般的兒子吧,也唯有分享,才不會感覺到那麼那麼的寂寞。
對書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相當重視「為人需真誠」。傅雷在家書中寫道:
大多數從事藝術的人,缺少真誠。
因為不夠真誠,一切都在嘴裡隨便說說,當作唬人的幌子,
裝自己的門面,實際只是拾人牙慧,並非真有所感。
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

這段話頗能引人共鳴啊。事實上不止是藝術,就連閱讀行為、社群生活不也是如此?在這個搜尋、複製與再創都變得相當容易的時代裡,不真誠的「懂」與真誠的「不懂」,似乎令我們更加難以分辨了,不是嗎?
真誠很重要。而藝術存在的終極意義在於自身,不為任何附加的目的。
這點在焦元溥老師的大作《游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對傅聰先生的專訪中,傅聰的回應裡相當明白了,書中記錄到:
演奏家唯有追求音樂,最後才能得到音樂,
從沒有說追求名利而能得到音樂的。
「成名」和「有成就」是兩回事;
現在太多人心裡只想著要成名,卻忘記了音樂藝術。
若要追名逐利,請走他路,學音樂就是要以音樂為出發點。
即使得不到名利,卻一定能得到一個無限美好的藝術世界。
這是何等幸福啊!
很多人頌揚傅聰為中國的蕭邦,特別是能駕馭瑪祖卡(Mazurkas)。我不是專業聆賞者,只是一個愛亂聽、喜歡研究的業餘古典樂友,但完全可以感覺到曲子的難度,一面聽的時候在想:傅聰怎麼能夠掌握得那麼好?如何做到觸鍵那麼輕?音色卻這麼清亮?情感又那麼濃?
我更喜歡聽他彈Scarlatti。記得讀到《傅雷家書》書末,傅雷與其妻留下的遺書時(兩人被控反黨罪證,最後以死訣)。閱讀時音樂正好播到Scarlatti Sonata in C major, K.95
我想應該不是文字的緣故讓我激動了,而是傅聰彈的Scarlatti至善至美,那真是會讓人落淚……

*刊頭圖片擷取自影片畫面
*傅聰於2020年底,因新冠肺炎於英國病逝。

點下方紅色贊助鍵,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持續撰寫優質好文!
點下愛心,給寫作者最直接的肯定與鼓勵!
四季,一位喜歡做菜給家人享用的一介煮夫,靠聲音就能接案配音的穩重男聲,卻在料理中誤打誤撞領悟出人生的另番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