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拖延叫做「總有一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也常從別人口中聽到,或自己就很常說出這樣的話:「總有一天我要瘦下來!」、「總有一天我要賺大錢!」、「總有一天我要離職自己當老闆!」、「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頂尖高手!」……等等的。像是這樣的話,即使沒有說出口,我想所有人都曾經在心裡面吶喊過吧!

但其實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這句話本身就意味著拖延了。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腦中想像的是這件事情「已經完成」之後的樣子,而不是中間的「執行過程」。其實人的大腦是很難分清楚現實與想像的,當我們在想像事情完成的樣貌時,其實就已經得到了部分的回饋,當下就完成了自我滿足,所以就更容易陷入「做白日夢」的處境了,當然也就更不會著手實踐囉!

克服拖延第一招:多做一個步驟

等等,因為拖延而堆積如山的事情不是已經夠讓人頭大了,為什麼還要再多加一個步驟呢?其實,這個步驟有點類似無障礙坡道的作用,既然我們不願開始執行事情的核心任務,那我們就多給自己一個「坡道」,來幫助自己跨過那個很高的門檻。在很多情況下,多一個步驟,反而會讓事情進行得更輕鬆,見文末圖二所示。例如,我真的不想開始寫通識期末報告,這時候我為自己設置的坡道就可能是先列出一個報告架構,或是先Google 所有可能用在報告裡的案例資料,或甚至只是看一則和題目相關的TED Talk,讓自己離做報告這件事情的門檻稍微近一些。

所以,當我們在為一個大型專案訂定執行計畫的時候,千萬別太沉浸在計畫能夠按部就班執行的幻想中!你可以在一開始就多訂定一個額外的步驟,來幫助自己踏出第一步。

克服拖延第二招:讓拖延更有意義

這其實是一種順著人性弱點的策略,也就是說,我們知道自己愛拖延,也不用想辦法去「克服」這種心理,而是乾脆讓它拖延,只是我們拖延的時候做的事情,是手上其他也等著我們做的事情。

比如說,你手上同時有專案報告、回覆客戶與報稅這三件事情要做,就把這三件事情當作你互相拖延的框架─如果你現在不想開始做專案報告,那就乾脆去回覆客戶的信件,或是下載報稅軟體開始報稅。而如果你想晚點回覆客戶,那就先做一下專案報告吧。

類似這樣的方式,這樣即使拖延了,罪惡感也比較輕一點,同時其他重要的事情也一併開始進行了。當然,還是要注意每件事的截止日期,別光是開心地完成一堆簡單的事情,而忘了慢慢逼近的死線了!為了避免這種狀況,你需要列出一個「待辦清單」,擺在清單前面的,就是好像有期限但其實沒有「明確」期限、看起來有點重要但沒有到極度重要的,這樣當你想拖延時,就會繞過它往下面其他選項去找,結果反而會把其他有明確期限、而且真的很重要的事情完成。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 自己跟自己還要這樣玩心機, 未免也太累了吧!但其實細想,我們最容易欺騙的人往往就是自己,像是「我明天就會開始」、「這件事我最後一天再做就好了」、「等我看完這一集就要開始動工了」這類的自我欺騙,就是讓拖延症逐漸惡化的根源,長久下來容易讓人產生「一事無成」、「懶散怠惰」的自我評價,這時候要改正就更困難了!所以,現在就開始正視並改善自己的拖延症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ck Pan的沙龍
0會員
11內容數
Nick P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21
算命師看著我的手相說:「你這輩子勞碌命」 我心裡想,喔!不要吧。 我:「那我有沒有貴人?」 算命師:「你這輩子沒有貴人,得靠自己。但你是很多人的貴人」 我:「怎麼可能?」OS,我可不可以不要當別人的貴人,我只想身邊有貴人。
2022/07/21
算命師看著我的手相說:「你這輩子勞碌命」 我心裡想,喔!不要吧。 我:「那我有沒有貴人?」 算命師:「你這輩子沒有貴人,得靠自己。但你是很多人的貴人」 我:「怎麼可能?」OS,我可不可以不要當別人的貴人,我只想身邊有貴人。
2022/07/12
無論是剛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還是剛轉職換工作的新入職者。進入新環境,除了認真學習、積極主動,且能做好本份內的工作外,更多時候,關乎職場人際關係裡的互動眉角,真的絕對馬虎不得。 1.會打招呼說再見真的至關重要 2.不懂別裝懂,謙虛詢問是真理 3.只顧自己,還是懂得關照他人
2022/07/12
無論是剛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還是剛轉職換工作的新入職者。進入新環境,除了認真學習、積極主動,且能做好本份內的工作外,更多時候,關乎職場人際關係裡的互動眉角,真的絕對馬虎不得。 1.會打招呼說再見真的至關重要 2.不懂別裝懂,謙虛詢問是真理 3.只顧自己,還是懂得關照他人
2022/07/11
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
2022/07/11
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Thumbnail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Thumbnail
你也曾經把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或者總是到截止日期才驚險地交出作業嗎? 如果是的話,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改善這個情況~ 讓你從原本的「改天再說」,變成「馬上去做」的行動派!
Thumbnail
你也曾經把想做的事一拖再拖,或者總是到截止日期才驚險地交出作業嗎? 如果是的話,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你改善這個情況~ 讓你從原本的「改天再說」,變成「馬上去做」的行動派!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