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很多人都會列「願望清單」,對吧?
只是從許多「最終沒完成」或是「很快就放棄」的梗圖看得出來能達成的人是少數。後來讀一些習慣養成的書,有的說讓計畫重新起頭的感覺不錯,但不用太執著;也有叫人直接放棄這樣的計畫方式,僵化沒效率。
我也是那個不到半年,甚至是三個月,計畫就拋諸腦後的人,但仔細想想,不是什麼都達不成。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沒有立即性的需求,多半不曾真的開始,或是碰到小小瓶頸就直接放棄。養成運動習慣?每天有出門散步就不錯了。每年看50本書?喔,小說和漫畫都算進去似乎沒問題。每年看96部電影?本來就有很多想看的片,剛好趁機清待看清單。每天拍照?雖然有時會忘記,不過是不到一秒的事,哪有什麼難。真要說,難的是找主題。拍什麼都可以的話,拿起手機一按就解決。
稍微停下來檢視,結論很明顯。越是簡單,越是感到開心,越容易達成。
簡直廢話!
對,我也覺得超廢。可是就算有檢視計畫達成率,都不見得能理出原因,更不用說完全放置不管。能直覺修正當然很好,但想不透,也不要太快認定就是沒辦法。多半不是沒辦法,單純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和足夠的嘗試時間。
自從發現就是跟不上身邊人的平均速度,試著放慢,別人執行三個月會有心得的東西,就拆分難度,執行一年。太容易就增加一點點難度,覺得太難,頂多退回到原本的「簡單模式」,明顯沒助益就直接放棄無所謂,時間跟精力可以拿來做其他事,或者乾脆休息,臨時想到要做什麼就能無痛安插,不用另外抽時間。
不太確定「有需要」是不是真能增加做事和維持下去達成計畫的動力。就自身的經驗來說,有需要的事,若目標並不明確,很多時候會因為討厭或麻煩而無法持續。
例如,覺得需要學弦樂器,讓自己手腦協調。想說能從朋友那借到烏克麗麗,網路上教學那麼多,跟著學就對了。結果根本維持不到兩個月。
回頭想想過程和原因,主要是練樂器會吵到鄰居,不考慮下班後的時間,只有週末練習,但就算到週末,知道鄰居有午睡習慣,儘量把時間控制在下午4點到6點,不僅跟預想不同,也十分限縮。練習時間有限,成果有限,沒成就感很快就放棄。顯然「有需要」的動力對我來說極小,執行難易度和成就感(影響喜愛程度)佔大部分。
同樣是學習,今年初另一個計劃是畫畫。
只要每天找圖臨摹或者隨手畫想畫的東西就好,目標是能在手帳畫出紀錄生活的插圖。知道從頭學習素描一定無法產生足夠的動力,開始就把目標設得單純些。於是就算工作很忙很累,或是休假日整天都有活動,還是有辦法抽個30秒,畫張搞笑的臉或一個方型盒子。不管在書桌上、飯桌上,甚至車上都沒問題。容易達成讓習慣得以維持下去,且從中感受到趣味。成果是現在進入待業模式,塗鴉幾個月多少有些感想,開始借書來看,嘗試按步驟推進。真的變成一項有動力主動學習的興趣了!
想起來把畫畫放進願望清單的原因是打算跟上10月的「Inktober」
所以試著執行習慣計畫的途中,推荐試著停下來檢視成效,找出可能失敗的原因,以及小有成果的理由(覺得這更重要!能試著幫自己複製有效的做法。至於沒達成的,等正能量強一點的時候再來檢討就好,就算失敗也不要陷入悲慘的氣氛),就算很慢、很慢也沒關係,總比不斷盲目更換目標,或是放棄所有想做的事來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