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引導男孩處理情緒,而非壓抑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感謝女人迷雜誌內容編輯團隊採用本文章
每一位男孩都需要有情緒宣洩的出口
女人迷專欄連結:別再叫兒子「不要哭」!引導男孩處理情緒,而非壓抑情緒|性別力 Gender Power (womany.net)


同時育有兒子和女兒,當女兒不小心跌倒受傷而哭泣時,我們會緊張地察看傷勢,輕聲撫慰眼前淚眼婆娑的小公主。

但,此時此刻,一樣的場景若換成是兒子,則通常會跟孩子說:「有流血嗎?沒有受傷的話,站起來就好,別哭!」

雖然,夜深人靜時我也會自我檢討——是否面對兩個性別不同的孩子時,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會有不同面貌?

對於男孩的包容,是否真的較低?

包容較低的本質,是否來自於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男兒有淚不輕彈」,男性從古至今必須背負的責任及壓力好似理所當然,因為要有肩膀能成為一家之主。

只是,我們似乎也忘了反思,一家之主也是一個人,而人皆會有情緒,正常的情緒抒發,才是合理的回歸人性。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勇敢還是壓抑?

當我們要求兒子「不要哭!」的同時,孩子確實把眼淚擦乾、逼著自己把想哭的情緒吞回內心。

哭的動作停止了,但內心的匱乏與難過,並沒有因此而被理解、得到正常的抒發。

孩子選擇將眼淚收回時,轉而變成一種不敢發聲的啜泣,一種想發洩卻無法正常宣洩的委屈,壓下去的不只是眼淚,更是一種沉重的匱乏感,無可名狀。

因感受委屈或難過而不能表現的情緒,累積久了,真的就會因此變勇敢嗎?

或許,人的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我要勇敢堅強不可以哭」,隨著時間過去,受到潛意識的暗示,有可能會因此而變勇敢,但也有可能隱藏了另一層除了勇敢之外的「壓抑」。

壓抑久了,會漸漸連想表達的話語,都失去說出來的勇氣,所以,為何有時我們會發現男孩們「不擅表達或溝通」?

不是因為男孩們天生不擅於溝通,而是沒有一個讓他們能順利發聲的管道。

Mary.Polce Lynch(瑪麗・寶絲林區)在著作《男孩情緒教養》中提到:「我們雖無法看見男生的內在感受,卻可以觀察他們形諸於外的表現。」

這也同時探討著男孩們壓抑情緒的模式,以及透過學習體會自我感受與他人感受的「同理心」,才能藉由同理心去處理情緒的問題。

她也在此書中提及,若這些情緒並沒有被正視或教導下,藉由正常口語表達的宣洩和妥善處理,這些感受非但沒有因此而消失,反倒變成壓抑後的「拐彎行為」。

所謂「拐彎行為」包含著:侵略、憂鬱、身理上各種疼痛、恐慌、焦慮、自殘,甚至自殺等偏差行為。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但如何表達,以及適當的處理情緒,才是讓自己能得到抒發的正常宣洩方式。

唯有正視情緒的存在,不帶有否定及刻意武裝,承認自己也有哀傷、憤怒、不佳的情緒時,才能用正向的態度面對困境、解決問題。

男孩也須正常宣洩情緒

心理諮商中所提到的處理(Processing)是指:「談論與某種強烈情緒相關的事件;事件大至恐怖創傷,小至日常一切。」

而這樣的情緒處理往往不只有一次,需要歷經一段時間,但男孩透過這樣的口語訴說的過程,會讓情緒好很多。

鼓勵男孩們勇敢說出自身感受,並且允許哭泣、哀傷等脆弱情緒的發洩,透過正確的練習,讓自身的感受能用正確方式表達:

  1. 表達感受:正面鼓勵男孩們可向信任的親友表達自身感受。
  2. 自我對話:練習與自己內心的聲音對話。
  3. 記錄感受:透過書寫或日記去記載當下感受。
  4. 交織練習:承認壞情緒,並且將當下的壞情緒與另一種正向情緒融合,將壞情緒引導至正向思考。

藉由與可靠的親人談話、自我對話的練習,或是進行書寫的當下,將想法與感受正確的訴說出來,才會進一步開啟男孩們願意暢談想法的渠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妮可媽媽的沙龍
23會員
25內容數
想透過這個平台,分享同樣在成為爸爸媽媽這條路上一同努力的夥伴。父母,不是生來就知道如何成為父母,也不是與生俱來就如鋼鐵人般的強大,我們,都是在不斷錯誤中,學習成長。給予孩子們愛的同時,也不忘給自己多一點鼓勵,和愛,以及最欠缺也最需要的,溫暖。讓我們,用正能量為下一代持續努力吧!
妮可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4
你了解妥瑞氏症嗎?在妥瑞兒的成長過程中,因為身體上的特殊狀態,會比一般孩子經歷更多的挫折和挑戰。然而,身為妥瑞兒的父母,又該如何陪伴孩子呢? 「你不要一直這樣擠眉弄眼,很醜耶!不要一直發出像豬叫的聲音啦!」 孩子幼稚園中班時,我們就察覺他會不自主的頻繁眨眼、發出旁人無法理解的怪聲。
Thumbnail
2022/08/04
你了解妥瑞氏症嗎?在妥瑞兒的成長過程中,因為身體上的特殊狀態,會比一般孩子經歷更多的挫折和挑戰。然而,身為妥瑞兒的父母,又該如何陪伴孩子呢? 「你不要一直這樣擠眉弄眼,很醜耶!不要一直發出像豬叫的聲音啦!」 孩子幼稚園中班時,我們就察覺他會不自主的頻繁眨眼、發出旁人無法理解的怪聲。
Thumbnail
2022/07/05
「我都是為了你好」,究竟背後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感謝天下雜誌近期刊登我所投稿的專欄文章。獨立評論連結:【投書】我都是為了你好?別讓情緒勒索綑綁了親情關係 | 嚴冬晴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cw.com.tw)
Thumbnail
2022/07/05
「我都是為了你好」,究竟背後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感謝天下雜誌近期刊登我所投稿的專欄文章。獨立評論連結:【投書】我都是為了你好?別讓情緒勒索綑綁了親情關係 | 嚴冬晴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cw.com.tw)
Thumbnail
2022/07/01
感謝聯合報家庭副刊主編的青睞,讓我有機會在聯合報刊登不少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近期刊登的作品,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遞更多溫暖給大家。 聯合報文章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2/6421362
Thumbnail
2022/07/01
感謝聯合報家庭副刊主編的青睞,讓我有機會在聯合報刊登不少文章。 今天分享的是近期刊登的作品,希望透過文字的力量,傳遞更多溫暖給大家。 聯合報文章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12662/642136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我太容易理解他人,卻常常因為這個理解,錯失了伸張自己受傷的權利。」 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有一種忍耐,在關係裡更難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因為傾向於為對方設想,因為想要維護關係的和諧,比起自己被傷害的可能,更害怕拒絕或是誤解他人而引發被攻擊的可能,甚至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我們對孩子感受到的喜悅、幸福、熱情等正面情感通常很寬容,但對悲傷、憤怒、眼淚卻很吝嗇。」 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不去,彷彿每一個字都寫進了我的心裡。孩子開心的時候,我們樂於分享笑容,並用力延續那一刻的情緒;但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卻盡可能地想立刻解決她的眼淚,只求得一刻平靜。
Thumbnail
了解自己,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啊! 如果我們現在具備一些還不錯的面對挫折能力,那是我們用了多少人生磨練,修練出來的?
Thumbnail
了解自己,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啊! 如果我們現在具備一些還不錯的面對挫折能力,那是我們用了多少人生磨練,修練出來的?
Thumbnail
同時育有兒子和女兒,當女兒不小心跌倒受傷而哭泣時,我們會緊張地察看傷勢,輕聲撫慰眼前淚眼婆娑的小公主。 但,此時此刻,一樣的場景若換成是兒子,則通常會跟孩子說:「有流血嗎?沒有受傷的話,站起來就好,別哭!」 對於男孩的包容,是否真的較低?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勇敢還是壓抑? 男孩也須正常宣洩情緒
Thumbnail
同時育有兒子和女兒,當女兒不小心跌倒受傷而哭泣時,我們會緊張地察看傷勢,輕聲撫慰眼前淚眼婆娑的小公主。 但,此時此刻,一樣的場景若換成是兒子,則通常會跟孩子說:「有流血嗎?沒有受傷的話,站起來就好,別哭!」 對於男孩的包容,是否真的較低? 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勇敢還是壓抑? 男孩也須正常宣洩情緒
Thumbnail
「哭什麼哭?男生是在哭火大的蛤!」   這是近期的某段稱不上對話的親子對話,一個從小辛苦生活、曾留下紀錄的父親,一位二度進入安置、受傷了的男孩。  自立的開端,兩人對於是否自立,沒有共識,卡關了,開案評估時候,與爸爸聯繫,爸爸回應尊重孩子意願,但想親自聽聽孩子的想法,於是男孩鼓足勇氣撥打電話,電話中
Thumbnail
「哭什麼哭?男生是在哭火大的蛤!」   這是近期的某段稱不上對話的親子對話,一個從小辛苦生活、曾留下紀錄的父親,一位二度進入安置、受傷了的男孩。  自立的開端,兩人對於是否自立,沒有共識,卡關了,開案評估時候,與爸爸聯繫,爸爸回應尊重孩子意願,但想親自聽聽孩子的想法,於是男孩鼓足勇氣撥打電話,電話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