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哭泣你是否看見心中的彩虹

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可曾想過,我們在面對親友的情緒抒發時,往往不自覺地說出:「不要□□」。例如:好友傷心難過,我們的安慰卻是:「不要哭泣」。親人生氣,我們的反應大多是:「不要生氣」。尤其是如果框框中所填入的是被社會污名化的情緒,那口氣往往更加強烈。然而即便是換成快樂,答案或許不是:「不要快樂」。但取而代之的,卻往往仍是對於情緒的壓抑,記得那句熟悉的提醒嗎?「別太高興,小心樂極生悲」。

在心理學中曾談及情緒的引發,往往先於理智的思維,所以情緒在很多時候是不受理智的控制。面對此一狀況,社會上會給予一個名詞叫做「情緒失控」。彷彿,我們都該好好地控制好情緒,否則便像是人格缺失一般。只不過,可曾想過控制和壓抑有何不同。也許,我們只是不斷地學習如何去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在面臨幾次失控之後,更多人選擇「漠然」。亦即去淡化自己的感覺,如此一來最為保險,因為情緒少有波瀾。然而,這是好的嗎?少掉了情緒、少掉了感動,存在彷彿少掉了最重要的元素。

談了一大段的情緒之後,回到教養的主題。王理書在「養出有力量的孩子」一書中,談及面對孩子的哭泣有著極佳的論述,摘錄如下:

若父母的內在與哭有很好的關係,則父母在面對孩子哭的時候,也會與哭泣的孩子有很好的關係,在孩子哭時,無論支持孩子或教養孩子,都有更大溫柔堅定的可能。但若父母的內在與哭的關係沒有好的連結,例如父母可能是在不被允許的哭泣的教養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的哭泣經常會引來父母的焦慮,父母急著讓孩子止住哭泣,有時不是出於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為了停止自身焦慮的需要。

可不是嗎?一個情緒潔癖的父母面對著孩子的哭鬧往往十分難熬。於是期待孩子去學習,學習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所被要求的情緒控制,甚至噤聲不語。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情緒的釋放,像是火苗一般,在不經意下往往會點燃通往父母情緒庫房中的引線。是故這星星之火,往往會讓父母害怕、焦慮。因為父母本身隱約地能夠覺察,情緒庫房中所壓抑的情緒一旦被引爆往往難以收拾。常常聽見新手母親在面對孩子哭泣時,感到無助與悲憤,最末選擇抱著孩子一起痛哭。此一情境,不就是上述情形的寫照。因為孩子的哭泣引發母親內在深層的不安,許多關於自我能力的懷疑、自身處境的悲憫…等等想法蜂擁而出。那過程中思緒或許未必清晰,但情緒卻是無法預料的狂潮。

所以,父母的畏懼與焦慮其實情有可原(且讓我們對於父母有更大的寬容)。但是在情有可原之後,或許父母本身也可以試著去思考關於自身的心境。情緒的意義為何?或者我們單純地著眼於哭泣的意義為何?對孩子來說,哭泣該可算是一種表達方式,尤其是在語言的學習尚未周全的時候。若以此一觀點來看,那麼是否漸漸學會語言的孩子,便該減少哭泣而改用言說,而這便是許多大人所期待的狀態。期待一個會說話的孩子像個大人,像個其所以為大人該有的樣貌。

然而,重要的是哭泣卻絕不止於一種表達。或者可以換個方式來說,哭泣表達的對象,不單單是向外,其也含括向內的意義。向外,告訴他人,我受了委屈、我很難過。向內,則是告訴自己,甚至是一種確認,確認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受。而後者的重要性,不僅不亞於前者,甚至遠超過前者。因為那是孩子慢慢學會看重自己的基礎之一。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很強烈地感受他人的存在,情緒往往是個媒介。當周圍的人有情緒波動時,我們大都能感受到。同樣的,回到自身,當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情緒同樣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透過情緒,我們得以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憤怒也好、悲傷也罷,那過程無非是一個轉移,把心思拉回到自己身上。而對孩子來說,情緒便是一個讓其慢慢學會回觀自身的機會。

尤其是自我價值感的建立,首先得要奠基於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甚至肯定自己的存在。面對沮喪、面對失卻,情緒的引發,往往回歸到自身的一種失落。如果父母的憤怒在此時點燃,那麼孩子學會的或許不是面對失落時,心裡的悲傷該如何療癒。相反地,那是自己的情緒造成了父母的不快。漸漸地,情緒或者哭泣被孩子貼上了標籤,那是不好的、那是會惹爸媽生氣的。可是對一個大人來說,情緒的壓抑已屬不易,其該算是苦練多年的成果,更何況是一個孩子。於是,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哭泣時,會有失控的現象,那麼孩子將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而強迫自己快速成長。或者說強迫自己依著父母期待的方式急驟長成。情緒的壓抑便在幼小的心靈中滋長,那是讓人感到十分不捨的,不是嗎?

當然,也很多父母很為難地提及,孩子會因一些事情沒有順著他的想法而大哭,最常見的莫過於買玩具。於是,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大哭,而順了他的意。有的父母覺得孩子無理取鬧,而大聲斥責。尤其是在大眾的場合,其將父母內在面對情緒的不安與焦慮拉得更高。於是許多父母心中的想法都只是落在如何讓孩子不要哭泣。亦即,不論是「順其意」抑或是「責其情」,骨子裡的想法都一樣。尤其是,有的父母面對孩子哭泣時,許多存在於心中的不理性想法往往蜂擁而出,諸如,「我就是能力不夠,教不好孩子」,或者是「所有人都欺負我,為什麼連我的孩子也不例外」…等等。但,也許孩子只是委屈地表達他(她)的失落,他(她)想要玩具,但是不被允許,而他(她)想要試著努力一下。換個角度想,這努力一下,不就是我們常常要求孩子所需具備的「不要輕言放棄嗎?」。如果其在孩童時期,便不斷地被要求著拋下自己的想法,否定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又何忍要求他們在長大以後,卻又忠於自己,踏實築夢。

試著聽見哭聲裡的意涵,試著讓孩子在哭泣時連結到自身的存在。也許更重要的是試著改變對於哭泣的觀感。哭泣,其實是對自己委屈的一種表達,那是個貼近自己的方式,那是個看見自己的存在。總喜歡將哭泣視為心中的彩虹,因為其具備了彩虹所需的兩個重要元素,水與陽光。水是淚水,陽光則是貼近自身所發出的一種光芒。於是,面對一個哭泣的孩子,能否嘗試看見他(她)心中所升起的那一抹彩虹,能否如同看見外在彩虹一般同樣地珍視與讚嘆。

如果不能,那麼先試著回到自身,問問自己,面對著這七彩光芒,內心為何焦慮。自己心中的彩虹是否早已消逝,淚水與陽光是否遙不可及。果真如此,那麼可否找個時間,一個人靜下來,好好地找一找。如果找著了,千萬別指責哦!如果可以的話,為它在心頭找個位置,這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難為,因為父母絕不只是自己孩子的父母,還含括自身的父母角色。怎麼說呢?當有機會成為他人的父母,也意謂著自己已經長成。於是乎,這父母之職,不單單是面對孩子,還有面對自己,面對孩童時的自己。給自己多一點照顧吧!別讓許許多多教養守則成了責怪自己無能的機會,因為需要照顧的還有存在於內在心靈的孩童。

心靈療癒絕非一蹴可幾,所以當教養與自我狀態相結合,不難想像很多時候懂得了方法,瞭解了意涵,卻仍陷入同樣的風暴之中。倘若如此便讓指責自己的想法縈繞耳際,那麼受傷的自己只是傷得更重,卻無益於教養的改善。很多父母會害怕面對教養孩子,因為教養的過程中,不斷浮現的是自己幼時的未竟事務,也就是幼時未解的心結。而那往往讓人感到難過與挫折,於是選擇逃避。但是,換個角度想,教養其實也是重新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契機。小時候面對生命的挫折,無法適切地承擔,於是選擇壓抑與逃避。如今長大了,其實可以試著重新去看待自己,因為多了些力量了。還有重要的是,改變得從允許開始,對自己多一點允許,多一點寬容,當內在的心靈柔軟了,對孩子自然而然便有所改善。當看見自己心中的彩虹,那麼同樣地也能看見孩子心中的彩虹。

這麼做難不難,坦白說,不容易,但別輕言放棄。若可以的話,試著在心情平靜後,聽聽看孩子心中的委屈,抱抱他(她)。若還是感到不易,那麼至少在每天孩子睡前給予深深地擁抱,讓其感受到愛的流動吧!



延伸閱讀


關於一個父親的叨叨絮語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4會員
95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為什麼要養兒育女,倘若是一位有心人,其實養兒育女著實可以成就一個精彩的自我療癒。那是否自私,別太多心。如果自我療癒得以完成,那麼親子間的交互影響,更是深刻而長遠。所以若能解開心結,回歸到人性的自在,那麼在奠基於這樣的基礎下的互動模式,對孩子來說可是甘之如飴。還記得毒性教條嗎?好的也是會傳承下去的啊!
只是想要分享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經驗,總是認為教養不是規範,更不是無限上綱的準則。在書寫的過程中,更多是對於自己角色的提醒,或者就當成兩個孩子的父親的叨叨絮語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正所謂「孩子出櫃,家長入櫃」,當同志子女跟家長出櫃之後,無論是什麼戀,還是跨性別,家長難免會有一些情緒,也許是難過、自責,甚至會有很多的擔心。 家長會想,我的孩子我會不了解嗎?怎麼他是同志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不夠關心我的孩子?我是不是照顧不好我的孩子?怎麼不知道他一直都這麼辛苦?如果我早一點知道..
Thumbnail
這天,我在憤怒孩子的哭泣尖叫怒吼聲度過了地獄般的1小時,在幾次嘗試邀請他用之前練習的方式幫助自己平靜下來,被他狠狠拒絕。挫折的我在心中想透過罵人來表達憤怒和讓對方閉嘴的慣性聲音、那些在成長歷程中自他人身上學到的暴力聲音不斷浮起。
Thumbnail
期末考完,大家也陸續收到考卷與成績了,看到孩子總是因為粗心而失分,大人心中不免有種扼腕、不甘心的感覺。 ╴怎麼又不小心錯了? ╴你有認真檢查嗎? ╴好可惜,如果再細心一點的話就100分了! 當心中覺得疑惑時,書本會給我們答案 書中帶給我的啟發 1、與孩子越來越沒有共識,互動遇到困難
Thumbnail
應老師的邀請~記錄下前兩天 我與翎在線上課程時互動的幾個片段 呈現出 升級版的我 vs 過往的我 的對照 若能對調整中的親子有幫助 那將是我的榮幸 #情境1 上線後不久,約莫是在課前暖身的時間 翎:『媽咪,我想關視訊』 我溫和地說:「我們上課沒有要關視訊哦」 『哦』 『那媽咪我想關麥克風』 我穩定地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面對孩子的挑戰,是一個改變自己、改變親子關係、改變家庭關係的重要歷程,過程當中會面臨到很多的挑戰,但只要經歷過後,就能享受到家庭團隊合作的甜蜜果實。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常遇見也是很不容易面對的課題之一,便是面對孩子的哭泣。由於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因為鮮少被教導如何去面對情緒,使得當孩子在哭泣,甚或是表現出其他情緒之時,父母很容易顯得慌亂。即便是面對著成人的情緒,許多人也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正所謂「孩子出櫃,家長入櫃」,當同志子女跟家長出櫃之後,無論是什麼戀,還是跨性別,家長難免會有一些情緒,也許是難過、自責,甚至會有很多的擔心。 家長會想,我的孩子我會不了解嗎?怎麼他是同志我都不知道?我是不是不夠關心我的孩子?我是不是照顧不好我的孩子?怎麼不知道他一直都這麼辛苦?如果我早一點知道..
Thumbnail
這天,我在憤怒孩子的哭泣尖叫怒吼聲度過了地獄般的1小時,在幾次嘗試邀請他用之前練習的方式幫助自己平靜下來,被他狠狠拒絕。挫折的我在心中想透過罵人來表達憤怒和讓對方閉嘴的慣性聲音、那些在成長歷程中自他人身上學到的暴力聲音不斷浮起。
Thumbnail
期末考完,大家也陸續收到考卷與成績了,看到孩子總是因為粗心而失分,大人心中不免有種扼腕、不甘心的感覺。 ╴怎麼又不小心錯了? ╴你有認真檢查嗎? ╴好可惜,如果再細心一點的話就100分了! 當心中覺得疑惑時,書本會給我們答案 書中帶給我的啟發 1、與孩子越來越沒有共識,互動遇到困難
Thumbnail
應老師的邀請~記錄下前兩天 我與翎在線上課程時互動的幾個片段 呈現出 升級版的我 vs 過往的我 的對照 若能對調整中的親子有幫助 那將是我的榮幸 #情境1 上線後不久,約莫是在課前暖身的時間 翎:『媽咪,我想關視訊』 我溫和地說:「我們上課沒有要關視訊哦」 『哦』 『那媽咪我想關麥克風』 我穩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