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可以大哭,女孩也能大笑

穗波心理師-avatar-img
發佈於愛情之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筆者在年輕時候寫的一些文章,針對較「古典」(遵循傳統)的爸媽而寫的。部份內容是「注意,那過度的應該‥」一文的前身,但此文比較學術點。讀者可閱讀看看。
「小強,不許哭,跌倒了就要爬起來,你是男生吶,哭什麼﹗」4歲多的小強,在父親的「教育」下,雖然還是哭個不停,但卻改為窸窣的哭聲,逐漸收起眼淚。
「小花,不要笑那麼大聲,嘴巴張這麼大像個瘋婆子似,沒有女生的樣子,以後沒有人喜歡妳喲﹗」媽媽對就讀小一的小花說。
相信這樣的場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並不陌生。也因為如此,在潛移默化的親子互動中,我們「遺傳」了父母對男女性別的價值觀,造就我們內在的信念,也「框架住」往後的兩性行為。
一般來說,二歲半到三歲的小孩即能區別男女,三歲到六、七歲間,孩子對自己性別的認知逐漸穩定,也就是認為自己的生理性別不會隨意變換、是固定的,因此小孩也開始學習和自己同性別的動機、價值觀和行為。當然這種學習多是來自環境中主要照顧者(如爸媽),再加上媒體的影響。因此這段期間,適當地教導孩子,可以形塑男孩對他自己所期待的樣子,造就女孩內心對自己的想像。於是男孩在選擇玩具中,多是槍、車子‥等;而女性則選擇了芭比娃娃類的玩具。若我們仔細觀察玩著扮家家酒的孩子,也可發現他們把性別意識已然投射在遊戲中,選擇相同的性別;或是觀看戲劇時,多注意和自己理想型相似的人物。
心理學家很早就注意到這種潛移默化的親子互動對個人成長的衝擊,上述小強開始學到「我=小強=男生=受傷痛不能哭」,而小花則會形成「我=小花=女生=不能大笑」的想法。這種學習經由日積月累,形成個人內在的規則,指導了一個人的日常行為表現,雖然符合父母及社會文化的期待,但也壓抑個人本然內在自然的活力與創造動能。心理學家Horney就以「專橫的必須」(Tyranny of the shoulds)來說明這種個人內在規則所具有專橫霸道的性質,比如「我必須獨自處理傷心事,才像男子漢」。Horney曾進一步指出,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都是因為被「專橫的必須」壓抑了原本自然的自我,造成異化而形成的。
再進一步從我們社會觀察,筆者長期輔導家暴事件中的加害者,發現其中婚暴的加害者大部份為男性,這些男性在情緒的辨別、領會、回應及表達的能力都不好,以致於無法接住女方從情緒層面投過來的「球」,不知如何反應,而以沈默、逃避或喝斥來回應對方,導致更高的衝突,終致拳腳相向。再者,男性為了符合內在規則所創造的男子漢(見「解除男性角色魔咒」一文)的形象,常以為對太太好就是賺錢回家;而當工作挫折時,他不願也常沒有能力說出來,轉而以酗酒、流連於電視、網路‥等來處理內在負向的情緒(如憤怒、焦慮、憂鬱)。
男女因應情緒的不同,後天因素為大,因為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小男孩小女孩對情緒的敏感度並沒有不同。所以性別教育可以影響一個人對情緒的態度及處理方式,換言之,親子互動下的性別教育對未來的兩性相處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爸媽師長們不妨抽個空,先回想自己對性別的內在規則及想像是什麼,在教育下一代時,讓孩子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不被傳統性別角色的形象所綁住,在自然人性下,允許男孩也可以大哭,女孩也能大笑。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01會員
366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最近女兒因為剪掉留了長髮,變成男生頭大哭。 當爸的我,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其實我看到變男生頭, 當下,我也是很錯愕,何況是她本人。 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是每個人看到她,都要問她一次。 我很擔心她被問一次,哭一次。 這時當爸爸的課題來了 如何讓她發洩完情緒,然後順利過完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最近女兒因為剪掉留了長髮,變成男生頭大哭。 當爸的我,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其實我看到變男生頭, 當下,我也是很錯愕,何況是她本人。 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就是每個人看到她,都要問她一次。 我很擔心她被問一次,哭一次。 這時當爸爸的課題來了 如何讓她發洩完情緒,然後順利過完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我告訴我自己,原來女生,需要的就是讓自己,像個女生,不需逞強,不需一肩扛起,該軟弱就軟弱、該勇敢也可以不那麼勇敢,想哭泣就哭泣! 我不需要去扮演一位爸爸,把自己穿的很中性,眼神隨時看起來很有殺氣,留著短髮,從不穿裙子、也不化粧,不打扮自己,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好好對待我自己。 或許這是我從母親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從前封建父權時代男性要面對的挑戰與嘲笑幾乎都來自男性,現代女性話語權解放後譏笑男性的人成了雙倍,男人的心理壓力也成了雙倍。 男兒身的我雖備感壓力,但也不想倒回至父權時代,因為那確實有很多對女性的壓迫。 女權即便在較開發的國家裡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更別說在台灣這個只有30幾年的年輕民主政體,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