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01 在媽媽離開之後 — 讀小川糸《永遠的院子》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永遠的院子》過程中,腦中一直不停出現詩人王小苗收錄於詩集《邪惡的純真》中的一首詩<媽媽教會我>:
媽媽教會我穿鞋
媽媽教會我走路
媽媽教會我寫字
媽媽教會我數數
媽媽教會我坐火車
媽媽教會我看地圖
媽媽教會我迷路時不怕問路
媽媽教會我跌倒時不只會哭
媽媽教會我上市場
媽媽教會我炒菜燉肉
媽媽教會我和朋友相處
媽媽教會我愛一個人要捨得付出
媽媽教會我專注地做想做的事
媽媽教會我獨立地過想過的生活
媽媽教會我 每一種 離開她的方式
*附註:《媽媽教會我》這首詩,已由陳建騏譜曲,徐佳瑩演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vtaasghs
這首詩簡單卻深刻的譜出媽媽這個角色之於我的絕對性,是世界太新,事物還沒有名字,媽媽拉著我的手指頭去認識。《永遠的院子》正是以小女孩「永遠」的視角寫出媽媽如何為她建構出全世界之後斷然離開的故事。
小川糸《永遠的院子》是以小女孩「永遠」的視角寫出媽媽如何為她建構出全世界之後斷然離開的故事。
永遠看不見,日常生活完全仰賴媽媽,對於時間的概念只能透過聽覺與嗅覺。一天開始於烏鶇合唱團的歌聲,而固定每週三送來物資的「歐德先生」出現時就代表一週過去了,媽媽種在院子裡的植物們散發的香氣則為永遠定義了四季。
永遠深愛著媽媽,理所當然認為要跟媽媽兩人永遠待在家裡。直到某日媽媽需要外出工作維持家計,母女的生活開始出現裂縫。畢竟永遠沒有外出的概念,世界於她,並無裡外之分。十歲生日那天初次被媽媽帶出門,永遠甚至沒有鞋子可穿,只能讓媽媽抱著走。而當媽媽外出工作,為了讓永遠單獨在家時能持續深睡,媽媽餵食永遠「睡美人藥」。即便媽媽在家,也不再為永遠做飯,而是經常昏睡好幾天,更會突然地情緒失控,虐打永遠。家裡食物越來越少,環境也益發髒亂,最終某天,媽媽不告而別,永遠至此陷入完全的黑暗。
被媽媽不准離開房子的禁令內化,永遠始終不敢開門求救,單獨一人在堆滿垃圾的房子裡忍受漫無邊際的飢餓,過著無人知曉的生活,長達數年,直到某天地震—一片天搖地動之後,媽媽仍然沒有出現,一直到此刻,永遠才決心要離開媽媽。
《永遠的院子》頁118
當日的震央就在永遠的內心。地震在小說裡作為一個可見的外力,強勢為永遠開啟新的人生,實是作者小川糸特有的善意。現實生活中陷入失落沮喪的我們也許更難擁有這猶如神諭的一刻。
走出垃圾屋之後如何建立日常生活成了關鍵。因為一直處於飢餓狀態,永遠抓到食物就往嘴裡塞,不管份量大小;長時間沒有走路,雙腳缺少足弓支撐,永遠得開始鍛鍊肌肉,培養體力。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永遠都得費力學習。而在這段「重生」的過程中,永遠儘管會想起媽媽,敘事口吻仍維持一貫的平穩,並未夾雜埋怨、怪罪媽媽的心情;反而是為自己和媽媽找到了消弭彼此創傷的理由:「媽媽沒有親手害我失明,我的失明不是媽媽害的—明白這兩項事實不僅解放了我,想必也能解放媽媽。」(頁146) 讀者不難發現,相對於描寫被媽媽拋棄而產生憤恨的情緒,小川糸更聚焦在永遠努力生活的軌跡;字裡行間,小川糸並未以永遠的視角怨懟媽媽的離棄,而是隱約透露媽媽也有她的苦衷。隱匿在此一敘事的背後也許是更深的叩問—失職的母親是否有愛自己孩子的能力,或說資格? 不同於《獅子的點心》勾勒出溫暖療癒的獅子家園,陪伴臨終之人度過餘生,小川糸在《永遠的院子》裡以骯髒的垃圾屋、尿布的臭味、腐爛的食物等種種生活的困頓與難堪,大膽的拋出對於母愛的質疑。
小川糸《獅子的點心》:2020本屋大賞TOP2!圖片來源:博客來
在社福機構裡,永遠(Towa)改名為十和子(Towako),並開始與導盲犬喬伊一起生活。當日子緩緩步上軌道,永遠決定回到和媽媽一起生活的房子。在媽媽為永遠打造的院子裡,永遠發自內心感謝所有樹木:「謝謝你們,那時候多虧有你們陪在我身邊。」(頁150) 垃圾屋是小說裡愛與創傷的象徵,而永遠決定回到修繕過後的家,重新生活,是否代表已經接受媽媽的不告而別。當時的垃圾屋與此刻清香的院子形成強烈對比,愛與創傷一體兩面,永遠回到事故現場,重置受過傷的自己,才能開啟小說後半段,步入日常,與不同人建立連結,不管是短暫愛過的男友或是暖心的鄰居魔里。小說至此,小川糸重拾輕盈逗趣的筆觸,述說永遠如何一步步表達人生的自主權,「獨立地過想過的生活」。
而鄰居魔里與其媽媽之間糾結的關係,湊巧扮演了永遠的對照組,展演出另一種母愛的模樣。年輕的魔里為了逃離媽媽的掌控,遠嫁國外,年長時感受到媽媽的好,決定回家,卻同時得承擔長照的辛苦。魔里的日常主軸即是照顧媽媽,時間被零碎的切割,只有在照顧媽媽的空檔才能稍作喘息,這樣的壓力再次讓魔里想逃。一直到媽媽離世,魔里來到永遠的房子,放聲大哭,將母女之間難以言說的情感透過眼淚,慢慢釋放。永遠與魔里對於母愛的追求與失落,小川糸並未給出標準答案,反而將對於母愛質疑的錨,拋回自身:無論是永遠與魔里,媽媽的在與不在,都不能定義愛,那愛的表現最終都得回到自己身上,透過日常實踐。就像王小苗的詩《媽媽教會我》的最後一句所說:如同媽媽教會我/每一種/離開她的方式。所愛之人的離開,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單向的暴力,而如何接受失去,在媽媽離開之後重拾自己的生活,大概才是小川糸想透過《永遠的院子》傳達的核心訊息。
小說最後,呼應開頭媽媽唸詩給永遠聽的橋段,透過詩句,永遠了解到媽媽是愛著她的,與此同時,她更了解到自己是多麼的想好好繼續體驗這個世界:「我雖然看不見,卻能感受到這個世界。世上還隱藏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所以我想用自己的嬌小手掌,溫柔愛護這些事物。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只要我活著,夜晚的星空就會持續誕生專屬我的星座。」
小川糸《永遠的院子》とわの庭


🐧 歡迎追蹤企鵝圖書館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eer_toshoka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企鵝圖書館
企鵝圖書館
我想為你推薦一本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