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練習】Ep1. 每個人都有他的難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瑜伽課等待同學就定位的空檔,老師常常會一個一個問:「今天身體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有哪裡需要特別處理的嗎?」剛開始我常不解為什麼老師需要特別詢問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來上課的同學平常真的有那麼多身體上的痠痛嗎?(疑好像真的有啊~)又為什麼需要針對痠痛處進行瑜珈動作?這些疑惑就在我也經歷了下背痛之後得到了解答。

左下背開始感到痠痛後,就連平躺也有困難,原本可以輕鬆做到位的體式,只能感覺到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向老師請假的時候,老師說可以試試躺姿扭轉,舒緩一下。於是課堂上,老師給了一個指引:「做你能做的就好,停留在這個位置,感覺一下身體的痠痛;記得這個感覺,等一下跟另外一邊做比較。可以加深的同學,則持續透過呼吸創造空間。」儘管是和緩的練習,我卻因顧慮下背的疼痛點而施展不開,不敢隨意使力。

那是在墊子上,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他的難處。看似簡單輕鬆的動作,絕不是每個人都能達成,那與年紀無關,與體力無關,就只是當下最自然的身體狀態。墊子上的練習是這樣,墊子外的生活更是如此。瑜珈也許舒緩了疼痛點,下了課,老師說:「還是先去看醫生吧!」
「做妳自己的前彎」
如果閱讀讓我了解到同理的必須,瑜珈正是同理心的實踐。每一個身體訊息都應該被好好重視,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老師總說:「做妳自己的三角式」、「做妳自己的前彎」。
嗯,就「做妳自己的」吧!
Namaste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50內容數
為你推薦一本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醫師在忙碌的一天後,如何透過瑜伽來平衡身心能量。 文章提到了醫師用瑜伽來幫助身體的恢復,並分享了在瑜伽課程中遇到老師帶領的練習也是自己需要的部分。通過練習瑜伽來引入經絡呼吸的調整,以及能量引導最需要的治療。
Thumbnail
幾天前在網路看見一位擁有數萬粉絲的瑜珈網紅(雖然她自稱是瑜珈老師)分享了一段影片,在教導人們如何改善「圓肩駝背」,動作是將「肩關節內旋」及「肩胛骨前引」後,再利用雙腳內夾來增加動作角度(動作如圖示)。各位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看出了哪些端倪? 從基本及簡要一點的觀點來看,圓肩駝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受傷的左手力氣較小,對於支撐的動作很容易疲乏,甚至會有點痛,隱隱作痛會動搖撐下去的決心,撐下去或是休息,心裡兩股聲音拉扯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醫師在忙碌的一天後,如何透過瑜伽來平衡身心能量。 文章提到了醫師用瑜伽來幫助身體的恢復,並分享了在瑜伽課程中遇到老師帶領的練習也是自己需要的部分。通過練習瑜伽來引入經絡呼吸的調整,以及能量引導最需要的治療。
Thumbnail
幾天前在網路看見一位擁有數萬粉絲的瑜珈網紅(雖然她自稱是瑜珈老師)分享了一段影片,在教導人們如何改善「圓肩駝背」,動作是將「肩關節內旋」及「肩胛骨前引」後,再利用雙腳內夾來增加動作角度(動作如圖示)。各位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看出了哪些端倪? 從基本及簡要一點的觀點來看,圓肩駝
課程是我和朋友約同一個時段一起訓練,但彼此都各有一位教練負責,所以不會互相干擾或打架。原本也有想說一對二,但教練建議因為每個人想要訓練的部位、期待和身體素質都有差異,一對二對於教練來說其實很難細緻的掌握學員的狀態,反而兩敗俱傷。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兒童瑜珈實體班培訓時,練習中階體位,有些難度。印象深刻的體位~ 鋤式 身體呈現ㄈ的姿勢,雙腳越過頭,發現雙腳不敢下去地板,因為感受到心有強烈的壓迫感和恐懼,我下課後和老師討論,老師說幫我腳往下,我做得到。主要是心因性問題,那一刻才知道原來身體可以! 烏鴉式 讓我想到街舞手撐地的動作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受傷的左手力氣較小,對於支撐的動作很容易疲乏,甚至會有點痛,隱隱作痛會動搖撐下去的決心,撐下去或是休息,心裡兩股聲音拉扯
Thumbnail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