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29 做中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raw-image

良因曰:

能夠在逆境中修,這樣才能鍛煉出火中紅蓮,也是真功夫。

但是,這個基礎在「做中修」的功夫,

如果沒有「做中修」的功夫,

就想要心不為境轉,那只是緣木求魚;

縱然做到少分,往往只是一種麻木。


因此,看見自己的習氣,

並在寂靜處認真地以佛法觀照習氣,

對治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也沒有坐在那裡看書就能得解脫的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的沙龍
13會員
174內容數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9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8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2023/07/16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學了佛之後,我們願意吃素、 放生、學習經論、佛堂用功......., 這些都是善業,但是在造做過程中, 往往也會遇到種種的障礙而感到不順心。 此時我們應當迴光返照,不管順心否,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 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或者於法門的功德法喜、沉醉、愛著, 是不是又是一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學了佛之後,我們願意吃素、 放生、學習經論、佛堂用功......., 這些都是善業,但是在造做過程中, 往往也會遇到種種的障礙而感到不順心。 此時我們應當迴光返照,不管順心否,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 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或者於法門的功德法喜、沉醉、愛著, 是不是又是一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夠在逆境中修,這樣才能鍛煉出火中紅蓮,也是真功夫。 但是,這個基礎在「做中修」的功夫, 如果沒有「做中修」的功夫, 就想要心不為境轉,那只是緣木求魚; 縱然做到少分,往往只是一種麻木。 因此,看見自己的習氣, 並在寂靜處認真地以佛法觀照習氣,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夠在逆境中修,這樣才能鍛煉出火中紅蓮,也是真功夫。 但是,這個基礎在「做中修」的功夫, 如果沒有「做中修」的功夫, 就想要心不為境轉,那只是緣木求魚; 縱然做到少分,往往只是一種麻木。 因此,看見自己的習氣, 並在寂靜處認真地以佛法觀照習氣,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的功夫不夠,往往對別人的讚歎、譭謗,很難完全不動心。 但是每當看到大修行人的開示,心就會恢復正念,而靜下來。 我師父告我們,初學佛的時候, 應當多看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開示,這稱為「就地參方」, 將高僧大德天天請到家裡來, 因此,在此鬪爭堅固的五濁惡事,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有人問: 「用功時,心沒法專一,該怎麼辦?」 老和尚在此的回答: 「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 一般人,心中總有種種貪念,因而牽腸掛肚。 在家人,生活上的需要,必須有所求,這也是無可厚非, 但是試著練習,進入佛堂開始用功時,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有人問: 「用功時,心沒法專一,該怎麼辦?」 老和尚在此的回答: 「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 一般人,心中總有種種貪念,因而牽腸掛肚。 在家人,生活上的需要,必須有所求,這也是無可厚非, 但是試著練習,進入佛堂開始用功時,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地修行,就能成佛, 但是實際上這是不符合佛法原理的。 唯有真金不怕火煉,怕入火練的不是真金。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得生彼國。」 唯有透過火煉的紅蓮,才能放下對娑婆的執著, 生起往生的菩提心,臨終也更有往生的把握。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地修行,就能成佛, 但是實際上這是不符合佛法原理的。 唯有真金不怕火煉,怕入火練的不是真金。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得生彼國。」 唯有透過火煉的紅蓮,才能放下對娑婆的執著, 生起往生的菩提心,臨終也更有往生的把握。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 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 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 因此見到「心」.... 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 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 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 因此見到「心」.... 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Thumbnail
2013/1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良因曰: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因為平時的用功,所以面對逆境時,自是願力與智力之顯現。 若無平常的功夫,結果就只是浮躁而無力。 面對難處之人,除了智慧覺察之外,更需要慈悲包容,以德服人。
Thumbnail
2013/11/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良因曰: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因為平時的用功,所以面對逆境時,自是願力與智力之顯現。 若無平常的功夫,結果就只是浮躁而無力。 面對難處之人,除了智慧覺察之外,更需要慈悲包容,以德服人。
Thumbnail
2013/5/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妙葉禪師: 「惟於人中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 雖有佛力,不能救焉。 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若一念因循,必為所奪。 然彼軟魔,但能害淺信貪怠失念之人; 其精進者,如剛火得水反堅,焉敢小近而睥睨也。」 良因曰: 應知金石匪堅,惟願力為堅! 原文詳見:
Thumbnail
2013/5/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妙葉禪師: 「惟於人中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瞋心、瞋火, 雖有佛力,不能救焉。 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若一念因循,必為所奪。 然彼軟魔,但能害淺信貪怠失念之人; 其精進者,如剛火得水反堅,焉敢小近而睥睨也。」 良因曰: 應知金石匪堅,惟願力為堅! 原文詳見:
Thumbnail
2013/3/1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直齋云: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良因曰: 不是但於供香、靜坐、品茗、清談中,就能體會道; 而是要將所學,不辭勞苦的,於境界中歷練,般若之智方能純熟。 因此,雖說煩、苦、驚、怕,是人所不欲;但倘若道之所趨,亦唯心之所趨。
Thumbnail
2013/3/16 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直齋云: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良因曰: 不是但於供香、靜坐、品茗、清談中,就能體會道; 而是要將所學,不辭勞苦的,於境界中歷練,般若之智方能純熟。 因此,雖說煩、苦、驚、怕,是人所不欲;但倘若道之所趨,亦唯心之所趨。
Thumbnail
《格言別錄》002 2013/2/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良因曰: 過去師長告誡:「縱有解行功夫,但性格不行,就是不行!」 因為「解行」不就是為了修正習氣,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功德?
Thumbnail
《格言別錄》002 2013/2/17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 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 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良因曰: 過去師長告誡:「縱有解行功夫,但性格不行,就是不行!」 因為「解行」不就是為了修正習氣,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功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