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上過的整理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回到學生時期的我,我會和家政老師說:不要再教織毛線了,教教我們如何整理家裡吧!
我的整理之路,是由2016才開始的。從小,我不是個特別會整理物品的人。長大了,整理的範圍也限於「自己的物品」。成家後,因為一直和長輩住,也總是用「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東西」來說服自己不需要學習理家。
直到2015年,我懷孕了,娘家爸媽也決定把房子過戶給我。這時,才有一種「好像真的要學習如何打理一個家」的感覺。市面上的書籍看了不少、付費課程也上了一些,陸續實踐至今,才有一點小小的心得。
這篇文章,會整理我上過的相關整理課程。每個課程對我都有一些影響,有些課程已經無法報名,但我會附上老師們的相關連結,讓有興趣的朋友看看近期是否有適合自己的課程。

2016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這是我第一個付費參加的整理課程,最初抱持著「做月子時候應該沒事」的心情,覺得可以邊上課、邊整理、邊照顧孩子。雖然這個夢想在當時無法落實,但邊抱著孩子邊上課的回憶還是滿令人回味的。
享生活-打造無印之家 的吳敏恩老師是一位鋼琴老師,在粉絲專頁上可以看到她少物簡潔的無印良品風格。課程中,她也分享了自己整理家的心路歷程,其中當然有走過彎路,被不實用的風格所迷惑,設置了自以為可以悠閒的角落,卻淪為雜物角落的真實體驗。但是,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她發現了「少物」如同練習鋼琴時所使用的節拍器,是最能拉住住家風格基調的關鍵。
同樣是「少物」,但要做到《斷捨離》、或是《我決定簡單的生活》般「極簡生活」的程度?還是《怦然心動》、《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亦或是收納備具的「整理術」,都在當年我上的課程中有提及。可以說這一系列的課開啟了我對於「居家風格/整理」,進而到「生活風格」,甚至是更偏向整理 vs 囤物心理的認識與興趣。
這兩年來,吳敏恩老師「似乎」沒有再推出當年我參加的一系列課程了。但老師持續有推出「單堂課」以及堂數較少的系列課堂,都會公布在臉書粉絲專頁上。

2021年 零雜物×收納幸福 超強挑戰營

這是由兩位老師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 讓心更自由 的 Phyllis 和 收納幸福 廖心筠(江湖人稱廖哥)共同創立的收納整理課堂,藉由兩位老師不同的專長:Phyllis是軟裝及少物,以及廖哥的少物及收納整理心法,藉由30天將家裡分區的整理計畫,讓學員們一個月內打造出截然不同的家。
如果說吳敏恩老師的課對我的影響層面是心法,那挑戰營的內容就是紮實的實作了。(附帶說明,吳敏恩老師的課程中,也有繳交實作照片的部分,只是當年的我,只能吸收心法,還沒有力氣進行徹底實作。)每天都會有一個小任務,由個人物品開始,逐漸向外拓展到家中公共區域的收納。當然,越後面的任務越為困難,因為公區域往往不只有個人物品,還包含了家人的物品。
這堂課程除了有紮實的心法外,最重要的是設立與「家人物品的界限」。參加挑戰營的多半都是媽媽身分,身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餅乾,公共區域可能同時有長輩的隨手放置的報章、也有小孩散落的玩具。雖然看得很不順眼,但整理時務必切記「只整理自己的物品」。過度將注意力放在別人的物品上,其實也是一種干涉。廖哥的自身經驗,多數反而是因為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了,家人也跟著動起來了。
我是在2021年的3月中左右加入第 9 期挑戰營,前面整理個人物品的部分,都有跟上進度。但在開始進入到公共空間時,我就落下了。其中一個原因是老二那時候因不明高燒住院 10 天,幾乎每天都在醫院陪伴,分身乏術。另一個原因則是,雖然當時我已經把房子過戶到名下,但父母的東西卻遲遲未能全數撤出。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整理課程,但現在也成為絕響。但幸運的是,由Phyllis老師主持的【簡單又清爽!打造個人簡約空間】在PPA線上課程平臺仍有販售。

2021年 高投報極簡衣櫥

由課程名稱來看,可以抓到重點:這是一堂針對「衣服」的整理課程。
由 2 位老師 個人風格分析師Vanessa整好 奇蹟女子的人生整理 的整理師阿好共同授課。課程的前半部是個人風格的探討,後半部才是衣櫃整理、衣物洗滌等要點。
這堂課中,由於整理的重點放置於「衣物的洗滌與存放」,因此適合對於「衣物整理有困擾」的人。由於我已經經歷了前兩次課程的整理與淘汰,在個人衣物的數量上,已經下修到約50-60件左右(一整年的衣物,不含內衣褲)。所以在整理上並沒有很困難,反而是在「觀察衣櫃」上有了不小收穫。
我家的衣櫃是從我小時候便使用至今,使用得非常習以為常,但也沒有仔細觀察。一直以來我覺得很難用的部分是「櫃內高度不夠」,長洋裝、大衣等無法展開。但重新審視後發現,我家的衣櫃有三個空間,每個空間的高度都不同,而我一直用「高度最小」的部分懸掛自己的衣服,卻用「高度適中」的部分來掛孩子們的衣服。作了交換之後,就順利解決了原本的困擾。同理,其實家中的收納空間,都需要進行觀察和規劃,而不是「有什麼就用什麼」。有時候也許不是這個收納空間不好用,而是「我們不會用」。

2022年 家有寶貝─成長式整理課

這是今年的課程,是「一二三宿 居家生活」的欣怡老師特別針對有小孩的家庭設計的成長式整理課。名為「成長式」是因為隨著小孩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適合他們的物品都會改變。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家裡的布置也會跟著改變。像是學步時期的孩子家具多半黏有防撞邊條,但隨著孩子越走越穩、越來越高,這些防撞邊條也就不再需要。其餘像是嬰兒床、嬰兒餐椅等,都是隨著孩子長大過程中,逐步需要更換的大型家具。
因為我正面臨著老大要上小學一年級的轉換過程,加上我同時有著就讀小班的老二,以及即將出生的新生兒。三個不同階段的嬰幼兒,家中的配置與收納更需要思考。這堂課運用年齡分類說明不同階段嬰幼兒的重點,同時也整理了市面上多種公版家具的尺寸。不光是常用的櫃子,包含床、書桌、餐桌等尺寸,往往都是採買前會忽略的重點。透過課程的圖片彙集,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家適用的商品。對於需要購入新家具的家庭來說,十分方便。
這也是目前唯一還可以報名的課程,而且優惠價格至 7/31。大家可以在Facebook搜尋「整好 奇蹟女子的人生整理」,即可以找到報名連結喔。
2022年,我家的整理計畫還在持續進行。以前的我,會覺得「整理很煩」,因為這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路。除非我們不使用這間房子,不然東西一定會亂、會髒。現在的我,反而很能夠接受「整理是一輩子的事」。因為每個階段的我們,都需要不同的物品、風格,來因應現在的生活。固定不變的人生,不是一件好事;如何在每個變化間找到平衡,是我們持續完成的功課。
avatar-img
77會員
134內容數
對我而言,閱讀是一種休息時間。讓我們一起在忙碌生活中徜游書海,用閱讀豐富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7/18-7/24週報 本週近況更新 迎接了自己38歲的生日,謝謝同事的小蛋糕,以及家人朋友們的祝福。 我家的年一度的酪梨旬開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愛吃,所以一年大概也就只有這 10 天,可以天天早上一杯酪梨豆漿。這是今年想到的新吃法,擔心牛奶的乳糖會讓血糖太高,意外地開發出新吃法。
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有時候越是正向的信念,越有可能藏著木馬程式。像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可能牽引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信念。 我們內在藏有多少木馬程式?如何判斷?
本週近況更新 最近開始有「行動不便」的感覺,上週幾乎天天都在追車,被司機大哥念了兩次。決定把出門鬧鐘提早 5 分鐘,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隨著肚子越來越大,胎動也明顯了起來。這兩天開始有被踢到宮縮的情況發生,都要慢慢調整呼吸,等待宮縮結束。 有圖有文週報內容,請由此進入。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本週近況更新 從7/3~7/8是人類圖35-36通道接通的流日期間,除了可能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是情緒會快速轉化為行動的階段。出現明顯反映的是我家的老二,週末時已經情緒爆發多次到…我也快爆炸了。 點此可以看有圖有文的【Althea 小花園 Weekly】。
前兩胎都沒有做的羊膜穿剌,在這次成為「不得不做」的檢查。但我不僅是想記錄自己羊穿的過程,而更希望可以多說一些什麼。雖然目前我沒有辦法完整論述自己的想法,但希望大家可以看完。 因此,前兩胎都沒有做的羊膜穿刺,在這一胎成為了「不得不做」的必要檢查。 但是,這次似乎是無法避免的檢查了。 我的羊膜穿刺過程
7/18-7/24週報 本週近況更新 迎接了自己38歲的生日,謝謝同事的小蛋糕,以及家人朋友們的祝福。 我家的年一度的酪梨旬開始了,因為只有我一個人愛吃,所以一年大概也就只有這 10 天,可以天天早上一杯酪梨豆漿。這是今年想到的新吃法,擔心牛奶的乳糖會讓血糖太高,意外地開發出新吃法。
木馬程式是一個非常精巧的用詞,靈感來自特洛伊木馬攻城的故事,這個詞彙相當具現化我們內在的隱藏的恐懼、憤怒、哀傷以及潛意識中的那些不明運作。有時候越是正向的信念,越有可能藏著木馬程式。像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可能牽引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恐懼信念。 我們內在藏有多少木馬程式?如何判斷?
本週近況更新 最近開始有「行動不便」的感覺,上週幾乎天天都在追車,被司機大哥念了兩次。決定把出門鬧鐘提早 5 分鐘,為自己的安全著想。 隨著肚子越來越大,胎動也明顯了起來。這兩天開始有被踢到宮縮的情況發生,都要慢慢調整呼吸,等待宮縮結束。 有圖有文週報內容,請由此進入。
我老公的童年,有著類似的情境。由於公公的兄弟都住在附近,彼此的孩子年紀也相去不遠。他的童年,也是今天在大嬸家吃飯、明天在小嬸家吃飯渡過的。彼此照應之下,「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減輕了媽媽們的壓力。 我媽
本週近況更新 從7/3~7/8是人類圖35-36通道接通的流日期間,除了可能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也是情緒會快速轉化為行動的階段。出現明顯反映的是我家的老二,週末時已經情緒爆發多次到…我也快爆炸了。 點此可以看有圖有文的【Althea 小花園 Weekly】。
前兩胎都沒有做的羊膜穿剌,在這次成為「不得不做」的檢查。但我不僅是想記錄自己羊穿的過程,而更希望可以多說一些什麼。雖然目前我沒有辦法完整論述自己的想法,但希望大家可以看完。 因此,前兩胎都沒有做的羊膜穿刺,在這一胎成為了「不得不做」的必要檢查。 但是,這次似乎是無法避免的檢查了。 我的羊膜穿刺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每日15分鐘的整理法,來解決家中常忽略的區域和物品,以輕鬆方式改變家居環境。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改變,並提到了整理原則和節奏,適合有家庭負擔的媽媽們。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激發讀者的慾望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整理是很麻煩的事,但是,東西雜亂的時候,還是要整理。不整理就會愈來愈亂,甚至妨礙日常生活。花時間整理好後,還要維持整齊。 想要整理好東西,並維持整齊,這需要一些方法。因此,教人整理東西的整理術,就很重要了。 之前,就有些整理術的書籍。2000年開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受到瑜珈的影響,提倡斷捨離
Thumbnail
這本書書名是《不丟東西的整理術》,還有個副標題:”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2000年起,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在日本舉行斷捨離講座,提倡斷捨離,並出版斷捨離的書,成為暢銷書。之後很多談整理的書,也都在談斷捨離。甚至,還有人提倡比斷捨離更極端的極簡主義。
Phyllis的《零雜物裝修術》分享了她對於居住品質的要求和裝修的心法,包括清除雜物、裝修前的準備、營造簡約風的居住氛圍,以及裝修後如何維持屋況。文章中提到裝修前的準備和如何計算裝修費用,以及選擇設計師、統包或自行發包的選擇。此外,書中也分享了營造簡約風的技巧和如何讓房屋久住不亂的使用手冊。
Thumbnail
講義從早上9:00~5:00一整天的課程,最後30分鐘是筆試時間,考講義裡面的內容,主要是考整聊五步驟裡面的一些觀念跟原則,最特別的是還有3題簡答題 是問說如果遇到想丟但丟不掉的物品時,該怎麼利用學過的內容幫助自已轉念?(利用篩選的4個原則) 實境題:有一位在外地唸書的朋友知道我們有在做整聊服務
Thumbnail
c女生如何做好房間和家居的雜物斷捨離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女生在繁忙的生活中, 房間和家居的雜物可能隨著時間逐漸累積。 為了維持一個清爽有序的居住環境, 斷捨離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以下是一些建議, 協助女生有效地進行雜物整理: 確立目標: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每日15分鐘的整理法,來解決家中常忽略的區域和物品,以輕鬆方式改變家居環境。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改變,並提到了整理原則和節奏,適合有家庭負擔的媽媽們。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激發讀者的慾望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樣,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各種規模的整理,為了營造舒適空間,為了除舊佈新,為了搬家。 2021年初,我挑戰了「一日丟一物」90天。當時初學極簡主義的我,原本是想藉此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以維護我那才搬來還不到一年的新家,避免雜物在不知不覺中又叢生。雖然總共只捨棄了90樣物品,對家中整體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整理是很麻煩的事,但是,東西雜亂的時候,還是要整理。不整理就會愈來愈亂,甚至妨礙日常生活。花時間整理好後,還要維持整齊。 想要整理好東西,並維持整齊,這需要一些方法。因此,教人整理東西的整理術,就很重要了。 之前,就有些整理術的書籍。2000年開始,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受到瑜珈的影響,提倡斷捨離
Thumbnail
這本書書名是《不丟東西的整理術》,還有個副標題:”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2000年起,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在日本舉行斷捨離講座,提倡斷捨離,並出版斷捨離的書,成為暢銷書。之後很多談整理的書,也都在談斷捨離。甚至,還有人提倡比斷捨離更極端的極簡主義。
Phyllis的《零雜物裝修術》分享了她對於居住品質的要求和裝修的心法,包括清除雜物、裝修前的準備、營造簡約風的居住氛圍,以及裝修後如何維持屋況。文章中提到裝修前的準備和如何計算裝修費用,以及選擇設計師、統包或自行發包的選擇。此外,書中也分享了營造簡約風的技巧和如何讓房屋久住不亂的使用手冊。
Thumbnail
講義從早上9:00~5:00一整天的課程,最後30分鐘是筆試時間,考講義裡面的內容,主要是考整聊五步驟裡面的一些觀念跟原則,最特別的是還有3題簡答題 是問說如果遇到想丟但丟不掉的物品時,該怎麼利用學過的內容幫助自已轉念?(利用篩選的4個原則) 實境題:有一位在外地唸書的朋友知道我們有在做整聊服務
Thumbnail
c女生如何做好房間和家居的雜物斷捨離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社群編輯 女生在繁忙的生活中, 房間和家居的雜物可能隨著時間逐漸累積。 為了維持一個清爽有序的居住環境, 斷捨離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以下是一些建議, 協助女生有效地進行雜物整理: 確立目標: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