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之中,我們要更「成為」還是更「擁有」?:讀陸達誠的《存有的光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每次在讀這本《存有的光環》時,最讓我驚豔的是,作者陸達誠討論的雖然是很深奧的問題,但卻總是能深入淺出,用清晰甚至乍看之下有些簡單的文字,來闡發出幽深隱微的內容。而《存有的光環》的內容,顧名思義,當然是圍繞著「存有」展開。

佔有與存有:哪一種會更好?

「存有」,並不是一個我們日常生活會用到的詞;它的意思是來自對西方的be/being這個詞的翻譯。但是,「存有」(being)的意涵,卻始終隱藏在生活的每一刻。關於存有,西方哲學已經有非常多不同角度的、豐富的討論,但這些我們姑且置之。而可以直接下手去探索本書的主題:即「馬賽爾式的存在主義」。當然,我們會講的比較簡單,沒有辦法像馬賽爾和陸達誠談得那麼深入豐富,否則就失去導引的功能了。

陸達誠(和馬賽爾)常常把「存有」和「佔有」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用凸顯出它們之間差異的方式,來強調、分辨出我們生命中的「存有」經驗。

我們對所愛的人,常常想著要「佔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我來說,所愛的人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我想要獨佔這份吸引力,以及這整個人的存在。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我們不想佔有一個人,常常不是因為我變得更明智、更懂得尊重、更信任對方,而是我根本對他漠不關心。佔有的願望總是伴隨著愛而來;但是,太強烈的佔有慾往往限制了對方的發展,進而扭曲和破壞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愛就帶來佔有,但佔有就帶來關係的破壞;這種矛盾最常出現在愛情之內。但其實,我們在任何一段感情中,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都可能會陷入這種從佔有慾的矛盾,而帶來的危機。

但危險在哪裡,哪裡也就有拯救。

其實在愛中,我們還有另一種經驗:那就是「心靈契合」的經驗。我們不一定常常有這種經驗;但當這種經驗來到的時候,佔有慾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之所以有佔有慾,是因為我把對方看成一個我有可能佔有、但也有可能失去的對象;但是在心靈契合的時候,我和另一個人完全沉浸在現在之中,根本無暇想到,未來有一天有可能失去對方。這種經驗,就是馬賽爾所說的:我把對方看成是「存有」的經驗。

在這裡,我們沒有要完全否定「佔有」經驗的意思;因為佔有慾是愛情中自然會有的,而且有時候,佔有慾也是很正當的。但是,當佔有慾的矛盾,使一段感情陷入危機時,我們就須要回到那個泉源,去重獲這段感情的新生命。這個泉源就是我說的「心靈契合」、也就是馬賽爾所說的「存有」經驗。

友情:存有的具體途徑

用「存有」一詞,顯得相當深奧,也讓人看不懂。馬賽爾會用這個詞,一方面是為了表現這種經驗能夠轉化「存在」,讓「存在」變得充實、豐富、獨一無二。另一方面是強調這種經驗,是實實在在的、並不是我們幻想出來的;而且我們唯有經由這種經驗,才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存在。

這樣講雖然有道理,但乍看之下,還是顯得有點抽象。陸達誠沿著馬賽爾的途徑去思考,但是,陸達誠想到了一個更具體、更能讓我們明白他意思的說法。他說:其實馬賽爾說的「存有」經驗,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隨處可見的「友情」。

臨在在人際範圍中包括了各種正面關係,其中首推友情。友情雖未在馬氏著作中展有很大篇幅,但其討論的「你」、「是與有」、「全在性」不單指愛,亦指友誼,並且可說,除非愛達到友誼的向度,不然的話,反成有害存有經驗的因素。而不論哪種感情一旦受到友誼的滋潤,就能開拓內外各種幅度,成為可久的真實關係。

陸達誠這裡說的「友情」,並不是我們有時候用來限定、區隔其他種關係的「友情」;像是「我只把你當成是朋友」、「是朋友,那就不是伴侶或家人」,這個意義下的友情。這裡說的「友情」,是指我們不須要佔有對方,但是仍然能互相參與到對方和自己的生活中;從兩個人各自的生活出發,產生交會,在雙方願意的基礎上,進而成為「我們」。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會發現像前面這樣子說的友情,是所有親密關係的基礎,包括親情、愛情、和一般所說的友情等等。親情也不只是血緣關係而已;而是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上,互相信賴對方,一步步的交流與累積情感,才會有更深厚、更真實的親子關係。

而愛情,如我們已經說過的,也不只是吸引力和佔有而已;當然,這些對愛情來說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愛情缺少了這種「友情」的體驗,很可能會變質成為自私、控制,或是徹底的冷卻下來,相敬如冰。

透過前文說的種種現象,最終,我們可以做出結論:在各種感情關係中,我們總是需要友情的助力,它幫助我們把對方看作是一個「存有」,把對方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的存在。所以,唯有通過「存有」的經驗,我們才能夠圓滿的實現愛情的意義。

陸達誠:《存有的光環:馬賽爾思想研究》。截自心靈工坊

陸達誠:《存有的光環:馬賽爾思想研究》。截自心靈工坊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留言,和下面的拍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8會員
147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友誼的範圍內,外在的和內在的分別已變得毫不重要,或者更正確一些,被吸入於一個和諧且更為豐富的實在之中。我覺得這些豐富我們生命之組織的遭遇,可以透過音樂創作中一主旋律喚起另一主旋律的現象之類比而了解。
Thumbnail
在友誼的範圍內,外在的和內在的分別已變得毫不重要,或者更正確一些,被吸入於一個和諧且更為豐富的實在之中。我覺得這些豐富我們生命之組織的遭遇,可以透過音樂創作中一主旋律喚起另一主旋律的現象之類比而了解。
Thumbnail
有些人受到了對錯誤的「強制力」的印象的挾制,害怕自己也可能失控,於是放棄了「力量」,不敢或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選擇、去生活、去愛。但是,「力量」並不只有這樣的;只要運用得當,「力量」將可以是生命與愛情之穩固的支撐。
Thumbnail
有些人受到了對錯誤的「強制力」的印象的挾制,害怕自己也可能失控,於是放棄了「力量」,不敢或是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選擇、去生活、去愛。但是,「力量」並不只有這樣的;只要運用得當,「力量」將可以是生命與愛情之穩固的支撐。
Thumbnail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Thumbnail
當我們真正愛一件事物的時候,我不會把他侷限在他的現在,他的過去,侷限在那些讓我曾經愛上他的理由;相反的,我們會看到他,與他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的世界之間的聯繫,我們會把他開放給這個他所牽掛著的世界,讓他走向未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我讀缺愛這本有趣的書以後,產生的三個理解與思考。 這本書很有意思,告訴我們人無法獨立於族群存在,其背後的原理。這個原理基礎走的是「存在主義心理學」,也就是用存在主義,去研究心理現象,形成學問。 主旨:我連結,我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你,我讀缺愛這本有趣的書以後,產生的三個理解與思考。 這本書很有意思,告訴我們人無法獨立於族群存在,其背後的原理。這個原理基礎走的是「存在主義心理學」,也就是用存在主義,去研究心理現象,形成學問。 主旨:我連結,我存在
Thumbnail
在各種感情關係中,親情、友情、愛情、團體,我們總是需要友情的助力,它幫助我們把對方看作是一個「存有」,把對方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在各種感情關係中,親情、友情、愛情、團體,我們總是需要友情的助力,它幫助我們把對方看作是一個「存有」,把對方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的存在。
Thumbnail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Thumbnail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Thumbnail
20220326 AM9:30-12:30為何真心換絕情-如何面對失衡的關係? 講師:馬心怡 1藥方:「開口得助」開始好起來…參加讀書會等等 曾在大學教書,但後來開除學校…全力投入賽斯基金會事務 別只有認識狹窄的自己…別只有自己在家裡煉丹…會悶壞了… 多到基金會走走,聊聊陪談,跟朋友們聊聊
Thumbnail
20220326 AM9:30-12:30為何真心換絕情-如何面對失衡的關係? 講師:馬心怡 1藥方:「開口得助」開始好起來…參加讀書會等等 曾在大學教書,但後來開除學校…全力投入賽斯基金會事務 別只有認識狹窄的自己…別只有自己在家裡煉丹…會悶壞了… 多到基金會走走,聊聊陪談,跟朋友們聊聊
Thumbnail
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哲學家在他研究生涯中不曾經歷過獨我主義的誘惑:譬如向一個客體,或向一些人拋擲一個挑戰,或固步自封,或把造物主棄之如遺。這種巨大且不健康的誘惑,馬賽爾也經驗過,就像他作品中見證過的拒絕和對獨我主義的懼怕。就為了逃離「自我」,他像他屢次肯定過的,投入反省之徑......
Thumbnail
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哲學家在他研究生涯中不曾經歷過獨我主義的誘惑:譬如向一個客體,或向一些人拋擲一個挑戰,或固步自封,或把造物主棄之如遺。這種巨大且不健康的誘惑,馬賽爾也經驗過,就像他作品中見證過的拒絕和對獨我主義的懼怕。就為了逃離「自我」,他像他屢次肯定過的,投入反省之徑......
Thumbnail
為了讓大家更能清楚理解關於愛的議題。我們可能要先搞清楚幾件事,那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體驗是極端「主觀」的。很多人在跟我討論真愛的時候,大多無法脫離「想要控制外界(對方)」,希望對方照著自己的預期行動的立場。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體驗這個世界,什麼對一個人來說是真實的,都取決於他的主觀怎麼去「經驗」這
Thumbnail
為了讓大家更能清楚理解關於愛的議題。我們可能要先搞清楚幾件事,那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體驗是極端「主觀」的。很多人在跟我討論真愛的時候,大多無法脫離「想要控制外界(對方)」,希望對方照著自己的預期行動的立場。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體驗這個世界,什麼對一個人來說是真實的,都取決於他的主觀怎麼去「經驗」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