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過週末,就如何過一生。
如果週末過得精彩,人生也會同樣精彩。
●今日,對於大多數有工作的人來說,工作週並無明確的開始或結束。
昔日科幻小說裡虛構出的數位時代已真實降臨,只不過我們還沒有機器人管家,也沒有像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一九二八年所預測的三天工作週。
如今,多數上班族的工時比十年前還長,而那些設計來為我們釋出更多時間的設備,卻回頭強佔我們多出來的時間。
週末儼然成了工作週的延伸,這無疑意味著週末已不再是週末了。
●你也罹患「週日晚上焦慮症」嗎?
有些東西不見了;失去的那一大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身體和靈魂。
●要是所有這些對工作的觀點扭曲了你對世界的看法,混淆了你判斷事物重要性的能力、表現出有點像是...洗腦的感覺,結果會怎樣呢?
歡迎你來到「超時工作的邪教」,只不過這是個無趣的教派,沒有性也沒有毒品。
在這個教派裡,工作者接受了長達五十、六十或八十小時、沒有週休的工作週作為現狀,或更糟的是,用信仰這個宗教來證明自己的成功。
●事實上,減少工時反而會提升你的績效。
要知道,過勞工作、休息不足的人並不是好的員工:他們會犯錯、會過勞。
你不會希望由這樣的人來替你的孩子動手術,你可能也不想和他們一起玩,因為他們很無趣。
而且,最要緊的是,這些超時工作的邪教成員還錯過了自己的生活。
●今日大部分的工作沒對我們身體造成多少負擔。
它們耗損的是我們的腦力,這種磨損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
但它所引發的結果卻十分明顯:超時工作會導致過勞,甚至憂鬱症和自殺。
●或許我們之所以繼續處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種狀態,是因為接受工作永無止盡侵佔自己時間是種生存手段,妄想著再撐一個月或一年就能恢復有休閒的生活。
但是,如果工作一直是你的重心,甚至連週末都要忙,那麼你有可能賠上你的人生,你會成為只會做事,卻不太會生活的人。
即使你熱愛你的工作,那又如何?
你怎麼會一整個星期都排滿工作、連四十八小時自我修復的時間都排不出來?
人生若沒得放鬆,哪裡還算人生?
●最棒的週末總是包括下列幾個關鍵元素,由它們構成各種組合:與人產生連結、樂趣、嗜好、大自然、創造力。
只需善用其中幾項元素,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週末。
●事實上,有形形色色獨特的方法可以營造美好的週末,它們的大原則都是一樣的:真正的休閒不只是不工作就行了,而是要「創造意義」。
●週末若是失去了「美」這件事,就很難稱得上是週末。
這並不意味到當地博物館舉辦的熱門展覽大排長龍;美麗可以在花園裡、建築物上頭,以及公共雕塑之中。
我們不必抱著非回答「美是什麼?」的心理負擔去看待它;我們其實是透過某種感官記憶在認識美的。
●體驗藝術有著各式各樣的好處,跟置身大自然的好處非常相似:敬畏;敬畏;還是敬畏。
近期的一項大腦造影研究表明,將受試者置身於一件美麗的藝術品前,能夠觸發大腦釋放多巴胺到眼眶額葉皮層,也就是愉悅中心。
藝術參與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高峰體驗」,那是種狂喜,跟登山者和山徑野跑者所體驗到的十分雷同。
●停止瞎忙,讓時間找到你。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說:「週末就要到了,但我還有工作要做。這本書並沒有神奇到讓工作消失!」
對此,有兩點忠告。
1.盡量在週間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到了週末工作還沒做完,那就採納我的第二點忠告。
2.空出幾小時的時間工作,並遠離所有會令你分心的人事物。
(除非是十萬火急的大事,否則請別發送電子郵件給你的同事。
如果你非寫不可,也請你暫存在草稿匣裡,到星期一再寄出去。
千萬不要成為奪取他人週末的小偷。)
等幾小時的時限一到,就停下工作。
稍後也別再回頭繼續;全心去享受你的人生吧!
反正星期一你就能完成它,而且還會更快完成。
~獲獎記者/卡特里娜・翁斯塔(Katrina Onstad)
~《週末改造計畫:讓身心關機2天,打造快樂的365天》
~《The Weekend Effect: The Life-Changing Benefits of Taking Two Days off》
#週末改造計畫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閱讀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