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開庭,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2次核定特別條例第2條期間及地區

在〈法院其實不是第一次遠距開庭〉一文中提到,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立法院通過〈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期間司法程序特別條例〉,使遠距開庭可以全面適用於各類型訴訟案件及人別。

但根據2021年6月25日司法院的核定內容,全面適用遠距開庭的期間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三級警戒」,因此同年7月21日降級後,各地的法院、檢察署就無法再全面遠距開庭。

時隔一年,當年的Covid-19 Alpha變異株已被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變異株取代,成為主流傳播的病毒株。目前全台的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人數甚至已經超越去年最高峰。司法院因而再次核定全面適用遠距開庭的期間為「民國一百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起至八月二十四日止」,為期三個月。

司法院會同行政院第2次核定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期間司法程序特別條例第2條期間及地區 令-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司法新聞查詢-法規資訊

對第一線運作的影響有待觀察

有別於去年的風聲鶴唳,今年政府對於Omicron疫情的因應措施有所改變。或許你因此降低了外出的頻率,但無可否認的,目前大多數的工商活動仍然是正常運行。

目前法院、地檢署對於遠距開庭所需的設備仍然普遍不足,多半需要總務科的人員協助橋接法庭內的錄音、錄影設備,所以非必要不會進行遠距開庭。如同〈法院其實不是第一次遠距開庭〉一文所提到,去年三級警戒期間,司法院也是撐到六月底才核定開始進行遠距開庭。

因此,今年的感染人數雖然較去年多,但工商活動仍然正常運行的情況下,我認為司法院核定三個月的全面適用遠距開庭期間,更像是一種備用方案,而不是替代方案。多數的法院、地檢署應該還是會採用實體開庭的方式,或者在辦案期限允許的狀況下,延後開庭。

遠距開庭仍只是曇花一現

由司法院第二次核定的期間可以知道,司法院基本上也不打算將遠距開庭作為長久的一種備用選項。

此外,傳染病流行疫情嚴重期間司法程序特別條例的落日條款(第13條)也尚未延長,仍然是施行至民國112年6月30日止。也就是說,全面適用遠距開庭制度,仍可能在一年後永遠消失。

我們需要遠距開庭成為一個選項

遠距開庭究竟能不能取代實體開庭,目前眾說紛紜。

若以一般公司行號的商業會議為鏡,早先很多企業也認為實體會議無法被視訊會議取代,因此商務旅行、實地勘查仍然非常盛行,不因網路的普及而有所影響。然而經過這兩年的Covid-19疫情,已經有許多公司行號發覺部分會議其實可以透過視訊被更有效率的處理。雖然商務旅行和實體會議現階段仍然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確實有一些實體會議是可以被遠距視訊取代的。

Business Travel Rebounds as Execs Choose (Real) Face Time Over Zoom

至於開庭,有時證人因為距離、時間或是單純不想進法院,選擇不出庭作證;但如果該證人是關鍵證人,法院必須耗費多次庭期屢次傳喚,甚至動用罰鍰迫使證人出庭作證。如果有較為方便彈性的遠距開庭的選項,就可以節省很多行政和訴訟成本。和公司行號一樣,有些程序不適合遠距,但有些程序使用遠距會更有效率,為甚麼不讓更有效率的新方法成為選項呢?

可能有人會主張法官親見親聞是重要的,但我認為,將選擇權留給審理具體個案的法官和兩造是必要的。富有彈性、與時俱進的司法制度,才有可能獲得人民的認同和尊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YB的沙龍
40會員
52內容數
正在就讀法律系的你,一定耳聞過司律考試,甚至已經下場考過。我有幸從考海中上岸,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幫助正在迷惘、焦急、或是洩氣的你/妳。專題內容包含是否要參加考試、如何準備考試、面授與函授的優缺點比較等等,幫助你/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方。
GYB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22
現行的文創法10-1條,無論立法者是有意還無意間選邊站,都有邏輯上的問題。如果用搶票機器人的購買者需要被判刑,那用搶票機器人的黃牛,理論上應該加重刑度,才符合邏輯。如果10-1條的出現,是因黃牛掃票行為而起,邏輯上第3項的適用對象應該改成與第2項相同的「黃牛」,才不會讓人有種開發者衰小坐牢的感覺。
Thumbnail
2024/04/22
現行的文創法10-1條,無論立法者是有意還無意間選邊站,都有邏輯上的問題。如果用搶票機器人的購買者需要被判刑,那用搶票機器人的黃牛,理論上應該加重刑度,才符合邏輯。如果10-1條的出現,是因黃牛掃票行為而起,邏輯上第3項的適用對象應該改成與第2項相同的「黃牛」,才不會讓人有種開發者衰小坐牢的感覺。
Thumbnail
2024/03/26
2023年底,電信界最大的新聞應該是台灣之星和亞太電信走入歷史,台灣的電信商再度回到三雄鼎立的局面。本文將利用過往台灣之星的網路吃到飽門號進行個人伺服器的架設,並探討通訊埠轉發、CGNAT、IPv4、IPv6的問題,並嘗試提出3+1種解決方式。
Thumbnail
2024/03/26
2023年底,電信界最大的新聞應該是台灣之星和亞太電信走入歷史,台灣的電信商再度回到三雄鼎立的局面。本文將利用過往台灣之星的網路吃到飽門號進行個人伺服器的架設,並探討通訊埠轉發、CGNAT、IPv4、IPv6的問題,並嘗試提出3+1種解決方式。
Thumbnail
2024/01/15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2024/01/15
相較於英文的軟體授權條款,CC條款簡單的多。但現階段台灣智財法還無法完美的函攝CC條款,這對於強調在地化的CC條款尤為刺痛。希望藉由本文促進大眾對開源模式的了解,早日在智財法中納入相容於copyleft的規範架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法院或地檢署的開庭通知標明日期和時間,但通常不會準時開庭,除非是第一件。這是因為案件安排動態變化,無法預料當事人陳述和證據,且基於尊重不會打斷發言。在現今社會氛圍下,遲到開庭成為必然結果。
Thumbnail
法院或地檢署的開庭通知標明日期和時間,但通常不會準時開庭,除非是第一件。這是因為案件安排動態變化,無法預料當事人陳述和證據,且基於尊重不會打斷發言。在現今社會氛圍下,遲到開庭成為必然結果。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我選擇與相對人隔離開庭 並且申請社工陪同 這樣有問題就可以詢問社工 如果現場發生什麼意外的人身事故也有一個證人在 陪同的社工就是之前與我聯繫的社工 等待開庭前跟我確認了幾個問題 然後告訴我今天開庭調查的 不是法官 而是事務官
Thumbnail
我選擇與相對人隔離開庭 並且申請社工陪同 這樣有問題就可以詢問社工 如果現場發生什麼意外的人身事故也有一個證人在 陪同的社工就是之前與我聯繫的社工 等待開庭前跟我確認了幾個問題 然後告訴我今天開庭調查的 不是法官 而是事務官
Thumbnail
在民事訴訟中,如果無法出席已定開庭日期,可以向法院請假。需提前通知書記官並提交書面請假聲請,附上正當理由和證明文件(如醫療證明)。若法官同意,將重新安排開庭日期。
Thumbnail
在民事訴訟中,如果無法出席已定開庭日期,可以向法院請假。需提前通知書記官並提交書面請假聲請,附上正當理由和證明文件(如醫療證明)。若法官同意,將重新安排開庭日期。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