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老師帶大家讀《窮查理寶典》,分別說明:什麼是能力圈、如何評估能力圈、如何提升能力圈,以及該在能力圈出擊。(原文請自行看影片,我亦整理成圖卡)
▌概念轉述
能力圈是指能力從點、點與點的組合、到成為能力網的發展過程,舉例來說,要成為一個編輯,從能力點:寫字(文案)、能力組合:發文(文案、排版、校對)、到能力網:編輯(邏輯思考、內容提煉、產品方案……)。
股神巴菲特則提醒,知道自己能力圈邊界的人,比自己能力好卻不知道邊界的人比起來更富有,因為,懂得多不如懂得對,懂得對不如知道自己到底懂什麼,在能力圈中能夠更好的做投資預測。
想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則可以用以教為學、高手過招、下場實踐來判斷。
找出能力邊界後,我們可以選擇在真正懂得、能夠做好、保證能贏的最佳區域裡才出手,確保勝率、保持人生成就。
▌個人經驗
1. 能力圈定義:
人的成長就是一個動態的能力圈發展過程,在最初誕生在世界上時,我只會哇哇、哇的哭,再大一點,學會說mama、papa,接著模仿大人的語句,學會牛奶、餅乾等詞彙、再學會說句子:我要喝牛奶,最後能夠自由組裝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
2. 評估能力圈:
(1)以教為學:從外行人到內行人
印象很深刻,去年分享簡報設計時,有個人問我,為什麼會如此配色呢?因為她問的配色組是我家大門的配色:深紅、黑、金——聽到這個問題,我才開始理解,有時候學員不是缺乏配色概念,而是比較少借顏色。
比如:將服裝、裝潢、品牌LOGO、自然界的配色組,按照想傳遞的印象給運用到簡報上,所以,我後來講課時,會特別提到配色可遷移的概念。
適用:初期不確定理論是否完備。
好處:降低思考盲區、收集用戶反饋、促進理論完備。
問題:教學者與被教學者程度差異過大,評論難客觀,甚至過度美化。
(2)高手過招:從內行人到專家
以前雖然常使用圖解簡報中,但很少在單張簡報配置多張圖解,因此參加圖解任務與屠解比賽,想多加鍛鍊自己圖解的框架型態與產出速度,在限時的任務當中,可以觀察到其他人熟練者與自己圖解的差異、自己相對擅長/不擅長的地方。
後來也參與出版社的書籍圖解製作,能從專家(看過很多圖解的編輯)的角度,去確認B端需要的圖解標準(人家願意付費)--這裡也有點算是下場實踐。
適用:透過競賽檢驗能力水平。
好處:明確正負反饋、獲得行業標準、學習專家心理表徵。
問題:誤會該行業標準是唯一標準,碰到其他合作者會產生評論心態。
(3)下場實踐:從理論派到實踐派
在學簡報時,會學到很多溝通框架、排版、配色等等的,但只有實際上很難去規範到所有的場景,比方,在職場上拿到一份文章要改成簡報,第一件該確認的是: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可能確認後發現,達成目的不需要做簡報。
適用:想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好處:能夠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進而形成該行業的「實務智慧」。
問題:誤會實踐所獲得的智慧是唯一標準,忘記應地制宜。
3. 提升能力圈:
說在能力圈內出擊,如果擴大能力圈,將能擴大出擊範圍,在初期要怎麼去讓自己嘗試呢?成甲老師用逆向思維,去解決不敢創新或試錯的問題,先設定案子的失敗條件,在失敗範圍內去大量嘗試。
我一直很羨慕思維邏輯好的人,很想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之前報幾個邏輯思維課程,但聽完課後,仍是缺乏具體練習場景,剛好碰上寫卡營,寫卡也有助於思維訓練,而在寫卡營的授課影片中古典老師說:「就是不會,才會來參加。」
那時忽然發現,我最大的失敗是學不會(失敗條件),那麼,我只要開始,就是朝向好的地方走,我不知道在結尾等著我是什麼,至少能離失敗遠一點。
4. 在能力圈內出擊:
看到棒球手泰勒,將棒球格分成77格,並且等待球落入最佳區域才揮棒,因為,此時揮棒擊出率高。
這跟我在擔任募款與教育專員時所採用的策略相同,由於我每天大約跟7-9個人說話,聲帶可能就會受不了,因此,我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會進行N輪遊說,而是在進行present時,去觀察對方的反應,若是對方感興趣,才會進行幾輪的捐款邀約。
▌行動指引
1. 盡可能將自己的能力圈邊界找出來,可以多透過公益分享去確認服務邊界(用戶職務、用戶年齡等等)。
2. 繼續進行思維邏輯的能力提升,持續每日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