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生一樣,是一種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剛好參加PyCon APAC的活動,遇到一群對於技術分享很有熱誠的人,以往參加滿多社群,很少社群辦的像PyCon社群,有如此凝聚力與自發性。

而這一部分是因為,Python語言的興起,很多企業來贊助PyCon社群活動,即使這些參與的志工是無償的,但有贊助就有資源,自然就能凝聚力量與人潮。

經營一個組織或團體是需要持續耕耘與時間的。

並非要告訴初學者非學Python不可。而是要說明,

時間才是最強大的力量。

但接觸到有些學生,並不是無法堅持,而是三心二意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因此時間在他們看來不是力量,而是青春的消耗。

Not doing things that are easy

其實自己並不是很喜歡群體活動,但因為工作與為了讓事情可以順利進行,必須要學習組織團隊的能力,因為很多想完成的事情,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

能夠有一群理念相同的夥伴是很不容易,且很幸福的事情。

raw-image

生命是一條很長的fighting,能活到現在其實是不容易的。

所有生命中發生的每件事情都有意義。要結合所長,才能堅持下去,才能做的長久。

raw-image

因此持續成長,是不可避免的歷程。

所以在上週也去台北進行我們接下來專案的research,參與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ROS年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發現台灣很多中小企業已經把機器人與IoT發揮到極致,工業4.0已經在中部許多科技園區成形。

但其中的穩定度與可量化程度,還不確定是否能達到大規模生產的品質。




有些功能的確還算實用,但總覺得這些機器人少了些什麼。

直到我最近看到一個Ted Talk演講。



台灣做的機器人包含之前的Zenbo。總是會覺得不夠close to human。我指的不是外型,而是更接近以人為本的設計。

機器人的確很難取代真人,但與其互動的過程不能讓人覺得使用起來,會擔心不受控或感受不佳的狀況。

但這的確是很深且很難的研究主題。

打從前幾年的AR/MR,到元宇宙、NFT(Non-fungible token),科技結合藝術已經是現在進行式(Nvida提供創作者透過 Omniverse 發揮無限可能)。但仍停留在吸引眼球與金流的表面研究上。

這些太過展現實際功能的東西,應該可以更隱晦;讓更親近人感受的東西,呈現在外部,比如機器人對人的安全保護性,以及同理的表現。

知易行難。

我也還在摸索。下週開始每週三會去台北一趟,上台灣藝術大學的課程。主要是學習從科技的角度,構思影像故事的可能。

未來可能用這部小車子,透過AI自己尋找周圍有趣的故事或設定好的角色(網紅),透過車子上的攝像鏡頭自行create一部短影片。

但做這些,並不是要讓機器人取代人類。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絕對重於這些冷冰冰的流程與工具。

這是生而為人,可貴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van Chiou的沙龍
11會員
29內容數
脫北者的程視設界
Ivan Ch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0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2024/06/20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2023/12/29
這兩年在PAIA的時光,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 除了以下系統面的東西之外 PAIA系統上到雲端 正式區使用K8S自動擴展 使用Jenkins建置完整CI/CD mlgame上到PIP PAIA GA數據蒐集與廣告串接 VIP金鑰與AI認證機制 完成雲端付款機制與OpenID串接 P
Thumbnail
2023/12/29
這兩年在PAIA的時光,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 除了以下系統面的東西之外 PAIA系統上到雲端 正式區使用K8S自動擴展 使用Jenkins建置完整CI/CD mlgame上到PIP PAIA GA數據蒐集與廣告串接 VIP金鑰與AI認證機制 完成雲端付款機制與OpenID串接 P
Thumbnail
2023/11/28
參加技術研討會,就是去玩。 以前不是很喜歡參加社群,主要是因為自己覺得研究技術都沒時間,哪有時間花在social。 但後來發現,大部份的年輕工程師,很需要社交工程;也就是害怕寫code太孤獨,因此需要參加社群。那社群自然就成為培養年輕工程師,成為資深的最佳培養皿。 社群有廣大的年輕
Thumbnail
2023/11/28
參加技術研討會,就是去玩。 以前不是很喜歡參加社群,主要是因為自己覺得研究技術都沒時間,哪有時間花在social。 但後來發現,大部份的年輕工程師,很需要社交工程;也就是害怕寫code太孤獨,因此需要參加社群。那社群自然就成為培養年輕工程師,成為資深的最佳培養皿。 社群有廣大的年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怪獸科技公司科技焦點:Arm 2023 科技論壇:生成式 AI 讓軟硬整合之路能夠成形? 🗣️閱讀精華 -《1 小時做完 1 天工作,亞馬遜怎麼辦到的?》:一週 PDCA 循環! -《人生給的答案》:去闖蕩、去失敗,然後找出屬於你的答案!
Thumbnail
怪獸科技公司科技焦點:Arm 2023 科技論壇:生成式 AI 讓軟硬整合之路能夠成形? 🗣️閱讀精華 -《1 小時做完 1 天工作,亞馬遜怎麼辦到的?》:一週 PDCA 循環! -《人生給的答案》:去闖蕩、去失敗,然後找出屬於你的答案!
Thumbnail
新科技的科技力,對於未來的人就應該要像1+1=2,被大家當作常識學習! 台灣是一個科技之島,科技力即是國力
Thumbnail
新科技的科技力,對於未來的人就應該要像1+1=2,被大家當作常識學習! 台灣是一個科技之島,科技力即是國力
Thumbnail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Thumbnail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
Thumbnail
IT鐵人賽已於前週順利的結束。所有團隊成員都成功熬過30天。 終於有點時間來弄點藝術創作。 創作漸漸有了雛形。 劇組人員也都陸續到位。 但劇組的管理與資訊團隊的管理是全然不同的方式。 雖然說用『錢』都可以解決這兩個團體部份的問題,但劇組團隊還多了對於藝術創作的共同理想,這點的影響力有時候比錢還重要。
Thumbnail
IT鐵人賽已於前週順利的結束。所有團隊成員都成功熬過30天。 終於有點時間來弄點藝術創作。 創作漸漸有了雛形。 劇組人員也都陸續到位。 但劇組的管理與資訊團隊的管理是全然不同的方式。 雖然說用『錢』都可以解決這兩個團體部份的問題,但劇組團隊還多了對於藝術創作的共同理想,這點的影響力有時候比錢還重要。
Thumbnail
最近剛好參加PyCon APAC的活動,遇到一群對於技術分享很有熱誠的人,以往參加滿多社群,很少社群辦的像PyCon社群,有如此凝聚力與自發性。 而這一部分是因為,Python語言的興起,很多企業來贊助PyCon社群活動,即使這些參與的志工是無償的,但有贊助就有資源,自然就能凝聚力量與人潮。
Thumbnail
最近剛好參加PyCon APAC的活動,遇到一群對於技術分享很有熱誠的人,以往參加滿多社群,很少社群辦的像PyCon社群,有如此凝聚力與自發性。 而這一部分是因為,Python語言的興起,很多企業來贊助PyCon社群活動,即使這些參與的志工是無償的,但有贊助就有資源,自然就能凝聚力量與人潮。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當機器人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要如何縮短機器人與人類在心理上的距離,使下一代有動機接觸、甚至喜歡科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未來創客 :機械創作工作坊」便是一場成功突破大眾對機器人的刻板印象,讓孩童透過實際製作,了解機械的構成與運作的活動。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參加此次由林豪鏘老師為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所進行「超機體」展覽的專家導覽,最有趣的是能跟導覽參與者體驗許多互動式的作品。臺北數位藝術節提供一個平台,讓觀展者思考機器人於未來跟人類共存時會面臨的實際問題。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藝術,就是將你的經驗、想法做轉化(Transform),每個人獨特的轉化會形成個人的美學與風格。」 對於創作者,什麼是好的轉化呢?推薦大家可以帶著這樣的想法走進「超機體」展覽,在過程中試圖跟自己辯證。因為「試圖」是件很重要的事,就像這試圖探討界線模糊的人機關係吧。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經典的星戰機器人R2D2,11/22晚間現身松菸5號倉庫入口,歡迎大家蒞臨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開幕晚會!也呼應了本屆臺北數位藝術節以「超機體《Trans-robotics》」為主題,呈現許多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的作品,來探索機器人、 人工智慧(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