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新」經驗與結果

2023/04/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結合現代性的創新的臺北孔廟
  在大學期間時常聽到「創新」概念,教授鼓勵學生嘗試挑戰「創意」與「創新」,在大學期間累積自己的經驗,那時自己並沒有想那麼多,對於每一項技能不斷地嘗試,讓我花最長時間可能是「語言」以及「跑步」,不過在效果上並非是短時間的快速進步,真正讓自己具體進步是在進入社會後,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創新」科技的協助,在大學期間我並不知道可透過「IMBODY機器」協助自主調整身體狀況以及運動科學的概念如「筋膜刀」調整身體,讓原本屬於自己肩連膜逐漸得到改善,駝背也相較不明顯,學習「語言」方面,過去往往「聽課」跟著廣播跟讀,對於我文字敏感比較差的人來說,有時候無法感受出單字或是詞彙脈絡也就卡關了,出了社會後發現到現在有許多不同媒體,如果找到英語系國家或是日本國所設計的電視節目時,同時配合著字幕以及節目素材的場景規劃,即可讓自己突破限制,感受到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層次感,「創新」進入到多媒體時,幫助許多人多了一條突破的可能性。

線上讀書會與我

  過去在學習當中,以國際文化來說,對於一般的小康家庭來說,「出國留學」可能就會需要一大筆貸款或者是需要準備各式各樣的事項和手續費,也許讓許多小康家庭的孩子選擇進入社會抑或是留在臺灣的大學或是研究所就讀,在選擇博士班,筆者曾經面對於臺灣博士班或是日本博士班的選擇,那時碰到了COVID-19,我選擇臺灣博士班就讀,這兩年就針對COVID-19疫情下博物館的轉型進行論文研究,在執行博論時,自己嘗試了線上讀書會,對於一直在體制下工作的我,線上讀書會讓我改變了許多思維,首先是文案規劃,透過將自己專業寫成文案,讓有興趣的人報名,再來就是讀書會的授課,因也是第一次嘗試,才發現到有許多技能與技巧需要調整,例如說:在內容規劃需要思考題目的由淺入深,再來就是也要思考因線上有打字時間,不同於實體可以能舉手直接可以說明,所以在課程規劃與設計上就會因為線上概念邏輯的不同有所調整,包括計時器的設計或是問完問題後的邏輯框架,幫助線上的學員能夠掌握書本上的內容,對我來說讀書會除了閱讀書籍外,另一件事情就是自己生活能力與經驗的邏輯串聯,如果平常沒有累積文化知識,在找尋與學員共鳴也相對地較弱,或者是能用的例子也較為侷限,前陣子AR或是VR很流行時,就可能要多去嘗試這樣的體驗感受,現在則是AI,都是在創新媒介進來時,讓自己保持一個志願性學習的狀態。

職場上的利害關係人

  不論在學校工作或是在博物館工作,時常需要與新創公司合作,有時是搭配教育政策,有時是配合文化政策,在與他們合作時會發現到這些老闆或是創辦人,有兩種重要的特質,一是面對挑戰時能夠享受或者冷靜面對各種可能性,第二種是社交能力與權謀能力極高,他們能夠在三十分鐘內就能判斷在這個社交中自己需要提供的能力為何?以及那些是公司的最底線,當遇到問題出現時,通常使用的方式為以退為進,或是清楚地知道知道在這一局下還有哪些彈性調整的可能性,但這些能力究竟怎麼培養出來,筆者發現到他們在大學期間有著社團臭畫、參與競技活動,讓他們可能處於任何狀態的平常心,不會因為對方的任何舉動而產生討好或是害怕,產生錯誤的判斷,這些能力在他們身上掌握如此簡單,不過對於未曾訓練的人來說,可能在情緒上就會卡關,卡關後就無法流利的對話,或是在對話完後,無法掌握中庸之道,提供資訊到對方需求即可,而非將所想法提供,讓對方覺得自己判斷的不專業,尤其是在面對志工培訓時,這樣的狀態更為明顯,對於招募志工的單位,他們希望志工能夠協助他組織需求的願景,而對於志工者來說,或許希望透過參與活動達到生活的部分成就感,或是自我認同,如果在這樣交集中無法達到平衡時,可能就會面對雙方覺得自身時間過度投資且效果狀態不佳,筆者認為或許透過這些活動每次的經驗,也讓找到自我在活動當中自我需求以及時間的安排,這些經驗是筆者認為作為新創公司的創辦人或是規劃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