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五)-涉務省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邊略過原著的兩篇:文章篇的部分跟名實篇。那比較偏哲學思想,對他說了很多很有道理的事情,可我想看的是當代風俗民情多點。

涉務篇顏之推開始要罵讀書人了,來了解一下。

當世的讀書人啊,對古時候的事情跟現代的政治,都一副很了解的樣子。但真的要他們出來做大事?大部分都是無三小路用。

生長在和平的社會,不知道戰亂的可怕。
坐辦公室領薪水,不知道農民工人的辛勞。

所以說,這些人來當官頂個屁用。

當初晉朝南渡,對於讀書人(士族)有特別的優待。到了我們這個年代,只要你稍微有點才幹,就能進入宮中擔任要職。

說明一下,這是指東晉採用兩漢的舉科制,直接拔擢官員進入皇宮。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也曾說過,曹操去改變這個制度,把官員收到自己這邊,來達成霸府的效果。

而後魏晉採九品中正制,想要避開霸府,卻導致世族坐大。

東晉南下面對的問題,就是荊襄三吳世族非常強大。特別荊襄只支持軍閥,不支持朝廷。所以北方僑族被安排進三吳,擴張屬於朝廷自己的勢力。

因應著這樣的情況,江南的行政區域被切分得非常細,才能滿足這大量官員的需求。

需求高了,審核自然就弱了。加上書法詩詞的盛行,讀書人的價值,就開始轉向由這些才華來定義。

顏之推認為他們過於「迂誕浮華,不涉世務」。

實務少而好高鶩遠的人,擔任高位,就讓整個社會的風氣更加往那邊傾倒。

這就是所謂清談的影響,不好理解的話,嗯,我不是人身攻擊,就好比沒有任何政務經驗的年輕人月領九萬當秘書長這樣子的。

顏之推說,當時大家都埋怨,梁武帝父子只親近很會說話有一些書法寫詩技能的小人,而疏遠真正的士大夫。

什麼是真正的士大夫,其實他就是用我跳過的「名實篇」跟「文章篇」在定義。人家寫作是很有計畫的,雖然常常也有像在閒聊的感覺。

簡單說,顏之推認為名與實必須相符,那評價「實」就是透過文章。

氣體高妙……格式很美讀起來很有韻律,用字意味深遠之類的,這只能評一半的分。更重要的是內容是否言之有物。

這點我們過去也提過,兩漢的學者一生人就十幾篇著作含詩文,兩晉南北朝動輒上百。你不能光用數量來評價說兩晉的人更優秀。

什麼樣的內容才是好文?

動俗蓋世」是他提出的一個要點,不要光看蓋世覺得那就是票多的贏,百萬訂閱就是讚。

那還是名。

重點是即使並非讀書人,也能被你的文章所感動……簡單說啦。

或者我們說雅俗共賞。

那表示一來你的文字不是單純賣弄,二來你所描述的事物,情感,是具有普遍性的。

顏之推倒不會覺得你一定要針砭時事憂國憂民這種。

說白了,文章也好,戲劇也罷,比起各種表現手法,作者對於人性的認知與體悟,才是真正展現功力的地方。

好,扯很遠,說回梁朝的士大夫,他們多半精心打扮,戴很大的帽子(頭冠),穿很高的鞋子。出外都搭車乘轎,在室內則有人攙扶。

意思就是六藝都還給孔子了啦,不過看起來跟現代人還真沒什麼兩樣。

這些人之機歪,別說自己不騎馬不會騎馬,就連有人騎馬都要檢舉,四腳仔就是欠檢舉。

所以到了侯景之亂?官員「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這個很簡單就看原文,所謂的文弱書生就在這裏誕生。跟三國時代的八尺山東大漢諸葛亮、有狼虎之勇的程昱那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了。

據說當時有個建康縣令,第一次看到馬在那邊噴氣嘶鳴,嚇得要命,還跟人家說:「這是老虎吧?為什麼叫牠馬咧?」

最後則說,古時候就算是士大夫,也知道種田的艱難,農民為國家之本。

民以食為天,三天沒飯吃,父子也不父子了。

我們吃的飯,要「耕種之,茠鉏之,刈穫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才能收進倉庫。

大概知道吧?耕者翻土,播種,除草、收割、裝載、打穀去殼、篩米去糠……這是顏先生列出的步驟。

這樣的繁瑣,我們怎麼能輕忽農事?

為什麼現在的士大夫貴族不重視?就是因為晉室南渡,僑民不能擁有自己的田地,都是領朝廷配給的。

久而久之,這些人連田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了,反正我有薪水,我有飯吃。

身為二十世紀的上班族,真是被顏董打臉打得啪啪響啊我。

後來東晉覆滅,即使有些人有了自己的田,也是就讓下人去處理了。從來沒看過翻土,耘苗。不知道幾月該播種,幾月要收割。

這樣的人當官,你覺得他能為農民著想嗎?

都是因為過太爽啊。

續進省事篇。

大家都想要省事,但這個省事一定不是你想的那個省事。

銘金人云:「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這個有典故的,是孔子去東周參訪后稷宗廟的時候,在門口金人背上看到的「銘文」。

全文非常長,顏之推就拿兩句當開場白。
要說的是「天道的平衡」。

跑很快的動物,就不能有翅膀。
會飛的動物,指爪就比較少。
長角的,牙齒一定不厲害。
屁股大的,就只准站著。

……本來想說些什麼的,想想還是算了。

古人云:「多為少善,不如執一;鼫鼠五能,不成伎術。」

好了啦你還是說說人類吧。

顏之推說,近代有兩個人,非常的聰明。但什麼東西都學一半就沒興趣了。卜六卦只得三卦,幫人看病十個只能治好五個。音樂的造詣不錯,但在他們前面還有幾十個高手。要說到射箭的本領,只怕要排到千名之外。

他們還學過天文、畫繪、棋博,鮮卑語、胡書,煎胡桃油,鍊錫為銀等等,都是只懂皮毛。

我就為這句而來的。

你可以注意到,這兩個虛擬人物會的東西,都不是那麼一般。甚至連煉金術都略懂略懂。那我們就知道,天龍(鮮卑)語在南北三國時期,其實就已經幾乎沒人會了。

煎胡桃油聽說是當時的顏料作法啦,不是要炒菜的。

如果能夠省掉一些,專注在一樣事物上,以他們的聰明才智,一定會很不得了吧?

通常是這樣沒錯,不過這種情況下,人往往也會變得比較不快樂。X-JAPAN的主唱Toshi就有點這樣。

接下來,顏之推話鋒一轉,開始說起了「上書陳事」。就是寫文章給國君、老闆,表達自己的意見。

顏之推說,這樣的制度起自戰國,到兩漢才蔚為流行。

是這樣的,戰國七雄的國君,原本只是天子底下的諸侯。即使他們自行稱王,很多制度跟周天子所使用的規格,也不相同。

特別我們知道,戰國時代大家對於「非貴族地主」的學者,相當的重用與破格提拔。

尤其是秦國。

這就是為什麼說戰國開始,但兩漢才流行。

比方講一些我們熟知的。秦用商鞅范雎李斯,都是些外國人,並非本土貴族地主。相對你看楚國是貴族屈原很囉唆,那楚國可能就不興「誰都可以上書給國君」這一套。

齊國的稷下學宮,則跟秦國的模式類似。

若是其他五國都有同樣的管道,人們又何必千里迢迢去齊國求學,秦國謀官呢?

好,顏之推說,上書的本質有四種。

內容主講老闆的,叫做諫諍。
主要跟同事有關的,叫做訟訴。
說國家局勢行政方針,叫做對策。
爭取自己利益的,就稱為遊說。

明明是遊說,裝得一副自己是諫諍對策的,即使剛開始可以得到高官厚祿,結局也往往是身敗名裂。優秀的史書史論,一定會說他們只是過於激進或過於保守的人,他們的行政意見,都不是真君子會同意的。

還是要強調,這些都是顏之推的個人意見,可供參考沒事想想,當金科玉律奉著就不必了。比方上面那段本身就是以果證因。

現在這個世道,如果看到有人很注重自己的裝扮高貴,我都覺得很可恥。這些人獻策,十條有十條的都是廢的,除了強調自己的高尚,大局也不懂,細節也不會。即使有的符合時事,也是晚人家好幾步。

你說他呢,他就跟你說我早就知道了只是不講而已。狡辯很會,又有老闆罩,這種因勢而生的小人,千萬不要跟他們做朋友啊。

社論過了一千五百年,本質還是差不多呢(笑)。

那顏之推也不是光批評,就舉例一下正確的做法。

做諫諍,你一定要注意在什麼位置,說什麼話。正所謂離老闆很遠在那邊諫,其實就只是想要飛黃騰達,因為你根本不清楚老闆身邊的狀況。在老闆身邊而不諫,那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更前頭了。

所以論語說,諫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不然就只會被當作謾罵。

下面一段君子道就跳過,很想當顏家認可的君子可以去參考一下,沒有不好,只是也沒必要幫他宣傳。

又說道,北齊末年的流行,是拿金銀珠寶去給岳母。這前面提過,北齊在官場走動打通關節這種事,是女主人在負責的。

討好岳母,為的就是讓岳母去幫「我」去說一個好官職。

但是北齊的皇帝換得很快,皇帝的外戚也換得很快。你今天在這家外戚面前弄了一個要職,明天就是新外戚的眼中釘。

就算你自己得逃死罪,也難免家破人亡。

所以顏之推自己從南到北的保身之道,就是絕不跟人攀關係。他都當皇帝親信,諫諍派的所以才一直嘴這個。

王子晉云:「佐饔得嘗,佐鬥得傷。」

直翻很簡單,你去加入廚房就有東西吃,去加入鬥毆就是有苦頭吃。就是建議你各位不要去攪和壞事。

但君子不能這樣啊。

有走投無路的小鳥,你都應該要收養照顧了,更何況是一個人呢?

「伍員之託漁舟,季布之入廣柳,孔融之藏張儉,孫嵩之匿趙岐,前代之所貴,而吾之所行也。」

連舉四個典故,都是義氣的故事。

義氣跟義不一樣,漁夫跟伍子胥是沒有關係的,仍然願意為了保護這個生命而甘於犯罪。

顏之推說,我也是這樣在做為行事準則。

看起來很像俠義道?顏董還是要強調一下,我們因著義氣行動,跟遊俠不一樣。遊俠那個是以違反社稷律法倫理為前提,在美化自己的行為。

論語孔子常常在辯證這個,不過這裡阿前我舉個例子來解釋。

比方如果有青少年被家暴,按顏董說就是要幫助保護這個青少年。但遊俠那種人,是會叫青少年回去把父母也打一頓,這種行為顏之推就不鼓勵了。

最後一段,顏之推說自己之前在文書室上班。室裡有山東跟關中的學者,經年累月的在較勁。

「山東學士與關中太史競歷」,原文寫出來比較簡單好懂,其實就是天文曆法的東西軍啦。

後來到隋朝這些派系鬥得更兇。搞到主管受不了,就要求監察院來評議。

顏之推跟主管說,不妥。先陳述這些人在爭什麼,那以天文學來講,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有爭議的,難以論定。更不要說監察院的人,天文學識部分根本沒有這些學者來得精深,這是要怎麼做裁判?

這個意見得到了文書室裡大多同事的認可,不過就有禮官覺得,關我屁事喔你們這麼不合禮法該辦就要辦啊。

結果監察院來辦了,花了一年也辦不出個鳥蛋來,徒然浪費大家的時間。調查就是常常要叫人去訊問嘛。

最終在文書室主管的「威能」下,強制結束了這場調查。

這都是想要名聲結果自取其辱啊。

以上就是「省事」篇的內容。

咦?除了一開始,跟省事到底有什麼關係?嗯取篇名常常這樣的啦。

不過硬要說,顏之推通篇都在講的,應該是選擇自己的路。

正確的路。

既是省去不必要的事務,也是省思自己該做的事。

是為省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30
雜藝,一般解釋為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藝。 為什麼要雜七跟八?不能雜三雜四? 顏氏家訓讀到這裡,我倒是有點明悟。就像反語對正言(雅音),雜藝是六藝的雜項。顏之推這裡列舉的就是:書畫射卜醫琴,跟投壺。 欸不是,六藝不是禮樂射御書數嗎?光看字面都有三個重複吧?
Thumbnail
2022/08/30
雜藝,一般解釋為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藝。 為什麼要雜七跟八?不能雜三雜四? 顏氏家訓讀到這裡,我倒是有點明悟。就像反語對正言(雅音),雜藝是六藝的雜項。顏之推這裡列舉的就是:書畫射卜醫琴,跟投壺。 欸不是,六藝不是禮樂射御書數嗎?光看字面都有三個重複吧?
Thumbnail
2022/08/29
顏氏家訓進入最後的四篇,接下來的書證音辭都是專業文。那這種我就不會一句一句翻。 其實從前一篇歸心開始就是了。 顏之推本身是佛教徒,有訓詁學跟音樂方面的專長。 訓詁是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同一個字詞,在古代跟現代所代表的意義,很多時候是完全不相同的。 比方說「爺」,現在都覺得是阿公,以前說的是爸爸。
2022/08/29
顏氏家訓進入最後的四篇,接下來的書證音辭都是專業文。那這種我就不會一句一句翻。 其實從前一篇歸心開始就是了。 顏之推本身是佛教徒,有訓詁學跟音樂方面的專長。 訓詁是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同一個字詞,在古代跟現代所代表的意義,很多時候是完全不相同的。 比方說「爺」,現在都覺得是阿公,以前說的是爸爸。
2022/08/28
不知不覺也來到第十五篇,養生。 顏氏家訓也就二十篇而已,快完結了。 養生說什麼呢? 開宗明義第一句:神仙的事情,也未必都是假的。 南北朝的科學唯物主義,在傳說中好高鶩遠的玄學清談之下,得到了長足的成長。 乍看之下相悖,其實合理的不得了。 而這段期間的宗教,也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
2022/08/28
不知不覺也來到第十五篇,養生。 顏氏家訓也就二十篇而已,快完結了。 養生說什麼呢? 開宗明義第一句:神仙的事情,也未必都是假的。 南北朝的科學唯物主義,在傳說中好高鶩遠的玄學清談之下,得到了長足的成長。 乍看之下相悖,其實合理的不得了。 而這段期間的宗教,也開始發生巨大的轉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分裂局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描述,其一是南北地域的分裂,東晉及統稱為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屬於南方政權,朝代的更替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但制度及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與北方政權各據一方。其二是胡漢種族的對峙,晉室南渡後,北方成為五胡爭霸的場地,最終由鮮卑族勝出,先有統一北方的北魏,其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分裂局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描述,其一是南北地域的分裂,東晉及統稱為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屬於南方政權,朝代的更替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但制度及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與北方政權各據一方。其二是胡漢種族的對峙,晉室南渡後,北方成為五胡爭霸的場地,最終由鮮卑族勝出,先有統一北方的北魏,其
Thumbnail
10年後,時任宰相的公孫弘,上書請為博士設弟子。 這個看似非常平常的上書,但卻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博士並不是現在的最高級別學歷,而是秦漢時期的皇帝顧問。 他們並沒有決策權和行政權,常常列席禦前會議,就是一幫提意見的。 不過這幫提意見的卻很有發言權和影響力,畢竟總在皇上身邊嘚嘚,誰知道哪句話稀裏糊塗就
Thumbnail
10年後,時任宰相的公孫弘,上書請為博士設弟子。 這個看似非常平常的上書,但卻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博士並不是現在的最高級別學歷,而是秦漢時期的皇帝顧問。 他們並沒有決策權和行政權,常常列席禦前會議,就是一幫提意見的。 不過這幫提意見的卻很有發言權和影響力,畢竟總在皇上身邊嘚嘚,誰知道哪句話稀裏糊塗就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想要選定一位歷史人物如司馬遷發展出一段英雄之旅,除了讓其一開始就讓閱聽者了解他的能力外,了解其劣勢,也是編劇要學習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想要選定一位歷史人物如司馬遷發展出一段英雄之旅,除了讓其一開始就讓閱聽者了解他的能力外,了解其劣勢,也是編劇要學習處理的問題。
Thumbnail
雜藝,一般解釋為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藝。 為什麼要雜七跟八?不能雜三雜四? 顏氏家訓讀到這裡,我倒是有點明悟。就像反語對正言(雅音),雜藝是六藝的雜項。顏之推這裡列舉的就是:書畫射卜醫琴,跟投壺。 欸不是,六藝不是禮樂射御書數嗎?光看字面都有三個重複吧?
Thumbnail
雜藝,一般解釋為各種雜七雜八的技藝。 為什麼要雜七跟八?不能雜三雜四? 顏氏家訓讀到這裡,我倒是有點明悟。就像反語對正言(雅音),雜藝是六藝的雜項。顏之推這裡列舉的就是:書畫射卜醫琴,跟投壺。 欸不是,六藝不是禮樂射御書數嗎?光看字面都有三個重複吧?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