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柱《公羊家哲學》讀書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陳柱《公羊家哲學》書影
  • 《公羊家哲學》一書,是從《春秋公羊微言大義》增訂而來。

革命說:

  • 何休推演「新周魯王」之說,實際上孔子和公羊學說都有着革命思想,《易經.彖傳》和《孟子》都認可湯武革命的正當性。
  • 事君,三諫不聽則去。事親,決無離絕之理。
  • 公羊家認為《春秋》抬高魯侯地位:
  • 1.魯侯書薨,他國諸侯書卒。
  • 2.來朝魯者,褒之。
  • 3.魯國往盟,稱蒞盟。
  • 4.魯戰勝,書敗某師;戰敗,書戰,諱敗。
  • 5.獻捷,則書威魯。

尊王說:

  • 尊王旨在統一,統一旨在治國。
  • 尊王和革命不矛盾,因為革命是短暫之計,尊王是長久之道。
  • 褒揚尊王的諸侯,隱藏他們的過失。貶低不尊王的諸侯和大夫。魯桓公在位紀年時書或不書王,表示桓公實不尊王。
  • 1.實致天子而諱若不致天子
  • 2.實伐天子諱若不伐天子
  • 3.天子實不能救而諱若不深救
  • 4.天子實敗于人而諱若自敗
  • 5.諸侯實專封而諱若不專封
  • 天下有王時,不書王以刺。天下無王時,書王以刺。
  • 公羊傳亦刺王自壞其法:
  • 1.天子歸有罪則譏之
  • 2.天子好利則譏之
  • 3.天子賞賜不中禮則譏之
  • 4.有罪不能誅則譏之
  • 5.不能事母則出書以絕之
  • 6.失親親之義則書以譏之

弭兵說:

  • 滅國,貶之。
  • 傷害多,刺之。
  • 久暴師,疾之。
  • 用火攻,惡之。
  • 輕百姓,譏之。
  • 強取邑,罪之。
  • 乘危者,書國以夷狄。
  • 伐喪者無禮,諱以刺之。
  • 行義為利,諱以恥之。
  • 恃力不以德,書圍以非之、書取以貶之。
  • 欲救而不救,刺之。
  • 詐戰,疾之。
  • 公羊家愛和平惡攻伐之學說,與墨子非攻主張相似。

崇讓說:

  • 1.賢隱公惡桓公
  • 2.賢衛叔武惡衛侯鄭
  • 3.賢吳季子
  • 4.賢公子喜時
  • 5.賢叔術

攘夷說:

  • 1.褒向化之夷狄
  • 2.褒能攘夷狄者,桓公與戎戰,皆稱伐。
  • 3.諱夷狄所滅中國者
  • 4.夷狄侵中國者,貶不稱人。
  • 5.中國為夷狄所凌,或張大以恥之,或深諱以恥之。

疾亡說:

  • 疾自亡者,也疾滅人者。疾不自愛、疾不愛人。

尚恥說:

  • 公羊傳讚揚齊襄公復讎,以顯出魯莊公之無恥。
  • 公羊傳主張國讎可復,家讎卻不可復。

進化說:

  • 所傳聞世:先詳內而後治外
  • 升平之世:內諸夏而外夷狄
  • 太平之世:無國界種族之分,天下遠近大小若一
  • 公羊家謂諸夏、夷狄,原無固定,乃是以其行為來區分。

正名說:

  • 春秋之於名詞,非常嚴謹,欲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復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倫理說:

  • 夫婦倫理:夫親迎、婦貞節。
  • 父子倫理:重父子之恩、不得喪娶。
  • 君臣倫理:罪弒君者、君臣平等。
  • 朋友之交重信,列國之交亦同,因此列國之交通朋友之義。

仁義說:

  • 公羊家重仁義,嚴義利之辨。能行仁義者則褒之,不問成敗。發明惻隱之情,惡乘人之厄。

善惡說:

  • 公羊家主張不忘人之善,以德報德;易忘人之過,不以怨報怨。
  • 春秋為賢者諱,樂終疾始,樂成人之美,疾始為惡者。

經權說:

  • 春秋深善讓國者,又重得民眾心。
  • 齊桓、晉文、楚莊雖得諸侯,但其權實不應得,故仍貶之。

傳述考:

  • 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學有其時代限制,希望以災異來作為皇權的制約。
閱讀時間:2019年2月28日至3月18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931內容數
曾在書山當看官,屢沉酒海作醉鬼。 蘭臺覓路入淨土,息交絕游是深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