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問我「離職後做什麼?」—我在練習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其實這個部落格開設的初衷並不是寫一些有用的東西,沒有想到要花好幾天研究人工智慧生成藝術、讀論文、聽歌,只是個性使然,知道了一件事就想知道更多相關的事。

也許現在沒有系列,但寫久了總會有的;寫4篇沒有,寫400篇就不一定了。

我覺得這個討論本身跟工作很像,如果你有一份正職工作能夠回答,人們的話題就會停在這裡。

「你現在在做什麼?」

「喔我在某公司當PM」

然後話題就會跳到你的產品、你的公司福利、你的工作內容。

但如果你回答「呃,我也不知道」則會把天聊死,讓全場都陷入尷尬。

我現在遇過幾個接話高手,為了不讓話題死亡,他們會追問:

「什麼時候找下一份工作?」

但這件事情本身也很難回答,因為我就是那個目前沒有打算找下一份工作的人。

最可怕的則是直接覺得女性離職就是為了要備孕,拜託不要醬子。謝謝關心台灣生育率喔。


我離開了上一份也是出社會後第一份正職工作。

我並不覺得這份工作不好,也就是說,如果我要繼續待在這個圈子,那我想這份工作就是我最好的選擇(個性、待遇、工作內容、未來發展各項考量下)

當你不是因為一份工作不好才離開,要怎麼再去思考下一份工作應該是什麼?

一定有人看到這裡覺得我邏輯不通,很好但要離開,是什麼意思。

大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雖然一切都好,但有個訊號覺得要分開了。

交往中的男女也是這樣吧,明明平平順順過下去登記換證勢在必得,卻又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全然接受這個未來。

只是跟未來有關的憂慮而已。

如果人生還很長,我這輩子都只做一個工作,可以嗎?

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這是個很滿足、穩定的選項,但卻會讓我陷入非常恐慌的想像裡。

如果一個人要工作四十年,結束的時候你想得到什麼?

我竟然無法想像四十年後繼續從事同一份工作的我自己。

沒有答案,繼續待著感覺沒有答案。

太舒適了,在這裡的未來一年,可被預見,在這裡的第四十年,無法想像,或者說,我不一定會喜歡那樣的自己。

我決定在儲蓄險滿期後(終於)帶著這個小小預備金,嘗試看看睡到自然醒、時間自由分配的人生。

嗯其實我還是非常不瘋的,還懂得先存一筆錢。計畫狂如我,什麼計畫都沒有先做就離職,已經是最不可思議的禮物了。

這是我的奔三計畫,奔向30歲的這一年,什麼準備都沒有,練習自由、創造自己願意一生奉獻、認同的意義。


原以為一直過度努力、全心投入工作的自己,會很慶幸擁有一段休息的時間,然而我從離職的第一天就開始恐慌:「所以接下來要做什麼?」

跟家人好友聚餐、遇到以前職場認識的圈內人、走在路上,最常聽到的問題也是「所以接下來要做什麼?」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沒有中長期計畫,可能是因為,現在也才剛離職一個月。

大家都離職一個月就知道要做什麼嗎?

嗯,所以我決定來盤點這個月我到底做了什麼。


無聊小事

離職後第一件事:「自行投保全民健康保險」,雖然其他離職/資遣好朋友的建議都是等公所寄信來催繳就好,但我已知自己不會馬上找下一份工作,所以還是先行完成投保,以免之後卡一個待繳帳單。

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腦。加裝office軟體全套。

退出所有公司聯絡群組。刪除相關社群軟體。

除了支出記帳,新增一個收入來源紀錄。

各種跟朋友說我會去拜訪(但行事曆變很滿,建議一個月一個朋友就好)

睡到飽測驗。我最晚可以睡到下午兩點,但當天晚上就會睡不著,簡直作息混亂大師。

想吃什麼吃什麼。以前因為上班,早餐買上班路上的早餐店、午餐可能帶便當、晚餐需要的食材早上就要想好拿出來退冰晚上才不會準備很久,我以效率為傲。離職後每一餐我都很認真問自己要吃什麼,很遠就慢慢走去買、需要退冰就慢慢沖水、想喝湯就慢慢燉,有時候吃飯時間不很固定,但不一定需要能量。

釋放我想做有趣的事的訊息。這是真的,以前有工作的時候大家覺得你很忙不來問你,一離職突然就有很多機會找來,當然有些絕對是誤會了,是很心動但不符合我目前狀態的正職工作。

練習拒絕。

想動就動。早上起不來晚上有空動,今天沒有動,明天還有時間運動。我本來就喜歡跑步、游泳,沒有時間壓力真的好快樂。

當工作人員。我接了兩場共9天不同單位的工作人員,結論是我不太適合做行政,會忘東忘西,有些時間會真的覺得很無聊,另一個是有點類似隊輔的工作,我覺得可能高中還有大學的時候已經當太多次隊輔了,現在的我很難平行以隊輔身分跟高中生對話,他們可能也想說這位阿姨為什麼來帶隊,還我青春大哥哥大姐姐。

留意風景。相簿裡的風景照可能超過過去半年(扣掉旅遊時間)天氣好也想拍、天氣不好也有有趣的雨滴慢動作照,好神秘。

接案。做了一個展覽再設計的專案,把一百多個展覽版內容轉置到學習手冊,重新設定關卡、主題、使用方式。蠻有趣的,已結案。

喝酒。這個月喝了過去一年沒有喝的酒。


以上就是八月的練習自由報告,八月的時間塞太滿了,以至於我覺得我根本在全職工作,遇到別人問我在幹嘛的時候又更不解了:「我——在——工——作——是看不出來嗎?」

然後這個月一直有自由工作者的朋友跟我說我很適合這個工作模式,高產出高自由高效率,但我還是有個「歸屬感」沒被滿足的問題。

我屬於哪裡?

如果在不同組織裡我都來去一陣風,我同時屬於這裡那裡還有更多別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沒有屬於?這樣的工作模式能夠帶來系統性的改變嗎?

一不小心就又想得太重,快輕盈起來吧!!!九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玫臻的沙龍
24會員
17內容數
一個還沒有在樹下讀書,但以樹友互稱的神秘組織,常常在讀書會中忘記時間的流逝,此專題會分享樹下讀書各棵樹的點滴,以及共讀書籍的書摘、心得。
玫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09
五、六月相交之際去了一趟瑞士自由行,很幸運地擁有十四天的風和日麗,也搭乘火車在不同語區移動,得以看見瑞士境內的南北差異與令旅人驚奇的生活習慣差異,這篇整理了我覺得最驚奇的七個項目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3/07/09
五、六月相交之際去了一趟瑞士自由行,很幸運地擁有十四天的風和日麗,也搭乘火車在不同語區移動,得以看見瑞士境內的南北差異與令旅人驚奇的生活習慣差異,這篇整理了我覺得最驚奇的七個項目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2/10/26
近期在讀《焦慮使用說明書》,書中內容非常值得每一個不斷逼自己前進的人閱讀,也適合想要了解焦慮症狀的人入手,雖然翻譯醫學名詞以及其寫作脈絡,某些部分會讀得有點卡,但稍作整理會更清晰。 分享當中的放鬆練習。
Thumbnail
2022/10/26
近期在讀《焦慮使用說明書》,書中內容非常值得每一個不斷逼自己前進的人閱讀,也適合想要了解焦慮症狀的人入手,雖然翻譯醫學名詞以及其寫作脈絡,某些部分會讀得有點卡,但稍作整理會更清晰。 分享當中的放鬆練習。
Thumbnail
2022/09/23
在一個禮拜內,我聽見兩個故事,聽見的當下都覺得好有道理,但後來寫下來發現,兩個故事所代表的寓意相互違背。
Thumbnail
2022/09/23
在一個禮拜內,我聽見兩個故事,聽見的當下都覺得好有道理,但後來寫下來發現,兩個故事所代表的寓意相互違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辭去了「高薪、有名、穩定」的外商公司工作時,至親好友們無一不露出「不解」的疑問,問我:「為什麼?」 「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就這麼說,隨即準備好面對生命中重要的時刻,祂的召喚。
Thumbnail
辭去了「高薪、有名、穩定」的外商公司工作時,至親好友們無一不露出「不解」的疑問,問我:「為什麼?」 「因為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就這麼說,隨即準備好面對生命中重要的時刻,祂的召喚。
Thumbnail
這是我的奔三計畫,奔向30歲的這一年,什麼準備都沒有,練習自由、創造自己願意一生奉獻、認同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我的奔三計畫,奔向30歲的這一年,什麼準備都沒有,練習自由、創造自己願意一生奉獻、認同的意義。
Thumbnail
別再想什麼時候要退休了,很多事能夠現在起身去做的,就起身吧!
Thumbnail
別再想什麼時候要退休了,很多事能夠現在起身去做的,就起身吧!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去年,我離開了做將近4年的工作,還記得,提離職後被朋友說:你好勇敢。 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或許是勇敢的,但做了快4年的工作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實際上,當時我思考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下面分享我當初反覆問自己並思考了一年才真的提離職的4個問題:
Thumbnail
去年,我離開了做將近4年的工作,還記得,提離職後被朋友說:你好勇敢。 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或許是勇敢的,但做了快4年的工作怎麼可能說放就放?實際上,當時我思考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下面分享我當初反覆問自己並思考了一年才真的提離職的4個問題:
Thumbnail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Thumbnail
去年2月,工作剛滿五年,逼近三十歲的焦慮,對人生的反覆思考:「我難道要一直做這份工作嗎?」「是不是有更多可能?」「我是不是該找到一份志業,而非職業而已?」或許挾帶更多的是,對工作的倦怠,小小的辦公室像牢籠,無論如何,五年、三十歲,差不多了吧?
Thumbnail
今年邁入30歲了,這次離職我沒有下一步 應該是說是沒有世俗的下一步,對,因為當你沒有一份工作,沒有收入 大家就會問說,什麼?你沒有下一步?沒有下一步你要幹嘛? 因為經濟壓力、因為家人壓力、因為社會壓力,我們都會有一個至少佔滿生活8-10小時以上的職位,因為一天有24小時,所以扣掉睡覺
Thumbnail
今年邁入30歲了,這次離職我沒有下一步 應該是說是沒有世俗的下一步,對,因為當你沒有一份工作,沒有收入 大家就會問說,什麼?你沒有下一步?沒有下一步你要幹嘛? 因為經濟壓力、因為家人壓力、因為社會壓力,我們都會有一個至少佔滿生活8-10小時以上的職位,因為一天有24小時,所以扣掉睡覺
Thumbnail
身為一個34歲,家有兩孩的偽單親媽媽,人生中最大的期望無非是把兩孩早早丟進幼稚園,來個偽單身下午茶,咖啡店、書店、願望清單早已從口袋滿出來,就等著時機成熟的那天到來。眼看著育嬰假就要收假,即將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也早已為孩子安排好幼兒園,意味著,我的偽單身時光不遠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34歲,家有兩孩的偽單親媽媽,人生中最大的期望無非是把兩孩早早丟進幼稚園,來個偽單身下午茶,咖啡店、書店、願望清單早已從口袋滿出來,就等著時機成熟的那天到來。眼看著育嬰假就要收假,即將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也早已為孩子安排好幼兒園,意味著,我的偽單身時光不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