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今年至少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後五十歲的選擇》之第二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從壓力山大的職場退下來,許多好友聽了之後非常反對。

「你會每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過不久就會百病叢生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保證你不用幾個禮拜就會覺得無聊,開始懷念上班的日子!」

「你不需要退出職場,你只是需要一個假期,趕快買機票去某個小島度假一個禮拜,回到公司以後一定會充電滿滿了!」

其實,萌生退意的念頭,還有一個除了壓力之外的原因,只是平常我不太好意思跟朋友們說明,因為我想他們應該不懂,多做解釋反而引起更多問題。

這個原因是我讀了一本書:《後五十歲的選擇》。


《後五十歲的選擇》 大前研一著 譯者姚巧梅 天下雜誌出版

《後五十歲的選擇》 大前研一著 譯者姚巧梅 天下雜誌出版


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寫的這本書目標讀者群是日本男性中年上班族,這群人進入職場,年資加上經驗通常已經做到了大公司主管職位,人生走到中場,下半場就隨波逐流走到哪裡算到哪裡嗎?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大前研一在書中鼓勵讀者面臨生涯這個關鍵時刻,要活出真實的自己,為第二人生做準備,不要拖延想做的事,現在就行動。

歸納起來一句話:RESET我們的人生!

說老實話,如果以前讀到這種論調,我應該只會覺得不痛不癢,心想作者只是在唱高調,完全不食人間煙火,如果不工作的話,人生應該就會失去重心。

但是當我被職場中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我的心已經被想要改變現狀的思緒軟化,大前研一的文字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打動了我,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人生下半場的課題。

《後五十歲的選擇》建議五十歲前後的上班族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任何年紀的人都可以這麼問自己):「寫出你上了年紀後想做的十件事」,就算一時想不出十件想做的事,起碼要能確定想做的事有十件以上,這樣才能達到充實職場後人生的最低標準。

對於這十件事的類型,大前研一提醒讀者,最好有一半是具有文化氣息的戶內活動,一方面不受天候限制,另一方面也不受限於體力。在這些藝文活動中,有些可以獨自一個人做,有些則要一群人一起做,可以保持良好人際關係。

除了靜態活動之外,動態活動像是運動也非常重要,而各式動態活動可以用同樣思維來規劃:有些室內進行,有些戶外活動,有些單獨成行,有些集體行動。

RESET人生後的生活型態,有靜有動,有獨有群,這樣的第二人生才有可能越發精彩。

當時我順著大前研一提示的方向,大致規劃了一下如果我不再上班,我會想去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雖然沒能馬上想足十件事情,已經越想越興奮,毅然決然向老闆遞交辭呈,開始進入未知的後職場生涯。

記得退休前一週,我想到自己喜歡去陽明山爬山,一個新目標自然浮現腦海:「退休後第一天,我可以登上臺北市第一高峰七星山,希望以後每年這天都去爬一次七星山,一方面慶祝自己邁入人生新階段週年,同時看看自己體力隔了一年是否維持同樣狀態,這樣應該也算是一件我想做的事情吧!」


每年同一天攀登七星山峰是我給自己的小小目標,這張照片是這個目標的視覺紀錄(面孔稍微馬賽克處理)

每年同一天攀登七星山峰是我給自己的小小目標,這張照片是這個目標的視覺紀錄(面孔稍微馬賽克處理)


除了登山之外,幾年來我的願望清單越來越多元,有很多項目正在持續進行,像是畫畫、跳舞、重訓、打鼓等等,我想把這些興趣繼續發展下去。

有一本暢銷書《原子習慣》給我很強的啓發,讓我找到讓興趣繼續發展下去的方法:任何事情只要方向正確,每天/每次只要做到一點微小的變化或改善,持之以恆繼續做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改變。

就像每次重訓都在前次重量基礎之上,嘗試增加一點重量,對於畫水彩畫、跳舞、打鼓這幾項興趣,今年我也希望在原本基礎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比如嘗試用水彩畫一下肖像畫,跳一些不同風格的舞步,試試不同曲風打鼓的節奏。

在方格子寫作是我打算持續發展的興趣之一,今年我想嘗試寫一些以前沒有觸及的題材。

方格子發文目前有25種分類選擇,過去我大多局限在「創作」、「文化生活」、「圖文插畫」、「旅行美食」、「音樂藝文」等類別發佈文章,如果把25種分類當成是25道菜色,我似乎從未體驗過做出另外五分之四種美食的樂趣,這樣的「缺陷」希望以後有機會慢慢彌補,這也可以做為一個有趣的小目標。

這個月我已經寫了一篇「電影戲劇」類的文章,本篇文章可以算是「閱讀書評」類別,2月計劃寫一篇跟經濟學有關的文章,以後陸續挑戰其他類別。

資深登山客往往抱有挑戰百岳的雄心,像我這樣一名平凡寫作者也想有挑戰方格子各類型文章的夢想。

新年才開始不久,今年至少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如果我可以,你絕對也可以,我們一起試試看。


[二月初我會去日本關西旅行一個禮拜,下次發文應該在二月中旬,預祝各位文友龍年新年快樂,文思好運龍總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氣泡水-avatar-img
2024/01/29
想做的事,我會在允許的範圍內,在退休前,就從 “輕量級” 的開始規劃實施。因為如果全部要等到退休後才去做,除了時間上可能還要等很久之外(以50歲來講,到法定退休年齡還要15年),還有未來的體力能負荷嗎?(例如:登高山或機車環島⋯⋯之類),所以我會選擇退休前就慢慢規劃實現。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0
氣泡水 我非常認同氣泡水的想法:只要有想做的事,任何時間都可以從輕量級開始規劃實施。以我為例,其實有不少比較需要耗費體力的活動,像是一些水上活動,我年輕的時候沒有機會去玩,而這些需要從年輕開始學的水上活動,如果年紀大了才開始去學,就會有點晚了,所以有什麼興趣,只要想做,就最好從輕量級開始嘗試。
文青大哥好勵志哦!我雖然也有夢想,也有想做好的事;但卻從未規劃如此詳細耶!可能我就是風一樣的女子,容易善變吧!很難定下來將自己框下來(計畫)就比較隨心所欲,😆😆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0
林燃(創作小說家) 剛剛回覆太快,忘了稱讚上面的功課,這兩張照片絕對應該放入新書內!
Vanessa  Li-avatar-img
2024/01/29
非常認同文青哥的想法。自己的主要職務就是經手各種人力問題,體認到職場的水很深,也因此在多年前已著手規劃,要過自己想要的日子,同時也會提醒身邊的人,無論是否在高峰,都要規畫未來,才不會等到想轉身那刻而感到茫然。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0
Vanessa Li 聽起來Vanessa考慮周到,要過自己想要的日子,的確需要提前規劃,才不會等到想轉身那刻而感到茫然。我有一些朋友退出職場之後,就面臨茫然不知所措的階段,我想這就是他們沒有事先好好規劃未來的緣故。
莫絳珠-avatar-img
2024/01/29
這篇學長寫得實在是太好了!縱觀亞洲人,或華人,活著的philosophy 是live to work. 久而久之,壓垮自己。我雖然離50歲還很遠,但親眼目睹高層有些人如何將自己的健康和家庭拿去換,實在血淋淋(有位高層享受在不同國家有不同老婆,那就是另回事了)我想做的事超多!也是這一兩年下定決心慢慢做起,慢慢累積,搞不好哪天就成了正業,我就不要面對公司那群讓我吐血的人了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0
莫絳珠 我以前的公司非常強調work life balance,我想這是保持身心平衡,不被壓垮的方法吧!我支持學妹把想做的事情慢慢做起,慢慢累積,以你寫文章的毅力,我相信累積下來的成果會非常可觀,這樣就可以有底氣跟公司那群人說再見了!
這是一道扣問生命的議題,可以一言以蔽之,也可以長篇大論。簡短來說,人生在每一個階段都是追求自由的過程,自由有許多種,心靈自由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能掌握,一律平等,接著再探索其他自由的可能。第二個要思考的問題是「制度」,劉基有一篇〈狙公〉,值得玩味,如果靜下心來思考,會發現「退休」制度弔詭,較少人去挑戰這樣的思維模式,文青哥很聰明,謝謝提點。
熟齡文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1/31
夏青青說文解字 謝謝夏老師精闢的分析,你所提到的「心靈自由」非常重要,很多人受限於心靈束縛,無法讓真正的自我活出來,唯有心靈自由了,才能談到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至於「退休」,我覺得只要自己活得有勁,不管工作也好,退休也好,都能夠實現自我。有些人樂於一直工作,有些人追求遊山玩水,全都是個人按照自己個性而做的選擇,無關對錯。
avatar-img
文青沙龍
12.2K會員
163內容數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文青」原指喜愛藝術的青年,經由網路流傳,詞義逐漸模糊,成為自嘲用語。既是自嘲,何妨自嘲徹底一點,「熟齡文青」遂於2022年7月誕生。 只要是傳統「文青」喜歡的題材,比如說藝術、文藝、音樂、電影等等,文青沙龍都可能涉獵其間,歡迎舊雨新知加入沙龍,共品文青人生。
文青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敘述作者因疫情關係更換理髮店,意外發現百元剪髮店裡的理髮師擁有豐富人生故事,每次剪髮的十分鐘都像是一場小型脫口秀,讓作者感到療癒放鬆,從而成為忠實顧客的經驗分享。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3/18
文章探討快樂的本質,並以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少比較、少計較」的觀點以及作者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擺脫不快樂。作者藉由自身在職場的瓶頸以及最終的自我覺醒,闡述知足與正面思考的重要,並以一位總是面帶笑容的運動課同學為例,強調快樂來自於內心的選擇與放下。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2025/02/19
香氣,或者更廣義來說,氣味,很難用文字形容,然而只要聞過一次,很難不在記憶中存留,以後再聞到同樣的氣息,內存記憶通常可以瞬間觸發。 幼年記憶好像是一段段未經剪輯的影片,這些斷斷續續的模糊畫面時而會浮現腦海,最初的記憶到底是幾歲留下來的,我並不太確定,不過我清楚記得其中有個畫面帶著一陣陣濃郁的香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選擇不同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當年,(2020.12),我開始了我的車宿生活,家人、朋友沒有一個人贊同,全力勸阻,但我沒有退縮。因為,我想在我的第三人生(亦即退休人生)踏遍台灣每一個鄉鎮,我想在海邊吹著海風看日出、日落,抬頭看ㄧ閃一閃的星星,在瀑布下戲水,而不是睡在飯店的冷氣房中看電視。
Thumbnail
選擇不同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當年,(2020.12),我開始了我的車宿生活,家人、朋友沒有一個人贊同,全力勸阻,但我沒有退縮。因為,我想在我的第三人生(亦即退休人生)踏遍台灣每一個鄉鎮,我想在海邊吹著海風看日出、日落,抬頭看ㄧ閃一閃的星星,在瀑布下戲水,而不是睡在飯店的冷氣房中看電視。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我勇敢裸辭,追尋屬於自己的舞台。經過一年的沉澱與思考,我再次踏上求職之路,面對面試的緊張與不安⋯⋯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