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間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是必要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妳們覺得:我和媽媽彼此相愛,對妳們來說是重要的嗎?」我突發奇想地向女兒們發問。

只見女兒們同時抬起頭來,雙雙帶著「還用問嗎?」的表情看向我,很有默契地給出「當然啊!」的回答;聽到這個答案的我,開心地用「我也是這樣想捏!」接住她們的回應。

只是,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幾天後,我們一家四口南下去看望太太的阿爸和阿娘。
又因為高二的大女兒要拍攝一部以「舊世代的性別刻板印象」為主題的紀錄片,並且邀請外公和外婆成為受訪者;於是,我和太太為了讓紀錄片的畫面可以更加豐富,刻意地找出許多老照片,讓原本較生硬的訪談,轉變成自然的日常對話。
過程中,我們找到好幾張結婚照。
那些滾著花邊的黑白老照片裡,一張是阿爸身穿西裝,站在穿著白色婚紗、坐在椅子上的阿娘身旁,另一張則是阿娘的獨照;照片裡的他們,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
那些照片,其實是在阿爸和阿娘結婚之後才去補拍的;時間點,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結婚之前」,那個象徵著「新人正處於濃情蜜意的階段,滿懷著憧憬和喜悅在預備婚禮,然後先行去拍婚紗照」的時間點。
當時的阿娘,芳齡十九;突然在某一天就被告知「三天後要出嫁」,而且是嫁給從來沒有說過話、只見過寥寥幾面的人。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還是個大女孩的阿娘,躲起來哭了好久。
從來沒聽過這些故事的我,一邊聽、一邊努力地去想像她當時的心情;畢竟,十九歲的時候,我還只是一名大學生,根本不可能會去思考結婚、生子、和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共度一生⋯⋯等等的事情。
揣度著阿娘可能會有的心情:對於進入新的家庭感到害怕,但是卻需要硬著頭皮堅強起來?對於「丈夫」感到困惑,但是應該要去信任和支持?再看看照片裡的阿娘,那抹淡淡的笑容,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雲淡風輕。

「妳們知道嗎?他從來都沒有說過『我愛妳』!」阿娘拿著結婚照,沒好氣地說道。

阿娘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身體稍稍背對著阿爸,臉則是轉過來、朝著我和太太;而這句話,看似是在對我和太太說,但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句話其實是說給坐在一旁的阿爸聽的。
於是,我和太太很自然地將眼神投向阿爸,但是他頭也不抬地繼續翻找著照片,一秒⋯⋯二秒⋯⋯過去,絲毫沒有要做出反應的意思;我和太太也不好要求阿爸做出回應,只好讓這個話題悄然過去。
過了一會兒,我們又找到幾張老照片。
其中一張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阿娘騎在一台摩托車上,英姿颯爽。那台摩托車像是大台的野狼125,需要打擋、需要跨坐,無法向現代摩托車那樣,讓使用者可以舒適地坐上去;但是,阿娘有一股駕馭了野獸的氣勢,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容。

「結婚之後,他曾經跟我說:如果早知道妳會變胖,我就不娶妳了!」阿娘看著照片裡苗條的自己,幽幽地說。

只是,這一次,阿娘的身體和臉,不再側向我和太太這一邊,而是藉著放下照片的動作,轉過去阿爸那一邊;但是,阿爸一樣沒有要接話⋯⋯這個話題,又悄無聲息地流過去。
而一直在旁邊聽我們聊天的小女兒,先行拿了車鑰匙,跑到停在院子裡的車子裡休息;隨後,我和太太也覺得差不多到了該告退的時候,便驅車返回民宿。

「外公會不會真的不愛外婆啊?」小女兒激動地問。

上車後,伴著鄉下的黑暗與寂靜,我正打算安靜一下,坐在後座、原本以為已經進入休眠狀態的小女兒突然說話;而且,她的語氣裡帶著震驚和不可置信,讓我和太太不禁進入她的脈絡去思考:因媒妁之言進入婚姻的阿爸和阿娘,相愛嗎?
「相愛吧!」太太想了想之後,這樣說道;但口氣聽起來有點遲疑。
「如果是我,我應該會趕快澄清!說一些『那是以前的想法啦!』、『愛啦!哪次不愛?』⋯⋯之類的話,對吧?」我試著站在「丈夫」的視角,發表意見。
「對啊!外公可以澄清啊!」小女兒又補了一槍。
關於「阿爸和阿娘彼此相愛嗎?」,我們沒有辦法在各自闡述自己的論點之後,就簡單明瞭地得出結論;因為,不可否認的,的確是有一些疑點。
此外,我也發現:「我和太太彼此相愛」對女兒們來說是無庸置疑的;有了這個基礎,她們才可以認知到這件事情對她們的重要性。

又過了幾天,阿娘因為開刀,要住院幾天。
我和太太再次驅車前往醫院;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無法陪病、探病,但我們還是想要在阿娘在進出醫院和開刀房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被關心、被在乎;此外,也陪伴在開刀房外等待的阿爸。
開刀的那一天,在阿娘進入開刀房的報到區之後,阿爸一直處在戒備狀態。
開刀房的家屬等待區,以報到區的大門來分界,有左、右二區;但是,只有右邊那區有「顯示病人名字和開刀進度」的螢幕。一開始,我們三人因為右邊那區完全沒有空位,於是坐在了左邊這區;為了讓阿爸可以知道進度,我一直跑去觀看螢幕和回報進度。
只是,每次回報進度,阿爸都會問「那邊有座位嗎?」;問到第三次,他終於聽到「只有一個座位」的回覆,然後便頭也不回地徑直走到右邊那區⋯⋯甚至,在螢幕正前方的座位空出來的時候,第一時間坐過去;並且在「第二排、一樣可以直接看到螢幕,並且比較舒服的沙發椅」空出來的時候,仍然堅持要坐在螢幕正前方。
就這樣,阿爸直挺挺地坐在螢幕正前方的塑膠硬椅子上,一動也不動。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來到中午用餐時間,我看了看阿爸只喝了半瓶的水,便要太太去詢問阿爸想吃什麼午餐;只見他還是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用手勢推辭。
三個小時⋯⋯我幫自己和太太買了地瓜和茶葉蛋果腹。四個小時⋯⋯阿爸耐不住焦急地站起身子,想要去找護理師;在太太代為詢問後,得知阿娘已經進入縫合傷口的最後階段,阿爸這才原地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
五個小時⋯⋯阿娘終於離開開刀房、來到恢復室,雖然還需要待在裡面、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確認術後狀態,但總算是完成「開刀」這件事情了;此時,阿爸的肩膀明顯放鬆下來,面對「吃點東西,等一下才有體力照顧阿娘」的提醒,這才點頭答應。
又一個小時過去,我們終於聽到恢復室護理師大聲喊出的「○○○(阿娘名字)的家屬」,只見阿爸反射性地站起來,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去,連裝有重要物品的包包都不顧地跑到阿娘身邊;然後,耳朵在聽醫護人員的囑咐,眼睛則是看著阿娘⋯⋯跟著病床一起進到電梯裡的時候,眼神和手都溫柔地輕撫阿娘的臉。

「我想:我爸是愛我媽的!」回程的車上,太太這樣跟我說。

「我也這樣覺得!身體是不會騙人的,這樣和妳爸待了一整天⋯⋯一開始,他是很緊繃的,一直到妳媽開刀完、進到恢復室才願意吃東西;我想:這些都是『他愛她』的證據!」我一邊應和,一邊牽起太太的手。
這個肯定,對於「身為阿爸和阿娘的女兒」的我的太太來說,是一顆大大的定心丸;但是,與之相對,我反而開始變得不安。

因為,換我開始思考:我的父親和母親是相愛的嗎?


身為生理女性,我在八、九歲的時候,發生了〈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事情;從此之後,我和父親之間的距離,從原本的親近,變成了無法再拉近的疏遠。
而母親和父親之間的距離,因為母親是專門防治家庭暴力的社工,對於父親做出這樣的事情,非常不諒解,以及事件之後,徹底從我的教養中抽開,還有父親並沒有與母親一起承擔家庭開銷⋯⋯種種的負面情緒,讓他們之間的裂縫,變成鴻溝。

然而,同時身為父親和母親的孩子的我,有被拉扯的感覺。

基於受傷的感受,我能理解母親對父親的失望;但是,即使我的父親對我做出這樣的事,我還是沒有恨惡他,甚至還會抱著「父親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的想法,試圖地想要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化解可能會有的誤會。
想要理解母親和父親的我,內心充滿矛盾⋯⋯選邊站,是否比較容易?
隨著成為家長、研讀許多教養書籍,我看見:對於小孩來說,認同、理解家長的想法和意願是很自然的;但是,當家長和家長之間的想法出現重大歧異的時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當孩子要疲於理解父親、母親各自不同的想法,以及按照這些想法來作出行動、決定的時候,就沒有時間、精力來好好地傾聽和整理自己,也就無法在重要時刻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無法練習做決定,就無法練習負責任,人生就會有很多徬徨無助的時刻。
我懂了!
我內心的矛盾,來自於父親和母親之間的不和諧,而非來自於「我」本身。
過去,我忙著理解他們的想法,卻忘記理解自己的想法⋯⋯我愛我的母親,但我也同時因為「她因為忙著厭惡父親而忘了照顧我」而難過;我愛我的父親,但我也因為「他自認為被誤會,卻從來不澄清」而有被拒於千里之外的痛苦。
整理至此,我想:「我和太太彼此相愛」對女兒們來說是重要的,是因為我們之間的愛,會讓我們願意理解彼此,而這樣的願意便會讓關係裡的張力降到最低;這樣一來,因為家長間的親密關係角力場的不存在,女兒們便不需要將心力花在協助我們維持關係。
此外,我與太太也會在教養上尋求共識,並且將關乎於「女兒們」的事情,在雙方都充分表達「過去的經驗」和「得出的結論」之後,一起傾聽和理解她們的想法,並且以支持的態度將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她們⋯⋯以「我和太太的愛」為基礎,女兒們可以安心地專注在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上。

我想:家長之間的愛,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必要的!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前幾天,大女兒要出發去外公、外婆家拍紀錄片。 通常,去女兒們的外公、外婆家的時候,都是我們一家四口全體出動的;但是,這一次,是大女兒單槍匹馬上陣。而且,大女兒不是自行搭車前往,而是外公、外婆結束北部的行程、要南下的時候,順便把大女兒一起帶回南部。 出門的當天早上,行李箱一樣空蕩蕩地躺在那裡。
今天,是父親節;昨天,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家》的首映會。這部紀錄片,是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而首映會,則是由小女兒主導策劃的。 這對「不是父親」的我來說,是最棒的父親節禮物;畢竟,對父親之於我,就像「幽靈」。
那天早上,我在運動過後,決定要洗衣服;一方面是因為身上穿著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另一方面則是看到污衣籃即將要滿了⋯⋯於是,我帶著些許的疲憊,將不輕的污衣籃拎至工作陽台。 而這次,是第三次,我請大女兒將襪子翻面⋯⋯而我非常不舒服。
前幾日,我與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到其他的城市擔任課程的引導者。 那個城市,我們一家四口曾經在那兒居住了四年半;於是,十六、十七歲的女兒們就跟著我們一同「返鄉」,我們連著二天都去上課,女兒們則是連著二天和不同時期的朋友相約出遊。 我買了剝皮辣椒!—小女兒興奮地拿出一個玻璃罐。 。 。 。
這幾天,有個「哥吉拉」事件。一位太太,將先生珍藏的哥吉拉公仔,送給了來訪的親戚小孩;先生返家後,非常生氣⋯⋯目前,兩位已經進展到要「離婚」的狀態。 臉書上,許多人都認為這與「尊重」有關,我也深有同感;不過,對我來說,更讓我有感的,反倒是其中充滿了不以為然的「這有什麼好生氣的?」。
「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吧!」我告訴自己。但是我的大腦,因為有餘裕而啟動的社交天性,似乎沒有要讓我休息。 在和太太對話、釐清之後,我找不到適切的句子可以描述自己現在的、「不喜歡對方」的狀態⋯⋯在暫時放掉這件事之後,我的大腦裡有些東西突然接通了! 「真正讓我不舒服的是『我不能不喜歡她』。」我驚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跟配偶相差了5歲,女大男小,在20年前還是會讓親朋好友擔憂和取笑,就憑著任性和執著,在交往的第11年,結婚了! 婚後父母也是把我的配偶自然當家人,但在單獨與父母聊天時,媽媽曾語重心長說過,我就不聽話,如果可以當初他們希望安排我的婚事,婚後也住離娘家近點,但他們也尊重我自己做的選擇,跟配偶在一起快2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阿嬸:「幸好有妳陪我(逛街吃飯喝下午茶)我家(女兒)大的出國玩,小的回婆家開工,中間(兒子)載小孩出門。」 紅:「您也陪伴我啊,互相陪伴。」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對,我是金美的女兒。問我是否同意她結婚?我的回答是,只要她喜歡就好~ 我不明白的是為何要問,兒女同意嗎?結婚的是她!沒錯,她是我老媽。但,跟這件事沒有關係,好嗎?不管如何,她都得自己承擔吧。 我知道你們在講的是什麼,怕老媽不小心又失婚或幹嘛我們會需要承擔什麼 。那完全是二件事,好嗎?她,是我媽這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試著去了解成熟的「愛」,是如何自「母愛」的早期關係中逐漸發展出來。換言之,它必須完成三個愛的前提:(1)二人心理的距離或獨立、(2)愛是一種對本能的教育與昇華結果、以及(3)對自己的不滿,即對方是我的理想、模範、是我所缺之物。(見【友情愛不清 Ch.1】)   但與此同時,因為母子
跟配偶相差了5歲,女大男小,在20年前還是會讓親朋好友擔憂和取笑,就憑著任性和執著,在交往的第11年,結婚了! 婚後父母也是把我的配偶自然當家人,但在單獨與父母聊天時,媽媽曾語重心長說過,我就不聽話,如果可以當初他們希望安排我的婚事,婚後也住離娘家近點,但他們也尊重我自己做的選擇,跟配偶在一起快2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阿嬸:「幸好有妳陪我(逛街吃飯喝下午茶)我家(女兒)大的出國玩,小的回婆家開工,中間(兒子)載小孩出門。」 紅:「您也陪伴我啊,互相陪伴。」
二零一九,同婚公投那一年,阿爸在正式投票前知道了兩好三壞是什麼,他投了三好兩壞。我想和家人出櫃,是在我談了第二場與女孩子的戀愛之後,我這麼想,我想了千百種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方法,要當面講還是太困難了,三年後,我採取留一封信,接著,我離開家。  
對,我是金美的女兒。問我是否同意她結婚?我的回答是,只要她喜歡就好~ 我不明白的是為何要問,兒女同意嗎?結婚的是她!沒錯,她是我老媽。但,跟這件事沒有關係,好嗎?不管如何,她都得自己承擔吧。 我知道你們在講的是什麼,怕老媽不小心又失婚或幹嘛我們會需要承擔什麼 。那完全是二件事,好嗎?她,是我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