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談心理治療】愛的起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得大學剛聽到「客體關係」這個詞彙時覺得很奇怪,object不是物體的意思嗎? 如果是在探討母親跟嬰兒的關係,為何不叫做母嬰關係即可? 後來我比較明白,之所以叫做客體,是因為對嬰兒來說,爸媽根本就是生來伺候孩子(或者伺候不周時生氣用的)的工具,壓根兒沒把爸媽當作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當了爸爸後更加體認到確實如此,打從出生開始,小犬我行我素光明正大地行使自己身為嬰幼兒的特權,吃喝拉撒玩都跟爹娘要得理直氣壯,就算我手上拿一堆東西,走累了也是一樣要爸比抱抱。

最近,在他剛滿三歲之際,情況開始有些不同,他能說的話越來越多,我也比較有機會去揣摩他小小腦袋裡,那超乎我想像複雜的內心世界。

如同大多男性動物,我喜歡各式各樣的車子跟車子,有陣子著迷於敞篷車,有陣子則非常想要一台mini cooper,小犬有時候也會湊過來看我正在看的影片,我則跟他解釋什麼是敞篷車。

後來我的熱情逐漸退卻,回歸現實這些車子根本完全不適合小家庭,認命地接了家裡的老休旅車來開。但小犬並沒有忘記,走在路上看停在路邊經典two tone color塗裝的clubman,或是當有著Mazda魂動紅烤漆的MX5疾駛而過時,他就會大喊:「這是你喜歡的!」,然後默默地說:「好想買...」。

對媽媽也是一樣,他超級喜歡看電視,而媽媽洗澡就是他珍貴的電視時間,最近的新寵是<小狗汪汪隊>。有次媽咪隨口說,不知道汪汪隊有哪些角色,他就一直放在心上,等到下次看電視時,他堅持要暫停,等媽媽來了再一起看。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普通,但要知道原本的他不是這樣的,如同多數的兩歲兒,之前他是什麼都要立即滿足,很難等待,更別說是為了他人而等待。

我在震驚之下得到了結論 : 小犬開始能體會,甚至想照顧我們的感覺了。也就是說,對他而言爸爸媽媽不再只是客體,他知道我們也是有感覺與需求的主體。

我自己最早的記憶之一,是約莫3歲多的時候,當時有個品牌的面紙,用的是藍色水滴型的吉祥物,如同勇者鬥惡龍裡的史萊姆,只是顏色不一樣。看到電視廣告裡,只要蒐集幾盒面紙,剪下某些標籤寄回就有機會得到這個藍色史萊姆娃娃,我的媽媽隨口說了一句:「好想要喔」,我便一直記在心上,一直掛念著媽媽沒有得到這個娃娃,但小小年紀的我不會表達,更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拿到這個娃娃送給媽媽。

當時心疼的感覺就這樣印在靈魂的一個角落,直到40年後我還能觸摸得到這個印記。

現在想來,或許身為幼兒的我和小犬,最常有的經驗就是渴望某個東西,然後被爸媽給予得到滿足了,或者因沒有被給予而難受著。因此孩子將自身的感覺投射到爸媽身上,希望爸媽也能得到滿足,或至少不要經歷痛苦。

或許,這就是愛的起點。

愛跟需要不同,很小的時候我就感受到小犬對我的需要,像是第一次搖搖晃晃地走過來討抱;而愛則是一種能力、是主動付出的表現,是能為對方感同身受、是為了另一個人心疼操煩。

我感受到了吾兒對我的愛,這感覺很複雜,我應該要快樂的,不是因為他懂得回報什麼的,而是這是孩子長大的證明;但同時我也為他心疼操煩,因為他不再是那隻可愛的小寵物了,他進入了人倫的世界,從今而後,愛也會讓他受苦,他會心疼爸媽的老邁、為了我們的離世而悲傷。

電影<星際效應>裡有句嚇人的台詞:「當成為父母,你就是孩子未來的鬼魂」。

是的,我應該要開心,並相信愛的能力不只會讓吾兒心痛,最終也會幫助他獨立成長,在茫茫人海裡去愛另一個,或者很多個人。愛最終會讓他不寂寞,即便在父母離開之後。

回到我的老本行,這提醒了我,除了照顧案主外,更要試著去激發案主愛的能力。

心理諮商的危險在於,這是單向的關係,案主會收到大量的關注與照顧,且不需要付出回報(除了費用之外,或許這也說明了收費的意義)。

我時常聽到案主抱怨身邊的人如何讓自己失望,例如爸媽或者另一半是如何沒有做好他們的角色,有時我也是被針對的對象。當然我們做的不是去否定這些感覺,更不是靜思語似地要人們反哺知恩。治療師能做的,除了去理解反映案主的感受外,也應該幫助案主去理解,別人(包含照顧者)不只是提供滿足的客體,也是同樣脆弱不安、會受傷會心痛渴望被愛的主體。

那治療師該怎麼做呢? 從我跟小犬的例子可以得知,只要時間夠長,愛終究會引發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方格正的沙龍
38會員
40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方格正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2025/02/18
在<上篇,可以!>中,我談到聊天AI的種種優點,尤其是它總是以「支持」與「理解」做為回應的開頭,我認為這部份遠比後續的建議分析來得有價值多了,因為儘管人們總是嘴硬地說自己想要的是具體的建議與實質的改變,但心裡頭真的需要的是被深深地理解,我數不清有多少次個案失望地對我說「我覺得你不夠了解我」,這部分我
2025/02/12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Thumbnail
2025/02/12
Hi,還有人在嗎? 消失的這一年多我沒閒著,在寫一本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的書,因為我發現自己是個笨拙的作者,無法一心二用,所以把心力都放在寫書上了,現在寫得差不多了,所以開始可以寫點別的。 每次新科技降臨我總是很抗拒,如同當年刻意不換智慧型手機,後來還不是用得比誰都兇,這次的AI浪潮也是一樣,之
Thumbnail
2024/04/16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
2024/04/16
【心理諮商歷程】為什麼諮商要談那麼久? 我常去公園跑步或吃午餐,久了後發現常在公園走動的就是那些固定班底,好像RPG遊戲裡的NPC一樣,每到固定的時間就會在公園出沒(或許對別人來說我也是NPC),其中有一對母女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媽媽約70多歲,40多歲的女兒看得出來是身心障礙者,大概是輕度智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Thumbnail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在1958年以來所做的恆河猴實驗,確立了母親的愛對幼兒發展極為重要。我們再把時間回到同一年的英國,也發表了現今為大家所熟知的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在1958年以來所做的恆河猴實驗,確立了母親的愛對幼兒發展極為重要。我們再把時間回到同一年的英國,也發表了現今為大家所熟知的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Thumbnail
「爸爸。」 躺在身邊穿著海綿寶寶睡衣、半夢半醒的圓滾幼獸,奶奶的叫著我。 這是我第一次為他說睡前故事的晚上。 『大寶怎麼了?』 「我喜歡你說故事給我聽」 「我很乖,可不可以一直陪著我? 」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說出這種話?聽到這句話的我心情震驚又很複雜。 『你很乖,我知道』 『沒有人會離開你,….
Thumbnail
「爸爸。」 躺在身邊穿著海綿寶寶睡衣、半夢半醒的圓滾幼獸,奶奶的叫著我。 這是我第一次為他說睡前故事的晚上。 『大寶怎麼了?』 「我喜歡你說故事給我聽」 「我很乖,可不可以一直陪著我? 」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說出這種話?聽到這句話的我心情震驚又很複雜。 『你很乖,我知道』 『沒有人會離開你,….
Thumbnail
沒有規定好的距離,最舒服的愛就是你有你的小星球、我有我的宇宙;而我的宇宙裡有你的星球,你的星球中也裝有我。 我確定愛能透過行為與情緒傳達給對方。
Thumbnail
沒有規定好的距離,最舒服的愛就是你有你的小星球、我有我的宇宙;而我的宇宙裡有你的星球,你的星球中也裝有我。 我確定愛能透過行為與情緒傳達給對方。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Thumbnail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Thumbnail
我聽轉述時也嚇出一身冷汗,照顧小孩子──尤其是像小蠻牛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真的不容一絲分心呀,真是太驚恐了,幸好有驚無險。
Thumbnail
我聽轉述時也嚇出一身冷汗,照顧小孩子──尤其是像小蠻牛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真的不容一絲分心呀,真是太驚恐了,幸好有驚無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