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別人來「學習」,把「比較」留給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今早的學徒計畫課程談個人品牌行銷,結束後收到學員的暖心回饋。我真是個幸福、幸運的人:)

今天課程從個人品牌定位談到數位社群時代的行銷組合,最後課程結束出了一個作業給學員們,每週發一篇內容,為期一個月,形塑自己的個人品牌,並邀請夥伴們把自己在經營的自媒體貼到群組和夥伴分享。

大家開始有些聲音出現:一周四篇難度好高,內容準備很花時間、其實沒有很認真在經營粉專、目前是佛系經營、很不好意思貼出來給大家看、其實沒有寫得很認真,等等。

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時會有這樣的聲音。但如同我在講課時常和學員們分享,生涯設計真的和行銷很像,經營個人品牌也是。進到商業市場,我們不免會看到那些網紅、KOL、業界講師,真的把自媒體經營的很好,很有料,追蹤人數動輒十幾萬,甚至上百萬。若自己沒有做到那樣的標準、沒有這麼多人追蹤,似乎就是不好?拼命拿自己與他人比較。我們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學經歷和理科太太一樣嗎?如果這市場上已經有一個理科太太,還會需要另一個理科太太嗎?理科太太就一定人人都喜歡嗎?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為什麼要拿自己和別人比?重點還是應該要回到差異化個人身上,我希望品牌形塑成什麼樣子?我想要的是什麼?

於是,那些看似成功的網紅以及KOL要拿來「學習」,經營個人品牌的「比較」則留給自己,持續比上一刻的自己更好、夠真誠、提供對世界有益的資訊,把握等待機會被看見。如同生涯設計裡的每個自己,成功、幸福的人生由自己定義,當定義清楚就持續精進前進,同時等待或把握機運,創造理想的人生。

原文2021/7/11發佈於Facebook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讓生活變成喜歡的樣子
4會員
16內容數
關於生涯、職涯、行銷、心理學等等分享。
2022/09/12
有在關注生涯設計的夥伴,不知道有看過電影《靈魂急轉彎》嗎? 我很喜歡樂團團長和主角分享大海和魚的故事,或許我們生命中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早就擁有了,只是過程中我們覺察到了嗎?
Thumbnail
2022/09/12
有在關注生涯設計的夥伴,不知道有看過電影《靈魂急轉彎》嗎? 我很喜歡樂團團長和主角分享大海和魚的故事,或許我們生命中一直在追尋的東西,早就擁有了,只是過程中我們覺察到了嗎?
Thumbnail
2022/09/08
上週五下班後臨時起意想要剪頭髮,匆忙打電話去髮廊確認設計師可以服務後立馬出發。 去到髮廊,設計師安排一位助理妹妹先協助我洗頭,助理年紀很輕,但手腳俐落專業,一邊洗頭一邊與我閒聊......
Thumbnail
2022/09/08
上週五下班後臨時起意想要剪頭髮,匆忙打電話去髮廊確認設計師可以服務後立馬出發。 去到髮廊,設計師安排一位助理妹妹先協助我洗頭,助理年紀很輕,但手腳俐落專業,一邊洗頭一邊與我閒聊......
Thumbnail
2022/09/08
「只要我能借點光給他/她,就是成為生涯諮詢師的意義吧。」 ​ 希望我借出去的光都有讓妳/你們感到溫暖。
Thumbnail
2022/09/08
「只要我能借點光給他/她,就是成為生涯諮詢師的意義吧。」 ​ 希望我借出去的光都有讓妳/你們感到溫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新世代人才發展的必備關鍵:『我』就是品牌。為什麼人人都需要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如何運用影響力、加值事業力。來看看我怎麼跟新世代人才溝通和怎麼看個人品牌這件事。
Thumbnail
新世代人才發展的必備關鍵:『我』就是品牌。為什麼人人都需要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如何運用影響力、加值事業力。來看看我怎麼跟新世代人才溝通和怎麼看個人品牌這件事。
Thumbnail
前言:個人品牌工作坊 上個月我參加了,由方格子舉辦,思荭(S編)老師帶領的個人品牌工作坊。我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經營個人品牌。可是好學如我,既然已在自媒體經營的舞台上,就期許自己,把所有跟自媒體有關的知識都學起來,然後儘可能去實踐看看,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實作練習。
Thumbnail
前言:個人品牌工作坊 上個月我參加了,由方格子舉辦,思荭(S編)老師帶領的個人品牌工作坊。我不確定自己需不需要經營個人品牌。可是好學如我,既然已在自媒體經營的舞台上,就期許自己,把所有跟自媒體有關的知識都學起來,然後儘可能去實踐看看,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實作練習。
Thumbnail
很感謝林定樺總監邀請柏賢老師來上這堂品牌獲利之路, 從上次參加過充電會,體驗過柏賢老師的魅力後,剛好今晚就有這個空檔,勢必得把握一下,在2個半小時的課程的過程中,除了打造品牌的各個知識點,也融入了很多互動遊戲的設計,讓課程不會只是單向的講授法,而是讓全場都可以動起來
Thumbnail
很感謝林定樺總監邀請柏賢老師來上這堂品牌獲利之路, 從上次參加過充電會,體驗過柏賢老師的魅力後,剛好今晚就有這個空檔,勢必得把握一下,在2個半小時的課程的過程中,除了打造品牌的各個知識點,也融入了很多互動遊戲的設計,讓課程不會只是單向的講授法,而是讓全場都可以動起來
Thumbnail
如果我還是在學學生、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我也能經營個人品牌嗎?在持續更新部落格 3 年後,對此我有 3 個建議: (1)每個人都是從初學者開始,你永遠都有受眾(2)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遊戲,因此無需創造、紀錄就好(3)從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Thumbnail
如果我還是在學學生、或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我也能經營個人品牌嗎?在持續更新部落格 3 年後,對此我有 3 個建議: (1)每個人都是從初學者開始,你永遠都有受眾(2)這是一場持續進行的遊戲,因此無需創造、紀錄就好(3)從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Thumbnail
那些看似成功的網紅以及KOL要拿來「學習」,經營個人品牌的「比較」則留給自己,持續比上一刻的自己更好、夠真誠、提供對世界有益的資訊,把握等待機會被看見。
Thumbnail
那些看似成功的網紅以及KOL要拿來「學習」,經營個人品牌的「比較」則留給自己,持續比上一刻的自己更好、夠真誠、提供對世界有益的資訊,把握等待機會被看見。
Thumbnail
今早的學徒計畫課程談個人品牌行銷,結束後收到學員的暖心回饋。我真是個幸福、幸運的人:) 今天課程從個人品牌定位談到數位社群時代的行銷組合,最後課程結束出了一個作業給學員們,每週發一篇內容,為期一個月,形塑自己的個人品牌,並邀請夥伴們把自己在經營的自媒體貼到群組和夥伴分享......
Thumbnail
今早的學徒計畫課程談個人品牌行銷,結束後收到學員的暖心回饋。我真是個幸福、幸運的人:) 今天課程從個人品牌定位談到數位社群時代的行銷組合,最後課程結束出了一個作業給學員們,每週發一篇內容,為期一個月,形塑自己的個人品牌,並邀請夥伴們把自己在經營的自媒體貼到群組和夥伴分享......
Thumbnail
上週末在學校的應用軟體課程學習FB跟IG的運用,本來覺得自己平常就有在FB貼文,也有在經營粉絲頁,所以覺得基本的功能自己會使用就好。 當老師提到世代差異可以用FB跟IG來做區分時,我才突然想倒,幾天前在FB分享了一篇陪太太去看診復健的文章,當天跟朋友去宜蘭玩的小女兒就發訊息回來關心,原來她平常都是都
Thumbnail
上週末在學校的應用軟體課程學習FB跟IG的運用,本來覺得自己平常就有在FB貼文,也有在經營粉絲頁,所以覺得基本的功能自己會使用就好。 當老師提到世代差異可以用FB跟IG來做區分時,我才突然想倒,幾天前在FB分享了一篇陪太太去看診復健的文章,當天跟朋友去宜蘭玩的小女兒就發訊息回來關心,原來她平常都是都
Thumbnail
他雖年輕但是急於成功,所以很積極地參加很多活動,每一場活動之後,也都主動與講者做進一步的交流,還大膽要求對方加入臉書或IG為好友,然後Po合照tag對方,以便日後跟他們請教更多問題,更重要的是累積人脈。他喜歡這樣的「累積獎章」,看著好友和按讚數一直增加,他說,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要讓人們認
Thumbnail
他雖年輕但是急於成功,所以很積極地參加很多活動,每一場活動之後,也都主動與講者做進一步的交流,還大膽要求對方加入臉書或IG為好友,然後Po合照tag對方,以便日後跟他們請教更多問題,更重要的是累積人脈。他喜歡這樣的「累積獎章」,看著好友和按讚數一直增加,他說,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要讓人們認
Thumbnail
 附圖是一張看起來很自high自爽的人。 在最近這個月裡, 密集性地上了關於數位行銷、內容行銷、職場情緒心理學的課程。 不再只單純說自己想說的、不再只單純賣自己想賣的、也不再進行亂槍打鳥式的推銷來測試消費者。 而是有意識性地培養與自己的讀者、消費者、社群共同成長。
Thumbnail
 附圖是一張看起來很自high自爽的人。 在最近這個月裡, 密集性地上了關於數位行銷、內容行銷、職場情緒心理學的課程。 不再只單純說自己想說的、不再只單純賣自己想賣的、也不再進行亂槍打鳥式的推銷來測試消費者。 而是有意識性地培養與自己的讀者、消費者、社群共同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