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背痛在家,只能躺在床上欣賞油管上的唐裝芭樂劇.
據說這是繼《延禧攻略》大賣後, 製作出的第二套墨蘭迪色系的唐代古裝劇.
整個劇服實在太美, 擄獲了歷史控老人家我的眼球,
但看了前兩集就發現,這劇本大概是買了哪家出版社的壞壞總裁系列,
寫的實在太爛情, 逼得我用1.75轉速欣賞我愛的唐裝.
直到這個畫面驚豔到我,各位看官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是濁酒阿, 大唐古裝劇竟然拍出了濁酒!!!
過往的古裝劇, 每個大俠或青樓藝妓的演員都是喝開水假裝白酒.
但這齣大唐劇竟然讓我看到劇組有請專人考證,
大唐帝國時, 東亞大陸上還沒有傳入蒸餾酒的技術.
一直到蒙古帝國, 蒸餾白酒的技術才從中東的阿拉伯人那兒經由蒙古鐵騎傳入東亞大陸.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因此無論春秋戰國, 漢唐盛世, 詩人飲酒作樂, 將士對酒當歌的"酒", 清一色都是用穀物發酵釀造的低酒精度釀造酒. (類似小米酒的概念)
頂多再火上加熱蒸散一點水份, 成為熱熱的"燒酒", "溫酒". 但釀造酒的酒精度不太可能超過20度的. 超過這個酒精度, 酵母菌就會被自己排放出來的酒精給淹死了.
因此, 古中國的酒跟如今蒸餾酒動輒3-40度, 或者台灣最知名的58度金門高粱有著極大的差異.
當然釀造酒也可以用冷凝與過濾法把酒體過濾的非常乾淨, 最有名的當屬日本的Sake 清酒了.
但在公元七世紀的大唐帝國, 別說不可能有冷凝法, 連過濾用的紗布都不可能像現如今的精密.
況且普通尋常人家能有多餘的糧食來釀酒已經是很珍稀的奢侈品了,
怎麼捨得一直過濾浪費掉每一滴得來不易的酒液呢.
劇組能夠注意到這兒, 實在不枉費我看壞壞總裁劇浪費生命了.
下次各位看官再欣賞歷史劇的時候, 也能注意看看劇中演員大口飲酒作樂流到衣襟的是蒸餾白酒還是釀造濁酒了.
-----------------------------------------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點擊愛心,留言,分享。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