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動手做與犯錯中學習

2022/09/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的還是得設計出實驗流程,而我單單想看懂他們實驗的結論都還有點困難呢!而我還算是對科學教育還算關心的人(曾經担任過圖書金鼎獎或年度好書大家讀科學類或知識類的評審委員),這難免令人感慨孩子參加「科學展覽」家長或者老師到底幫了多少忙?
其實這種檢討的聲音,在美國中學裏也有,因為科展比賽得名有利於甄試進大學,因此有職業槍手出現,到後來得獎者所採用的方法或使用的儀器已遠遠超過中學生該有的程度。
台灣這些年也愈來愈像美國了,在高中或大學的申請入學,也會看學生的課外表現來加分,結果家長想盡辦法鼓勵孩子參加比賽,連帶著補習班或家教也應運而生,聽說台灣的科展也出現了「職業槍手」。
其實不要說科學展覽了,連平常的作業,有多少是家長幫忙捉刀的?尤其九年一貫教育實施後,許多的作業必須讓孩子動手做,而且那些作業還真的不太容易做呢!我看大部份會落到學生家長頭上。記得有一年元宵前後到朋友家玩,見朋友熟練地做著花燈,我很好奇朋友居然還有這個雅興,只見他說:「孩子作業要交的啦!我有兩個孩子,所以這是我第四次做同樣的作業,愈做愈快愈做愈好!」
這種被大人「強力指導」下的學習,完全失去科學素養裡最重要的好奇心,以及科學能力培養最關鍵的探索過程。更麻煩的是,一切都由家長代勞,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以及學習動機。
身為父母,當然有責任也有義務要協助孩子具有面對未來世界競爭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們可以指導與示範,但是一定要讓孩子裡親自動手做。
不要因為害怕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成品比較差,沒有辦法獲得高分,父母自己就跳下來做。其實孩子在學習過程所犯的「錯誤」,是最棒的體會與收穫。
從我的孩子進小學開始有考試之後,我就要孩子分門別類準備「錯誤本」,我們完全不重視考試成績,但是要他們把寫錯的題目抄下來,想辦法搞懂。甚至每當孩子考得不好時,反而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鼓勵他們說,因為錯這麼多,我們才知道有這些東西是不懂的,也常常會強調,找出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是最大的收獲。
然後在平常複習或準備未來的考試時,就加強把那些錯的題目弄懂。雖然我們完全不在乎孩子們的成績,但是當他們養成把「錯誤本」的題目都搞懂了,成績其實也會不錯的。
平常考時最忌諱亂猜,因為萬一猜對了,就喪失了真正弄懂那個觀念的機會。一般來說,考試答錯有幾種可能,除了粗心大意或誤解題目之外,很多是因為沒有真正瞭的理解,有時候自己以為已經了解透徹,其實並不是,可能只是硬記下那個題型或現象,那麼只要題目稍加變化就又不會了。
依照我自己過去讀書乃至於到今天學習各種新的知識或領域的經驗,我發覺有了「錯誤本」,對於整個學習過程會相當的安心,那些錯誤以及不會的觀念,即便短時間之內還是沒辦法完全理解,但是當我知道只有那幾個地方不懂,就會很放心且有信心地面對其他所有剩下的部份。
除了課業上的從動手做與犯錯中學習之外,我在生活中也指導她們如何做計劃。
從她們讀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陪著她們做寒假、暑假的生活計劃與紀錄。首先找一張比較厚的全開海報紙,再教她們用電腦繪圖,列印出許多張A4的表格,然後貼在海報紙上,把未來假期的每一天、每個可以安排的時刻,清清楚楚地攤在自己面前,除了填上預定的活動外,每一天真正做了什麼事,到哪裡去,都要登錄在上面。
記錄幾次之後,她們開始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現在遇到短假期或週休二日時,也會主動列表做計劃。其實早在她們剛上小學時,每年的寒暑假作業,我們就鼓勵她們把到哪裡玩,以及收集旅遊的紀念品或所拍攝的相片,整理成圖文並茂的作業;等她們長大一些,連假期中閱讀過的課外書或看電影的心得也一併整理進去。
我相信孩子對於製作這種比日記還生動有趣的實況記錄會感到很有成就感,這些紀錄甚至具有實用價值,好幾次我都發現她們會去翻看前些年整理的寒暑假生活紀錄。
這種親自動手做的習慣與成就感,在這個網路虛擬時代,反而是必須特別花心力才能養成,但絕對是值得父母投入資源去達成的素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