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二十世紀戰爭的一個重要要素-總體戰體制也逐漸地進入到了衰退的階段,現代的總體戰萌芽於拿破崙戰爭時期,並於二十世紀中期達到了其頂峰,並在冷戰時代逐步的衰退,一直到九一一事件與
美國反恐戰爭開始後,總體戰模式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將會被淘汰的過時模式,但距離總體戰的徹底結束還有一段時間。
總體戰於歷史的三個階段
我將現代性的歷史-
拿破崙戰爭後的三百年視為西方歷史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由拿破崙所開啟的現代性模式隨著西方文明的擴張傳遞到了全地球表面,在這個過程中,民族主義、總體戰、全民教育與徵兵也成為了強化一國戰爭能力的手段。同時,國際體系也開始逐漸的崩潰,並像是其他「戰國時代」所曾發生的那樣,朝向單一的主權實體的方向演變。
人類的每個戰國時代開始於國際體系的崩潰,結束於國際體系徹底崩潰為僅存的唯一一個世界性的政體。
而西方的總體戰,我認為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開始於對國際體系重建的嘗試,並結束於災難性的連續戰爭與國際體系的重劃,而每次重劃都會導致更少的主權實體,以及「文明邊界」的內縮。
第一與第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階段始於拿破崙戰爭,並在兩次世界大戰達到總體戰機制的巔峰來作結,這個階段的特徵是貴族士兵組織的瓦解與平民軍隊的崛起,與基於民族文化血緣為基礎的國家認同對民眾意識形態的主導。這個階段可以描述為諸邦與國之間的博弈,這也是像荷蘭這樣的小國能透過博弈獲得比德國這類傳統大國還要多領土(殖民地)的時代。
第二個階段始於兩次世界大戰-總體戰的巔峰時代,終於蘇聯解體-以西方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對國際局勢的徹底主導來做結,這個階段的特徵是總體戰為基礎的全民戰爭體系,與基於新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等超民族意識形態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勝過於民族主義的影響。這是國際博弈的主權實體用手指頭就能數出來的時代,大多數名義上的獨立國家並沒有所謂的軍事自主權,這同時也是真正的自由貿易開始被軍工複合體的帝國經濟壓制的時代。
1941年大西洋憲章簽訂,奠定了八十年國際政治博弈以英美為中心的基礎,並剝奪了德國與義大利的主權基礎
第三個階段-世界帝國的邊界劃定
這個階段始於反恐戰爭,並且尚未結束,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美國與其盟友對西方與非西方邊界的重劃,試圖將「國際體系」整合成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軍工複合體,被排除於西方的國家被忽視,而想要繼續在西方體系內,但卻不服從於美國體系的國家將會在絕望的博奕中被排除出西方體系。
而這也是總體戰衰弱的時代,對於美國勢力,將會越來越沒必要發動以總體戰為主的戰爭,因為僅僅是募兵所召集的少數人員與低稅收也能透過大稅基來收取大量的資源,注定了美國能夠以非常低的代價打垮那些與美國敵對的國家,雖然他們可能試圖啟動總體戰機制,但卻很容易被真的沒有出多大力的美國所擊倒,反倒是塔利班等不做總體戰的輕便勢力更容易對美國造成傷害(這點其實在越戰就已經有了苗頭了)
新時代的大西洋合作,則以剝奪俄羅斯與中國的常任主席特權而努力
衰弱的總體戰與仍在實施總體戰國家的未來
在十九世紀,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勝利取決於自己是否能夠以比對方更激進的方式動員其人民,在二十一世紀則是看誰能夠拿到更多美國的資源,或是能夠以更精簡的方式來武裝自己的部隊,也就是所謂的再菁英化;至於過去那種全民戰爭,那種只能夠靠數量壓人的人海將會在美國勢力的大量資源與高科技下形同無用,甚至會
因為本身的資源無法支持總體戰基礎的全民武裝而鬧笑話。
但是與美國聯盟的勢力,如果沒辦法真的加入北約,在美國模糊戰略的前提下,仍然有可能必須實施總體戰的模式,但就如同烏克蘭戰爭所表現的那樣,這已經是總體戰的落日餘暉,而不是黎明了。烏克蘭戰爭中起到決定性因素的是美國勢力對烏克蘭的支援,烏克蘭之後的全民動員反倒是較為次要的,在澤成斯基與烏克蘭人守下基輔,並等到美國物資的注入後,戰況便不可避免的倒向烏克蘭了。
如果有注意的話會發現戰爭越來越注重快速擊倒敵人,而不是僵持在某地緩慢的推進,這也是總體戰消退之後必然的發展,對於反美國方他們必須要追求能夠逼迫美國勢力承認現狀的快速戰爭,對美國勢力則必須要追求在不發動總體戰的前提下打倒敵人,因為美國本身在未來一百年已經不再需要打護國戰爭了,必須避免像是越戰那樣因為長期戰爭而導致國內民眾不滿的情況發生。
而台灣這個不是大量徵召兵能夠渡海抵達的地方將會成為比烏克蘭還要明顯的例子-證明總體戰模式的有效性真的衰退了。
在下周我會探討影響未來戰爭模式的趨勢與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