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其他人紛亂的建議擾亂決心,持續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從 2019 年開始在網路上寫作、3 年來持續分享自己學習的過程與觀點。隨著寫作的時間愈久、被關注度逐漸提高時,隨之而來的 “建議” 也開始變多。
給建議的人可能來自 (1) 滑臉書看到貼文的家人 (2)生活中得知自己近況的朋友 (3)某位看到部落格文章的網友。我發現當分享的內容愈來愈深入時,得到的建議讓我很難理解。例如
  • 你寫的題目太難了,沒人會認真看
  • 你寫的內容太細了,不夠有結構
  • 你寫的內容太理論了,應該要多點應用場景 我懂這些建議的出發點都是好意。但是當這些意見一次傳達給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會寫文章了。
所以我開始思考:到底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 “建議” ?
我有 3 個思考點:
  • 給建議的人跟我在同場遊戲 (Game)中嗎
  • 辨別這個建議是出於真心還是表面
  •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後自己做決定

思考點 1 : 給建議的人跟我在同場遊戲 (Game)中嗎

先想:給建議的人自己有做過、正在作跟我相同的事情嗎?
外國人喜歡用 Game 來比喻正在做的事情。例如以「透過網路寫作經營個人品牌」為例,遊戲規則就是:
  • 寫文章累積自己的寫作經驗值 = 勤打怪提升你的人物等級、賺取技能點數
  • 優化寫文章的速度與品質 = 用技能點數強化技能
  • 用文章進一步發展知識產品 = 用強化技能挑戰更難的任務,獲取任務報酬
如果對方根本沒玩過遊戲、或是只玩過一陣子就退出,那攻略建議就沒用啦。

思考點 2 : 辨別這個建議是出於真心還是表面

人人都會給建議,但不一定都具有「可執行性 (Actionable)」。
「表面建議」是直接下指導棋,時常還會互相衝突。
例如…
  • 你應該要多寫給初學者看 vs 你應該要寫給領域專家看
  • 你應該要多寫不同主題 vs 你應該要專心寫單一主題
  • 你應該要每天發文累積文章數量 vs 你應該每週發 1 篇文維持文章品質。
所以…你到底要我怎麼做啊 ???
「真心建議」是分享具體經驗,聽建議的人可依據現況判斷下一步行動。
例如…
  • 我一開始是初學與進階的文章都寫,後來發現新手導向的文章都寫的差不多了,才專攻更深入的專業文章
  • 我在剛開始發是什麼都寫,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比較喜歡寫什麼。後來發現很喜歡寫軟體教學文,因此把精神都放在教學文上
  • 我一開始每天都發表文章,因為要練習寫作的手感與習慣。習慣後我變成一週發 1 次文,因為我要把文章案例想的透徹一點再出手
每個人的個性、目標、現況都是不同的。給建議,不如給自己的經驗。

思考點 3 :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後自己做決定

這句話出自中國創業家李笑來,層次分別從被動變成主動。
  • 「聽大多數人的話」是被動的。只要我們持續行動,就會不斷接收到各式各樣的 “建議”,但此時只要先 “聽” 就好。
  • 「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是主被動參雜的。當收取夠多的 “建議” 後,我們跟最了解自己的朋友、親人商量,由於他們相對了解我們做一件事情的脈絡,給 “建議” 的參考性會比較高。
  • 「最後自己下決定」是主動的。不論收到的意見是什麼,最後實際動手、直面成果的人都是自己,結果有好有壞,但因為是自己選的所以就不能怨天尤人。
多一些「自己下決定」,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執行力。
為什麼我們不敢自己下決定呢?因為怕犯錯。
但犯錯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檢視自己每一天寫下來的晨間日記,我發現80% 的事情就算作錯了也不會怎樣。例如
  • 我在去年 12/21 第一次將數位知識產品 — Obsidian 學習包 用 Gmail 寄信給購買者時,有超過 70% 的人都沒收到信。
  • 我當時緊張到胃痛,趕緊找補救方法:購買 Google Wordspace 重新寄信。
  • 後來呢?我發現購買的網友人都超 Nice,還有網友告訴我應該是 WordPress 主機寄信服務的問題,告訴我有 Gumraod 這個服務可以使用。
軟體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Fail early, fail often, but always fail forward. (快速失敗,儘快失敗,但在失敗中前進)。
犯錯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有趣的是,最後這些失敗反而會成為自己獨一無二、可分享給他人的 “真心建議”。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 訂閱電子報 加入 850+ 學習愛好者的行列,每週 1 個學習行動建議!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 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avatar-img
211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2020 年我開始在網路上寫 Obsidian 系列文章,2022 年初我將系列文轉錄成 YouTube 教學影片,最終製作了「Obsidian 教學包」教大家如何使用 Obsidian。一開始寫文章的收入是 0,發表教學包後我的半年收入是 60,000。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銷售數位知識產品、賺取被動
這禮拜日我準備要開《高產出的本事》讀書會,分享自己從0到1的寫作流程給參加的同學。為了能更了解同學的問題,我特別設計了課前問卷,收集到 10+ 個學員在寫作上的痛。我特別挑選出9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痛點),分享Q&A給大家。我將問題分成3大類: (1)知識類 (2)技巧類 (3)心態類
多數的人都無法持續在網路上寫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態錯了。創業家 Gary V 曾說:「讓學習的過程成為個人品牌內容的一部分。…以任何可用平台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讓人們了解你是誰,然後讓他們看著你如何成長為自已想要的樣子。」這個概念對早期建立寫作習慣、找尋自己想要熱情分享的主題非常重
現在可以靠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幫助自己找到筆記中有價值的洞見了。近期 Obsidian 社群出現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插件 — Graph Analysis,它能依靠筆記之間的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 計算相關性,讓我們在自己寫下的筆記中 “挖寶”。我發現這對於寫「人物筆記」非常有幫助,這
在網路上持續寫作、分享觀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天心魔都可能找上自己,例如 (1)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 (2) 我的終點在哪裡 (3)如果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那我到底還在堅持什麼。因此我建議先寫下自己「寫作的初心」,迷惘時就能回頭看看。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2020 年我開始在網路上寫 Obsidian 系列文章,2022 年初我將系列文轉錄成 YouTube 教學影片,最終製作了「Obsidian 教學包」教大家如何使用 Obsidian。一開始寫文章的收入是 0,發表教學包後我的半年收入是 60,000。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銷售數位知識產品、賺取被動
這禮拜日我準備要開《高產出的本事》讀書會,分享自己從0到1的寫作流程給參加的同學。為了能更了解同學的問題,我特別設計了課前問卷,收集到 10+ 個學員在寫作上的痛。我特別挑選出9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痛點),分享Q&A給大家。我將問題分成3大類: (1)知識類 (2)技巧類 (3)心態類
多數的人都無法持續在網路上寫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態錯了。創業家 Gary V 曾說:「讓學習的過程成為個人品牌內容的一部分。…以任何可用平台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讓人們了解你是誰,然後讓他們看著你如何成長為自已想要的樣子。」這個概念對早期建立寫作習慣、找尋自己想要熱情分享的主題非常重
現在可以靠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幫助自己找到筆記中有價值的洞見了。近期 Obsidian 社群出現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插件 — Graph Analysis,它能依靠筆記之間的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 計算相關性,讓我們在自己寫下的筆記中 “挖寶”。我發現這對於寫「人物筆記」非常有幫助,這
在網路上持續寫作、分享觀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天心魔都可能找上自己,例如 (1)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 (2) 我的終點在哪裡 (3)如果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那我到底還在堅持什麼。因此我建議先寫下自己「寫作的初心」,迷惘時就能回頭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建議的重要性,並分享了作者Mike在網路行銷上的經驗。建議不應該只聽從權威人士,而應該找出符合個人特質的建議。最後分享了Mike以自己的個人特質發展出心靈行銷的品牌的經歷。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每個人公開分享的想法與意見都是寶貴的,我們可以從每個人的想法與做法上學習到很多,但不要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按照他人標準答案生活的人,不要害怕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自己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
1. 誤以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 - 很多人實際上只是隨波逐流,並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這些人常常在看到某些意見時,會說「我也是這麼想的」,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2. 站隊形成優越感: - 有些人會因為站在某個特定意見的隊伍中而產生優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見地。
Thumbnail
從小到大身邊的朋友也很喜歡建議我這樣建議我那樣,像是「你應該和某某做朋友」,「你應該買些什麼對你有好處」。到大些他們就會建議「你應該住在這裡,不應該住那裡」,「你應該和這個人結婚,不應該跟那個人結婚」,「生仔很煩,最好不要結婚生仔」,像這樣一大堆建議,數之不盡。和朋友傾談的時候很多時他們會突然間會化
Thumbnail
文章提到了建議的重要性,並分享了作者Mike在網路行銷上的經驗。建議不應該只聽從權威人士,而應該找出符合個人特質的建議。最後分享了Mike以自己的個人特質發展出心靈行銷的品牌的經歷。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在聽取意見時,不需要聽進每個人的想法。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意見,需要一些經驗來分辨哪些是真正有幫助的。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表達意見,本就是一件理應要被接受的事。 但錯過了表達意見的時機,等於默許別人替自己做決定,既然默許,那之後的不滿,又有什麼立場說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