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其他人紛亂的建議擾亂決心,持續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

如何避免被其他人紛亂的建議擾亂決心,持續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從 2019 年開始在網路上寫作、3 年來持續分享自己學習的過程與觀點。隨著寫作的時間愈久、被關注度逐漸提高時,隨之而來的 “建議” 也開始變多。

給建議的人可能來自 (1) 滑臉書看到貼文的家人 (2)生活中得知自己近況的朋友 (3)某位看到部落格文章的網友。我發現當分享的內容愈來愈深入時,得到的建議讓我很難理解。例如

  • 你寫的題目太難了,沒人會認真看
  • 你寫的內容太細了,不夠有結構
  • 你寫的內容太理論了,應該要多點應用場景 我懂這些建議的出發點都是好意。但是當這些意見一次傳達給我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不會寫文章了。

所以我開始思考:到底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 “建議” ?

我有 3 個思考點:

  • 給建議的人跟我在同場遊戲 (Game)中嗎
  • 辨別這個建議是出於真心還是表面
  •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後自己做決定

思考點 1 : 給建議的人跟我在同場遊戲 (Game)中嗎

先想:給建議的人自己有做過、正在作跟我相同的事情嗎?

外國人喜歡用 Game 來比喻正在做的事情。例如以「透過網路寫作經營個人品牌」為例,遊戲規則就是:

  • 寫文章累積自己的寫作經驗值 = 勤打怪提升你的人物等級、賺取技能點數
  • 優化寫文章的速度與品質 = 用技能點數強化技能
  • 用文章進一步發展知識產品 = 用強化技能挑戰更難的任務,獲取任務報酬

如果對方根本沒玩過遊戲、或是只玩過一陣子就退出,那攻略建議就沒用啦。

思考點 2 : 辨別這個建議是出於真心還是表面

人人都會給建議,但不一定都具有「可執行性 (Actionable)」。

「表面建議」是直接下指導棋,時常還會互相衝突。

例如…

  • 你應該要多寫給初學者看 vs 你應該要寫給領域專家看
  • 你應該要多寫不同主題 vs 你應該要專心寫單一主題
  • 你應該要每天發文累積文章數量 vs 你應該每週發 1 篇文維持文章品質。

所以…你到底要我怎麼做啊 ???

「真心建議」是分享具體經驗,聽建議的人可依據現況判斷下一步行動。

例如…

  • 我一開始是初學與進階的文章都寫,後來發現新手導向的文章都寫的差不多了,才專攻更深入的專業文章
  • 我在剛開始發是什麼都寫,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比較喜歡寫什麼。後來發現很喜歡寫軟體教學文,因此把精神都放在教學文上
  • 我一開始每天都發表文章,因為要練習寫作的手感與習慣。習慣後我變成一週發 1 次文,因為我要把文章案例想的透徹一點再出手

每個人的個性、目標、現況都是不同的。給建議,不如給自己的經驗。

思考點 3 :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後自己做決定

這句話出自中國創業家李笑來,層次分別從被動變成主動。

  • 「聽大多數人的話」是被動的。只要我們持續行動,就會不斷接收到各式各樣的 “建議”,但此時只要先 “聽” 就好。
  • 「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是主被動參雜的。當收取夠多的 “建議” 後,我們跟最了解自己的朋友、親人商量,由於他們相對了解我們做一件事情的脈絡,給 “建議” 的參考性會比較高。
  • 「最後自己下決定」是主動的。不論收到的意見是什麼,最後實際動手、直面成果的人都是自己,結果有好有壞,但因為是自己選的所以就不能怨天尤人。

多一些「自己下決定」,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執行力。

為什麼我們不敢自己下決定呢?因為怕犯錯。

但犯錯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檢視自己每一天寫下來的晨間日記,我發現80% 的事情就算作錯了也不會怎樣。例如

  • 我在去年 12/21 第一次將數位知識產品 — Obsidian 學習包 用 Gmail 寄信給購買者時,有超過 70% 的人都沒收到信。
  • 我當時緊張到胃痛,趕緊找補救方法:購買 Google Wordspace 重新寄信。
  • 後來呢?我發現購買的網友人都超 Nice,還有網友告訴我應該是 WordPress 主機寄信服務的問題,告訴我有 Gumraod 這個服務可以使用。

軟體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Fail early, fail often, but always fail forward. (快速失敗,儘快失敗,但在失敗中前進)。

犯錯其實沒有想像中可怕。有趣的是,最後這些失敗反而會成為自己獨一無二、可分享給他人的 “真心建議”。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 訂閱電子報 加入 850+ 學習愛好者的行列,每週 1 個學習行動建議!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 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email protected]

▶︎ 聯繫方式
• 📪 Email:[email protected]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avatar-img
朱騏的沙龍
213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2020 年我開始在網路上寫 Obsidian 系列文章,2022 年初我將系列文轉錄成 YouTube 教學影片,最終製作了「Obsidian 教學包」教大家如何使用 Obsidian。一開始寫文章的收入是 0,發表教學包後我的半年收入是 60,000。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銷售數位知識產品、賺取被動
這禮拜日我準備要開《高產出的本事》讀書會,分享自己從0到1的寫作流程給參加的同學。為了能更了解同學的問題,我特別設計了課前問卷,收集到 10+ 個學員在寫作上的痛。我特別挑選出9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痛點),分享Q&A給大家。我將問題分成3大類: (1)知識類 (2)技巧類 (3)心態類
多數的人都無法持續在網路上寫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態錯了。創業家 Gary V 曾說:「讓學習的過程成為個人品牌內容的一部分。…以任何可用平台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讓人們了解你是誰,然後讓他們看著你如何成長為自已想要的樣子。」這個概念對早期建立寫作習慣、找尋自己想要熱情分享的主題非常重
現在可以靠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幫助自己找到筆記中有價值的洞見了。近期 Obsidian 社群出現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插件 — Graph Analysis,它能依靠筆記之間的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 計算相關性,讓我們在自己寫下的筆記中 “挖寶”。我發現這對於寫「人物筆記」非常有幫助,這
在網路上持續寫作、分享觀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天心魔都可能找上自己,例如 (1)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 (2) 我的終點在哪裡 (3)如果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那我到底還在堅持什麼。因此我建議先寫下自己「寫作的初心」,迷惘時就能回頭看看。
學會了卡片盒筆記法後,在網路上發表文章就不必從 0 開始。我曾在之前的文章提到了 MOC 的概念,透過卡片盒筆記法累積 3–4 張卡片後,即可寫成文章草稿。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這篇文章分享「組裝」的方法,將筆記擴充成文章。
2020 年我開始在網路上寫 Obsidian 系列文章,2022 年初我將系列文轉錄成 YouTube 教學影片,最終製作了「Obsidian 教學包」教大家如何使用 Obsidian。一開始寫文章的收入是 0,發表教學包後我的半年收入是 60,000。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銷售數位知識產品、賺取被動
這禮拜日我準備要開《高產出的本事》讀書會,分享自己從0到1的寫作流程給參加的同學。為了能更了解同學的問題,我特別設計了課前問卷,收集到 10+ 個學員在寫作上的痛。我特別挑選出9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痛點),分享Q&A給大家。我將問題分成3大類: (1)知識類 (2)技巧類 (3)心態類
多數的人都無法持續在網路上寫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態錯了。創業家 Gary V 曾說:「讓學習的過程成為個人品牌內容的一部分。…以任何可用平台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讓人們了解你是誰,然後讓他們看著你如何成長為自已想要的樣子。」這個概念對早期建立寫作習慣、找尋自己想要熱情分享的主題非常重
現在可以靠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幫助自己找到筆記中有價值的洞見了。近期 Obsidian 社群出現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插件 — Graph Analysis,它能依靠筆記之間的內部連結 (internal link) 計算相關性,讓我們在自己寫下的筆記中 “挖寶”。我發現這對於寫「人物筆記」非常有幫助,這
在網路上持續寫作、分享觀點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天心魔都可能找上自己,例如 (1)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 (2) 我的終點在哪裡 (3)如果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那我到底還在堅持什麼。因此我建議先寫下自己「寫作的初心」,迷惘時就能回頭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