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卡住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便利,訊息流通最快速的時代,應該能夠在這優渥的基礎上一展長才,怎麼反而出現了一大堆疏離甚至憤世嫉俗的孩子?

我想大概是因為時代變遷而造就出這些「被卡住」的孩子。這是個擁有太多選擇的時代,也因為似乎做什麼都可以,所以什麼地方也都到不了;因為物質太便宜太豐盛,要什麼有什麼,我們對周遭的物品不再珍惜,也不再有感情,與人的相處也一樣,朋友來來去去,跟每個人都沒有深交,也沒有穩定的關係。當我們跟周遭的所有人、事與物都沒有感情,沒有關係時,自我存在感就消失了,也就會變得虛無,什麼都無所謂,得過且過,不然就轉而追求短暫的感官享樂。

現代的孩子,或許在世界競爭壓力之下與父母寵愛及物質豐盛之下,已經逐漸失去對周遭社會與環境的關懷。有一位教育學者曾感慨許多孩子在父母疏於生活教育之下,已經成為敗家子:「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

我們的孩子往往將自己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將我們身處的社會,以為全世界人都是這麼過的,很少體會到,我們只看見十分之一的世界。全世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達到與我們接近的生活水準,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吃我們吃得到的東西。是的,全世界有好幾億的人口,生活在每天少於一塊美金的狀態下,偏偏在這十多年的全球化發展,這十分之九的人口已無法閉關自守,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現今全球化世界中,十分之九的人口,已成為古代帝國時代的奴工。

我們看不見這十分之九的世界。我們常常假裝貧窮痛苦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們常常不去看到另外一個世界,我們寧願只活在十分之一的世界中。

讓孩子瞭解世界的真實面貌,以及參與社會公益的行動,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生活的熱情,甚至鼓勵學習的主動性,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我認為只有正向,對社會有益的生命追求,可以提供我們持續的激勵、動機與復原力。邪惡或卑劣的目的,也許能提供強烈的動機一段時間,但終究會燃燒殆盡。甚至我還認為,若是孩子生命的追求都只是利己的,比如說從小師長耳提面命要孩子用功讀書是為了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以便能賺大錢的話,若是孩子花了許多心力精神以此為目標而努力,可是在這不確定的時代裏,很有可能還是會挫折會失敗,也許就此一蹶不振,灰心沮喪。

唯有幫助別人的利他目的,是永不會失敗的追求,因為不管我們能力強或普通,工作運氣好或差,有錢或沒錢,永遠都可以幫助別人,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

該如何協助這些被卡住的這一代年輕人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 我自己通常會從生活的情境當中,而不是言語的訓誡,來幫助孩子燃起生活的熱情,然後引導他們找到抽象而利他的夢想。

我認為最方便也最有效果的方式是參加服務性的社團,從社會的參與及幫助別人裏,找到真正的快樂,另外,讓周遭有一些比孩子大二、三歲或四、五歲的大哥哥大姊姊,不是從書本裏知道,也不是古代的人,從這些認識的,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人物裏建立典範,也是非常棒的方法。

除了當志工之外,生活中其實在時時刻刻與同學朋友互動中,都能幫助別人。比如說,孩子們喜歡給同學們取綽號或暱稱,通常這些外號是描述別人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甚至是有點消遣或取笑別人的成份在,但是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想,以一個未來的期待,希望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就先給他一個那樣的封號,然後再開始和他相處。

比如說,如果你真心地以對待一個淑女的態度來和新的朋友相處,她一定會表現得像是一個淑女。其實每個人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被人看重,被人賞識,雖然外表呈現的可能是嘻皮笑臉、玩世不恭、淘皮搗蛋。

但是,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多面向的,當你覺得某個人令人討厭又沒禮貌,其實並不是個人本性真的又任性又討人厭,而是在你面前他只表現出他個性中令你覺得任性討厭的那一面罷了!

如果我們期待,或對待朋友的態度是他本來還沒有具備,卻很嚮往的特質時,他就真的會變成那樣的人。就像綠野仙蹤那隻非常胆小的獅子一樣,雖然牠以為自己非常胆小,但是周邊所有的朋友都認為他很勇敢時,他就只好表現出勇敢的樣子,久而久之,真的就是一隻勇敢的獅子了!

因此,要常提醒自己,面對周遭的人不要按照我們過往的相處經驗或刻板印象,而要依照對他們將來的期許來對待他們。若是孩子們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永遠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同學,這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不但可以幫助別人變成更好的人,孩子也可以建立許多友誼,擁有非常好的人緣。

我常常會覺得,幫助別人不見得只有用具體的物質,能夠讓別人建立自信與自尊,或許是更貴重的禮物,而且當我們是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時,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更容易快樂與幸福了!

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慈悲心只有從具體的生活實踐、社區參與,或社會關懷中來養成。有些父母會担心說,孩子有那麼多功課要讀,那麼多才藝班要上,那有時間呢?

我反而覺得,當孩子對社會的關懷與付出愈多,他將發現原本世界那麼大,會更主動探索求知,並從實踐中體悟生命的意義,進而明白讀書是為了增進自身能力,服務奉獻。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許多人的痛苦,來自無法轉化爲成人的狀態處事,拒絕身為成人的事實,依舊眷戀孩子時期的「得」與「不得」。在孩提時代「得」的是被承擔、被決定、被命令,不需要透過自己摸索和思考,一切只需要「問」和「求」,似乎總能得到答案。無論是負面的答案或是正面的答案,都有人負責「給」或「告知」,然後在心中,感受那一份安全
Thumbnail
許多人的痛苦,來自無法轉化爲成人的狀態處事,拒絕身為成人的事實,依舊眷戀孩子時期的「得」與「不得」。在孩提時代「得」的是被承擔、被決定、被命令,不需要透過自己摸索和思考,一切只需要「問」和「求」,似乎總能得到答案。無論是負面的答案或是正面的答案,都有人負責「給」或「告知」,然後在心中,感受那一份安全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乖」的話術在沒有防備的時候會引導我們,陷入一個要不斷讓自己有用的情境:我得讓自己有用。
Thumbnail
「乖」的話術在沒有防備的時候會引導我們,陷入一個要不斷讓自己有用的情境:我得讓自己有用。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Thumbnail
阿崴閱讀-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怎麼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卻開始累加了過多的期望,學著放手,適度的陪伴與表達支持,活出自己的榜樣,才會是最好的示範。
Thumbnail
有一種孩子很早熟、聽話、照顧家人,而這種人我覺得很危險,特別要請大家關心他... 為什麼他要跳出來,小朋友不是該打打鬧鬧、開心玩樂???
Thumbnail
有一種孩子很早熟、聽話、照顧家人,而這種人我覺得很危險,特別要請大家關心他... 為什麼他要跳出來,小朋友不是該打打鬧鬧、開心玩樂???
Thumbnail
成長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從小屁孩到知道夢想,是一百八十度轉變。在亞洲,有兩座多文化融合的現代城市,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個時代的“後生”到底會對未來有甚麼看法呢? 看着逐漸發達的家鄉,不知為何卻是感到迷惘,所有一切都不再一樣了,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個充滿電子化的社會,人人都低頭的今天,何處能再次
Thumbnail
成長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從小屁孩到知道夢想,是一百八十度轉變。在亞洲,有兩座多文化融合的現代城市,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個時代的“後生”到底會對未來有甚麼看法呢? 看着逐漸發達的家鄉,不知為何卻是感到迷惘,所有一切都不再一樣了,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個充滿電子化的社會,人人都低頭的今天,何處能再次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
Thumbnail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孩子本身就是單純美好的化身,他的舉手投足,每一次呼與吸都是美、善和真的詮釋。 而將孩子引向焦慮與不安的往往是大人,是大人滯留還未掙脫出來,無法堅定為孩子指向光明處。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
Thumbnail
許多朋友難免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成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便利,訊息流通最快速的時代,應該能夠在這優渥的基礎上一展長才,怎麼反而出現了一大堆疏離甚至憤世嫉俗的孩子?
Thumbnail
許多朋友難免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成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便利,訊息流通最快速的時代,應該能夠在這優渥的基礎上一展長才,怎麼反而出現了一大堆疏離甚至憤世嫉俗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