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很自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家長伸出手,期待學校優先尊重孩子的自我,忽視社會化學習。

學校教育權力縮減,只好反過來要求家庭,請重視孩子的社會融入能力。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發生了混淆!


那是以往舊時代教育擺盪極端的自然結果。


▪️


舊時代的主流教育都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

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不尊重孩子的身體,

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甚至忽略、否定孩子的需求,

來要求他變成一個社會合格的人。


於是,

許多孩子長大後,

變成看上去社會能力很強,

但卻是一個不注重自我感受、自我殘缺的人。


未來他可能事業成功了,

但家庭、親子卻處理不好,

時常感覺不快樂,

身體也垮了…..。


問題背後的根源是因為,

這個人從小到大,

就是這樣被對待的。


為了得到一個好成績,

可以不好好睡覺,

可以不好好吃飯,

可以憋著自己所有的情緒,

在不尊重身體、不尊重情感的方式下,

盲目的追求社會的期待。


▪️


過早社會化,

是舊時代整個教育的大的問題。


然而,

現代的人發現了這個問題,

開始非常小心守護孩子的每一個自我,

尊重孩子的感受、想法、選擇,甚至每個需求。


家庭及學校都變得小心翼翼,

一不注意,

天秤又失去了平衡,

盪到了另一個極端!


▪️


想想,

整個大社會氛圍如此,

學校教育推動實變難了些。

但最後得承擔的,

還是辛苦的父母自己。


看到了這個現象,

從老師轉換為媽媽的角色時,

我時常謹惕著。


湯米最常說:

「我的同學他們家都可以xxxx的,就只有我們家的媽媽不允許!」


「媽媽當老師真不好!我真倒霉!」


我告訴他:

「是的!媽媽不允許!因為媽媽愛你。」


「在一個團體中,你要懂得考量團體利益,以班級為優先,不能只有自己。」


「這是人際學習,這是團隊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社會融入能力的訓練呀!」


#大人要守護好孩子的自我


#也要能協助孩子完成社會化


為了吃到別人的糖果,

小米兄弟自製糖果交易制度。

吉米弟弟負責畫「糖果幣」

湯米哥哥製作「糖果磅秤」

虧他們想得出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茶米老師的沙龍
12會員
128內容數
當一個大人(教師)懂得使用正確的對話方式,孩子(學生)會喜歡跟你在一起,你也會更喜歡孩子。正確的對話讓人生命經驗一致性的連結,教育只要往這個方向走,問題將不會是問題了。茶米老師的校園日誌,分享校園對話的實際案例,也紀錄茶米老師的成長。
茶米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老師們講得氣憤,大家都為那位倒霉的同事抱不平。 某學生在段考夥同同學一同舞弊,依照校規,該生及配合的同學,均予以記過並且段考分數打折計算。 經過冗長的處理確認,接下來就是要通知家長了。該生家長接到電話通知的當下,直說他簡直無法相信, 定是老師搞錯了。 「老師,我管教孩子一
Thumbnail
2025/04/11
老師們講得氣憤,大家都為那位倒霉的同事抱不平。 某學生在段考夥同同學一同舞弊,依照校規,該生及配合的同學,均予以記過並且段考分數打折計算。 經過冗長的處理確認,接下來就是要通知家長了。該生家長接到電話通知的當下,直說他簡直無法相信, 定是老師搞錯了。 「老師,我管教孩子一
Thumbnail
2025/01/19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面對孩子(他人)的負面情緒, 你很認真的學習並嘗試專家們教的:『先關注情緒』 什麼要注意的說話方法呀,步驟呀,合適的場景等等, 都一一照做了。 奇怪? 怎還總是踢鐵板呢?! ◾️ 情緒對話為什麼備受關注呢? 為什麼要先關注情緒呢? 因為 只有
2025/01/19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面對孩子(他人)的負面情緒, 你很認真的學習並嘗試專家們教的:『先關注情緒』 什麼要注意的說話方法呀,步驟呀,合適的場景等等, 都一一照做了。 奇怪? 怎還總是踢鐵板呢?! ◾️ 情緒對話為什麼備受關注呢? 為什麼要先關注情緒呢? 因為 只有
2024/08/10
湯米提早進入了青春期了, 青少年該有的生理心理特徵, 他是ㄧ個都沒少! 跟他四個月就發牙, 三歲就冒第一根白頭髮一樣, 什麼都來得好快。 好在, 媽媽每天都有在練, 每天都有在應對青春少年仔呀。 ▪️ 曾經有一個媽媽跟我說: 自己在一個比較嚴厲的家庭裡長大,
Thumbnail
2024/08/10
湯米提早進入了青春期了, 青少年該有的生理心理特徵, 他是ㄧ個都沒少! 跟他四個月就發牙, 三歲就冒第一根白頭髮一樣, 什麼都來得好快。 好在, 媽媽每天都有在練, 每天都有在應對青春少年仔呀。 ▪️ 曾經有一個媽媽跟我說: 自己在一個比較嚴厲的家庭裡長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當一個孩子張牙舞爪, 你能否看見他言行背後藏起來的傷痛? 當一個孩子冷漠地說「我不需要你的關心」 別信,別真的轉身離去。 . 3月份有機會在6個不同場合 與各式各樣身份的學習者們相遇 不論是母親、老師、或是一般的人 我看見原來有些成人 在長大後是不願意回顧童年的 也不願意承認兒時的自己有受傷的感受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一位好友和我閒聊著。 會呀! 我想這是一個思維擺盪到了極端的自然結果。 是現在的孩子的「自我」, 被過度保護了呀! 而且我還時常感覺到, 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工作混淆, 加劇了這個現象。 ▪️ 教育的大方向應當是: 由「家庭教育」守護好孩子的自我,再配合「學校教育」去完整他的社會化。 可是現在卻變成,
Thumbnail
有一種孩子很早熟、聽話、照顧家人,而這種人我覺得很危險,特別要請大家關心他... 為什麼他要跳出來,小朋友不是該打打鬧鬧、開心玩樂???
Thumbnail
有一種孩子很早熟、聽話、照顧家人,而這種人我覺得很危險,特別要請大家關心他... 為什麼他要跳出來,小朋友不是該打打鬧鬧、開心玩樂???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這不是一篇小孩子的抱怨文,相反,是無論家長或是身爲晚輩的我們應去正視的問題。而在處理家庭糾紛中,我們太常’放棄溝通‘,我們認爲這是跨緯度交流,甚至覺得對方不可理喻。但是,跳過溝通這個環節,實際上并不會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及忍受。
Thumbnail
  大家稱讚的,就是好?眾人厭惡的,真的萬惡不赦?   電影最後的假期:人生短暫,不快樂的事,為什麼要沈默和允許?   
Thumbnail
  大家稱讚的,就是好?眾人厭惡的,真的萬惡不赦?   電影最後的假期:人生短暫,不快樂的事,為什麼要沈默和允許?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Thumbnail
有很多事走過後才會有感覺,有時候是一個很多年育兒的結果,也許是曾經做錯了或者做得不夠好才想寫下來,這是我這陣子寫文章的原因。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碰到教科書裡沒教過的問題時,你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哪個反應呢?』 1. 等待指示。 2. 因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變得情緒化。 3. 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 聽同事說, 導師班上的班長,家長竟要求不要孩子繼續當了! 說甚麼考試成績太爛,先把功課顧好再說! 我拍拍她說:「我也遇過!我也遇過呀! 現
Thumbnail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父母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如果家政夫問,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成天製作
Thumbnail
學生一旦被老師貼上標籤,就很難改變彼此對立的關係,但無論在甚麼環境底下,父母都可以決定要把孩子引導成遵守規矩的天才?還是衝撞制度,創造規矩的奇才?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如果家政夫問,在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年代,冒出一個成天製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