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節課的暖身:寒暄

每一節課的暖身:寒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今天好嗎?」 「周末做什麼?」

以前我很常用這樣類似small talk的上課開場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提問」


聰明的學生也想當然爾,知道老師在做有意義的提問,口說的練習。但和學生相處了好幾個月,大概也了解了他的生活,總覺得這個部分有點制式,少了點什麼,反而有種每次都在確認上次學習狀況的感覺。


後來,有一次學生也親切地反問我:「老師,你今天好嗎?」

雖然課堂上沒表現出來,但剛好那陣子我狀況不好。被學生這樣一問,我反而覺得自己被關心到了。


後來我回想了一下,這似乎才是真實互動的感覺。

不是為了問而問,而是真的像朋友一樣帶著好奇、關心來提問

後來,我漸漸整理出一套我在課堂上「常用的寒暄方式」,提供大家參考囉!


初級學生的開場寒暄

1.複習:運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問

2.補充:老師想補充的生詞(不尷尬地補充,無違和感)

3.練習互動:像聊天一樣的互動,像是「今天早餐吃什麼?」「周末去哪裡?做什麼?」


中高級學生的開場寒暄

1.問生活:大部分我遇到的中高級學生幾乎是一周上課一次兩次,所以一周的生活其實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問

2.時事補充:偶爾也會補充一些時事新聞的生詞(例如缺水停電疫苗等),甚至放一小段影片也可以

3.一些我生活上遇到的有趣、很想分享給學生知道的事


那,回到最上面說的

要怎麼創造互動的感覺,而不是向調查局做生活調查?

曾經我看過有老師的作法是,問學生「吃了什麼?」

用意是想要補充一些餐點的名字,(因為的確有些學生也不知道剛剛吃的東西,中文怎麼說,像是蘿蔔糕、乾麵、餛飩湯這種,應該很少出現在課本裡的食物)

但是每個學生都問了一圈,補充了生詞、請學生複述一次,還可以做什麼呢?


關鍵字延伸+好奇心

例如:你吃早餐了嗎? → 吃什麼早餐? 你覺得好吃嗎? → 大部分的XX人都吃OO早餐嗎? → XX人都吃什麼早餐? → 你喜歡去早餐店買早餐還是便利商店? ...等等等

雖然這樣的開場暖身,可能會花上比一般複習提問要更多時間

但就因為抱持著,真的對學生的生活關心、真的好奇他在台灣的生活,學生可能就會有更多的思考,甚至還會跟老師真誠互動

例如,抱怨在台灣吃不到他們國家的食物,台灣的早餐店薯餅很好吃等等的。然後,其他同學也會開始有參與感,開始推薦他覺得附近哪裡的東西好吃。

對我來說,這樣才是學語言的目的:能夠真誠地在真實生活中與人溝通、應用。


那趁著氣氛還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上課啦~

ps.等待其他學生到教室,這種寒暄很好用

ps.2 趕進度就不要苛求自己要small talk啦


avatar-img
Helen賴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華語老師/教中文的/在教室環遊世界超過3000+小時/喜歡放空其實是觀察/心理輔導文化差異移民移工性別議題最感興趣。最近開始玩Podcast,歡迎搜尋「在教室環遊世界的中文老師」聽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len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剛開始教學的第一年,對於學生的來來去去,需要很多時間消化及適應 特別是我在補教業,總是會有不能預期學生離開的時候 可能決定要回國了、想換個城市居住、因為工作因素暫停學中文等等等的原因...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剛開始教學的第一年,對於學生的來來去去,需要很多時間消化及適應 特別是我在補教業,總是會有不能預期學生離開的時候 可能決定要回國了、想換個城市居住、因為工作因素暫停學中文等等等的原因...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