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捨得與捨不得?

那些捨得與捨不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部分這個癥頭,會發生在新手老師身上

是的! 我說的就是以前的我


剛開始教學的第一年,對於學生的來來去去,需要很多時間消化及適應

特別是我在補教業,總是會有不能預期學生離開的時候

可能決定要回國了、想換個城市居住、因為工作因素暫停學中文等等等的原因

幸運的是,我的第一批學生,至今都還跟我保持聯絡

可能也因為長住在台灣的關係,還像朋友一樣偶爾噓寒問暖、關心近況、一起吃頓飯


某天看到一本書上寫的某種心理學理論,似乎能夠呼應一下這種「失落感」

「幫助別人的人,會比被幫助者喜歡幫助者更喜歡被幫助者。」

哈 有點繞口 再套個公式

「A幫了B,B的確可能會對A產生感激之情,但其實A對B的情感可能更甚B對A」

意思就是,幫助別人的人(A)因為在幫忙別人(B)的時候,其實無意間產生了一種好感

這種好感可能是,我(A)有能力照顧別人(B)、我(A)現在在幫助他(B)、我喜歡現在的自己(A)


重點在於最後,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

所以中文裡有句話是,施比受更有福

英文則是 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由此可證,為什麼那麼多”美式”風格的電影,會有一些英雄式的劇情,拯救人類拯救地球


再回到最上面說的「面對學生的離開」所產生的失落感

我自己曾想過這個問題,推論原因可能是

1.因為是新老師,因為是難能可貴的第一批學生,教學上都會特別投入特別準備,甚至特別用心。道具五花八門、字卡彩色筆樣樣俱全,說話也字字斟酌,連事前演練都花上半天、一天甚至更久的時間,你投入了很多所謂的「時間成本

所以,當他們離去,自然而然會有種失落感(少了什麼的感覺?)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現在的教學技巧,其實已經(也應該)比當時的第一堂課更好。能夠用比當時快5倍的速度讓學生馬上進入狀況


2.因為面對的是一群外國學生,所以當學生有生活上的大大小小問題、或麻煩,老師總是親力親為。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或許有些人覺得不必要。

但我也真的看過好多老師,真的把學生大大小小的事照顧得很好

這沒有好或不好,我也無意評論。畢竟我也曾是這樣,對待學生像朋友一樣照顧的老師(只是我還是會看狀況協助拉,畢竟這才能讓他有所成長(老媽視角哈)


3.你喜歡這樣的自己

再度切換到上面說的心理學行為,你喜歡幫助別人的自己


當然這些捨不得,還包含許多人與人間的情感交流。

這個學生就是跟你特別投緣、那個學生就是跟你的個性非常契合。

但曲終人散(?)終有一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


有次上課,我隨口問了一個年輕的英國學生一個問題(因為他下個月就要回國),在台灣的這一年有什麼感覺? 覺得怎麼樣?

他突然感傷地說,要離開朋友、老師、同事等等的人,覺得有點難過。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生活習慣要再度改變,周遭的人事物也不一樣。

後來,我告訴他,

「我覺得人生是一列火車,有的人在這一站上車,有些人在這一站下車。來來去去。」

當初我面對學生的課程結束,捨不得外,還有失落感。

花了一些時間去適應、調適。


所以每當我看到熱血的新老師,面對一個班級時,那種用力賣力的態度

會找個時間飄過去說:學生離開了不要太在意、太難過唷!


ps.阿如果是現在的我,知道學生要離開,雖然也會捨不得,大概10分鐘(?) 然後祝他一切順利 哈哈哈哈

(因為我相信,也祝福他們會過得很好的!)



avatar-img
Helen賴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華語老師/教中文的/在教室環遊世界超過3000+小時/喜歡放空其實是觀察/心理輔導文化差異移民移工性別議題最感興趣。最近開始玩Podcast,歡迎搜尋「在教室環遊世界的中文老師」聽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len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你今天好嗎?」 「周末做什麼?」,以前我很常用這樣類似small talk的上課開場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提問」 聰明的學生也想當然爾,知道老師在做有意義的提問,口說的練習。但和學生相處了好幾個月,大概也了解了他的生活,總覺得這個部分有點制式,少了點什麼...
有一次跟同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學生的程度 我們就開始討論 哪一個程度的學生比較好教?
因緣際會下,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對靈性、宗教感到好奇,認真地研究了一點星座。才發現星座裡面的學問知識很深,雖然沒有厲害到可以發展成專業,但我覺得不管是星座、血型或生肖也好。 如果可以先預測學生的個性、可能有的地雷,真的能夠大大地縮短彼此的磨合期,知己知彼是一件很棒的事。
有次我和一個業務聊天,剛好聊到我的工作 他說:「你怎麼教?用英文教他們?(十大必問華語老師的問題之一來了)」 我一貫的回答:「沒有阿!用中文教就可以啦!」 然後,他給我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有老師在ig上問我: 「我是新手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想活動。 因為我覺得課堂上得很無聊,又要想很多活動,導致備課效率很不好。」 好的好的!我們先來釐清一下…「一定要帶活動嗎?」
不知道老師有沒有遇過一種學生,學習訴求就是「聊天」 或許有些老師會覺得:「太好了!都不用準備,聊天就可以賺錢。」 不過說實話,這樣的課是我覺得最痛苦、最難教的一種課。
「你今天好嗎?」 「周末做什麼?」,以前我很常用這樣類似small talk的上課開場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上一堂課所學的生詞去提問」 聰明的學生也想當然爾,知道老師在做有意義的提問,口說的練習。但和學生相處了好幾個月,大概也了解了他的生活,總覺得這個部分有點制式,少了點什麼...
有一次跟同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學生的程度 我們就開始討論 哪一個程度的學生比較好教?
因緣際會下,經歷了一些事情,開始對靈性、宗教感到好奇,認真地研究了一點星座。才發現星座裡面的學問知識很深,雖然沒有厲害到可以發展成專業,但我覺得不管是星座、血型或生肖也好。 如果可以先預測學生的個性、可能有的地雷,真的能夠大大地縮短彼此的磨合期,知己知彼是一件很棒的事。
有次我和一個業務聊天,剛好聊到我的工作 他說:「你怎麼教?用英文教他們?(十大必問華語老師的問題之一來了)」 我一貫的回答:「沒有阿!用中文教就可以啦!」 然後,他給我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