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同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天在看莎莉夫人的「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裡面一篇提到對中國同事的觀察,讓我想起幾年前跟中國同事的共事經驗。

我最後一份在業界的工作,是在一個科技代工廠作國外業務。當時主管安排一位資深的中國同事帶我,所以這位同事就是我名義上的mentor,幾乎每天都要跟他同進同出,也需要處理他交待下來的各項事務。雖然我title是掛業務,但其實工作內容比較像這位中國同事的助理。

雖然我在那間公司待不到一年,但這段當他助理的日子,讓我有機會貼身觀察他在工作上的行事作風,以及一些不同於台灣同事的思惟方式。

隨時展現狼性,積極爭取

我的中國同事最impress我的地方,就是他明快的反應力及作事步調。例如,當他發現客戶即將要作新案子,她就能立刻想到各種能和該客戶合作的方式;另外,他也很能掌握對手的優缺點,例如同為代工廠,她會想辦法去知道別人的訂單流向,再努力找破口搶單。

對中國同事來說,搶快、搶人、搶訂單,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事,只要嗅到一點點商機,就像狼聞到血,絲毫不猶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目標導向,得饒人處不饒人

台灣人做事普遍講人情,一般來說只要出錯不嚴重,或是在可以補救的範圍,大家在工作場域上還是會留點情面。中國同事在這一點上很不相同,非常講究目標導向,若是有人出包擋到他前進,必定不會輕易放過。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新進的小工程師搞砸了要寄送給客人的樣品,當時中國同事把這件事情反映到小工程師的主管,小工程師被訓斥後,他還是不罷休,繼續把這件事往上鬧大到最高主管那邊,當時中國同事講了一句名言:「誰要是妨礙到我,我一定要highlight他到死。」至今依然讓我印象深刻。

不擅團隊合作,自己來最快

中國同事擅長單兵作戰,不擅長團體合作,也許跟他的「狼性」有點關係。在我近距離觀察這位中國同事的日子裡,發現他對於團隊合作很不耐煩,也認為其他人在能力及反應上遠不如他。

另外,如果感受到團體中有人威脅到他,即便是可以共事的人,他也會展現出競爭性,把對方當作潛在的敵人來相處;我的中國同事雖受到公司器重,但人際關係一直弄得不太好,也許是跟這個原因有關。

中國同事的狼性和競爭性,在初期快速拓展事業版圖很有幫助。只是一個人或是企業要想走得長遠,合作和共好,還是一個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踢娜的沙龍
21會員
107內容數
教育界像是個粉筆堆成的象牙塔,圈子裡的我還在適應,希望能在完全融入前,留下一點自己的看法和教學觀察紀錄,怕自己以後忘記。有可能一直都是心靈上的圈外人,不過也沒關係啦!
陳踢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4
在偏鄉服務,常常讓我覺得,與其說是在擔任教職,比較多的工作內容是在分擔親職。
Thumbnail
2024/12/14
在偏鄉服務,常常讓我覺得,與其說是在擔任教職,比較多的工作內容是在分擔親職。
Thumbnail
2024/09/08
一週一次的空中瑜珈算是半調子,但對於不擅長運動的我來說,有堅持到第十堂課還是要自我肯定一下。 根據原子習慣的理論,想要培養的習慣不能太難,幸好我家附近有個走路五分鐘以內會到的瑜珈教室,路程遙遠這個藉口就暫時不能用了。
Thumbnail
2024/09/08
一週一次的空中瑜珈算是半調子,但對於不擅長運動的我來說,有堅持到第十堂課還是要自我肯定一下。 根據原子習慣的理論,想要培養的習慣不能太難,幸好我家附近有個走路五分鐘以內會到的瑜珈教室,路程遙遠這個藉口就暫時不能用了。
Thumbnail
2024/05/10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2024/05/10
前幾天出了一個給學生的聯絡簿札記題目,叫做「家裡大人最常說的話」。先說結論,大人講了什麼話,其實小孩都有在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必須得說,能成為資深員工的人一定都有一些本事。 有一次老闆請我分配工作給其他人。 我跟資深同事說:大哥這件事要麻煩妳了。 資深同事說:這件事不是我應該做的,我要做的應該是另一件事。 後來我又說:那大哥就麻煩你做另一件事了。 資深同事說:可是老闆沒叫我做。 我心想:到底是要怎麼樣?   這種事好像真
Thumbnail
我必須得說,能成為資深員工的人一定都有一些本事。 有一次老闆請我分配工作給其他人。 我跟資深同事說:大哥這件事要麻煩妳了。 資深同事說:這件事不是我應該做的,我要做的應該是另一件事。 後來我又說:那大哥就麻煩你做另一件事了。 資深同事說:可是老闆沒叫我做。 我心想:到底是要怎麼樣?   這種事好像真
Thumbnail
這兩天在看莎莉夫人的「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裡面一篇提到對中國同事的觀察,讓我想起幾年前跟中國同事的共事經驗。
Thumbnail
這兩天在看莎莉夫人的「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裡面一篇提到對中國同事的觀察,讓我想起幾年前跟中國同事的共事經驗。
Thumbnail
中英口譯 Sarah 與金融小寫手 Olay 8/19職場 Clubhouse節目  本次雀屏中選的故事主角:小其 外派到國外,在國外工作多年的小其,已適應了獨自旅居海外的生活 疫情緣故無法返鄉,偶爾想念台灣美食、台灣親友的思念癌發作 會在夜晚時期,看著窗外月亮,想著遠在彼岸那頭的家鄉
Thumbnail
中英口譯 Sarah 與金融小寫手 Olay 8/19職場 Clubhouse節目  本次雀屏中選的故事主角:小其 外派到國外,在國外工作多年的小其,已適應了獨自旅居海外的生活 疫情緣故無法返鄉,偶爾想念台灣美食、台灣親友的思念癌發作 會在夜晚時期,看著窗外月亮,想著遠在彼岸那頭的家鄉
Thumbnail
心理師聽完我的故事,跟我說:「你能是對權威過敏」 這句話讓我覺得好溫暖,「過敏」就是連醫生也沒有辦法的病啊,我接受它就好了不是嗎?
Thumbnail
心理師聽完我的故事,跟我說:「你能是對權威過敏」 這句話讓我覺得好溫暖,「過敏」就是連醫生也沒有辦法的病啊,我接受它就好了不是嗎?
Thumbnail
於是如果話題的加溫方式一般來說是隔水加熱,而對方竟是直火碳烤的時候(而顯然,如果平時就是抄著蒲扇快速翻轉竹籤的老練師傅就算了,對方是將毫無防備的玉米粒扔在炭火堆中等待物理變化一樣欠缺考慮。)
Thumbnail
於是如果話題的加溫方式一般來說是隔水加熱,而對方竟是直火碳烤的時候(而顯然,如果平時就是抄著蒲扇快速翻轉竹籤的老練師傅就算了,對方是將毫無防備的玉米粒扔在炭火堆中等待物理變化一樣欠缺考慮。)
Thumbnail
許多外商高管驍勇善戰,除了業務上要爭第一,更會自我行銷,建立自己在業界知名度,這些高階人才自然成為本國企業競相挖角對象。幾年前,外商金融圈開始出現團隊出走潮,老大被高薪挖走,同一陣營部屬通常也會跟著跑。也許你會問:「外商不是重視個人績效嗎?老闆離開後,部屬才有機會往上爬,為什麼這些人願意追隨,進入本
Thumbnail
許多外商高管驍勇善戰,除了業務上要爭第一,更會自我行銷,建立自己在業界知名度,這些高階人才自然成為本國企業競相挖角對象。幾年前,外商金融圈開始出現團隊出走潮,老大被高薪挖走,同一陣營部屬通常也會跟著跑。也許你會問:「外商不是重視個人績效嗎?老闆離開後,部屬才有機會往上爬,為什麼這些人願意追隨,進入本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身在國外工作,在所處的公司一直被提醒要小心自己本國人,在公司待一陣子,也慢慢明暸其它同事的提醒。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身在國外工作,在所處的公司一直被提醒要小心自己本國人,在公司待一陣子,也慢慢明暸其它同事的提醒。
Thumbnail
20200328 MTa工作坊Level I學習心得 記得我在思維班的自我介紹中,最後一句寫道:「我們是擅長打團體戰的團隊,我的大部分談判都因他們而存在」
Thumbnail
20200328 MTa工作坊Level I學習心得 記得我在思維班的自我介紹中,最後一句寫道:「我們是擅長打團體戰的團隊,我的大部分談判都因他們而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