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同鴨講到真相大白,溝通的藝術親子共學。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有陣子先生和我一直在教導小孩不要插嘴,但是用在女兒身上,成效不彰,我們還是得經常在用餐聊天時提醒她:「不要插嘴。」


有天在用餐時,我們又跟她說:「不要插嘴。」只見女兒帶著無辜的表情說:「我沒有插嘴啊!」說的同時,這次她加上比著擦嘴巴的動作,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說的「插嘴」,她的解讀是「擦嘴」。


當時四歲多的她,可能根本不知道「插嘴」是什麼意思,難怪成效不彰。


這真是我們父母的考量與解釋不周,因為哥哥懂,所以我們沒想到她其實不懂。孩子的年齡不同,理解力不同,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們竟然忘了!


仔細想想,用自己的思考模式解讀對方的話,或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理解自己的話,在生活中其實蠻常見的,夫妻、親子之間亦是如此。


溝通與傾聽的藝術,真是一生的功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兩寶媽讀生活寫生活
5會員
107內容數
我是平凡的二寶媽、基督徒。婚後的備孕之路遠比想像的艱難與漫長,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分別在38歲及41歲時生了兒子和女兒,開始了高齡育兒之路。 願和您分享我和孩子、先生及上帝一起成長的小故事,讓人生不只是「過生活」,更像是「讀生活」。 歡迎您來逛逛,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啟發。
2024/02/18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2024/02/18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2023/12/16
這天我在教會的兒童詩班司琴時,一位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兩腳穿著不一樣的襪子,而且他很自在、開心。我心想:「他真是有著自由的靈魂啊!」這個思緒隨著我來到了接下來的主日崇拜。 在敬拜中,我腦海突然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樣貌。我覺得我似乎就像那一個套一個的「俄羅斯娃娃」,
Thumbnail
2023/12/16
這天我在教會的兒童詩班司琴時,一位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他兩腳穿著不一樣的襪子,而且他很自在、開心。我心想:「他真是有著自由的靈魂啊!」這個思緒隨著我來到了接下來的主日崇拜。 在敬拜中,我腦海突然浮現「俄羅斯娃娃」的樣貌。我覺得我似乎就像那一個套一個的「俄羅斯娃娃」,
Thumbnail
2023/09/16
期中考前一晚,兒子就寢時在床上唱著歌,儼然不像考生,於是我打開房門問他緣由。他表達自己期待考試,因為可以試試看自己能答對多少。我對他這種心態很感興趣,便和他聊了幾句。 他說自己不緊張,因為「沒考一百分也沒關係啊!」
Thumbnail
2023/09/16
期中考前一晚,兒子就寢時在床上唱著歌,儼然不像考生,於是我打開房門問他緣由。他表達自己期待考試,因為可以試試看自己能答對多少。我對他這種心態很感興趣,便和他聊了幾句。 他說自己不緊張,因為「沒考一百分也沒關係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真正的家教是了解不是誤解;是循循引導而不是強勢指導。
Thumbnail
真正的家教是了解不是誤解;是循循引導而不是強勢指導。
Thumbnail
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委婉令人誤解、直率可能傷人;從惡意出發的讚美如刀上蜜,從善意出發的諍言禍福難料。怎麼說話?說些什麼?用6個W(when、who、 where、 why、 what and how) 一次明瞭我們該怎麼教孩子好好說話。
Thumbnail
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委婉令人誤解、直率可能傷人;從惡意出發的讚美如刀上蜜,從善意出發的諍言禍福難料。怎麼說話?說些什麼?用6個W(when、who、 where、 why、 what and how) 一次明瞭我們該怎麼教孩子好好說話。
Thumbnail
有陣子先生和我一直在教導小孩不要插嘴,但是用在女兒身上,成效不彰,我們還是得經常在用餐聊天時提醒她:「不要插嘴。」
Thumbnail
有陣子先生和我一直在教導小孩不要插嘴,但是用在女兒身上,成效不彰,我們還是得經常在用餐聊天時提醒她:「不要插嘴。」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Thumbnail
這次的文章內容,是第二次團體時會與成員討論與分享的部分,提供給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分享親子故事:親子心靈對話的三要二不的原則。 分析行為功能:獲取注意、尋求/逃避事物、感官滿足 促進正向行為:肯定的言語、替代性行為
Thumbnail
文/丁菱娟 除夕前一天我與一位在工作上非常忙碌的朋友,約了喝咖啡談事情,那天她帶了五歲小孩一起跟我碰面,她說平常很忙碌,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兒,尤其年前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有個空檔,希望我不要介意帶著女兒一起來。 我很了解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我自己也曾經歷過,跟她說一點都不會在意。
Thumbnail
文/丁菱娟 除夕前一天我與一位在工作上非常忙碌的朋友,約了喝咖啡談事情,那天她帶了五歲小孩一起跟我碰面,她說平常很忙碌,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兒,尤其年前忙得天昏地暗,好不容易有個空檔,希望我不要介意帶著女兒一起來。 我很了解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情況,我自己也曾經歷過,跟她說一點都不會在意。
Thumbnail
「那是因為你媽不懂。」這句話讓我對世界行使了緘默權,直至睡前都沒再開口說話。所有的積怨、排斥和矛盾都直指這句話是一切的根源,心底五味雜陳。
Thumbnail
「那是因為你媽不懂。」這句話讓我對世界行使了緘默權,直至睡前都沒再開口說話。所有的積怨、排斥和矛盾都直指這句話是一切的根源,心底五味雜陳。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Thumbnail
溝通,想要有效,一般都會強調同理、傾聽,主要就在設法掌握對方的意圖,聽懂對方字裡行間所透露的弦外之音,但即使我們積極聆聽了,對方的意圖是否如我們所了解那樣,則還需驗證,還需透過我們的回饋來加以驗證,一般來說,如果正確了解、確實掌握對方意圖的話,對方將會有如釋重負,心滿意足,或者心願得償的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