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散文,在於可以透過作者的眼睛,放大生活小事,或許自己也有類似經歷,卻不曾在意,但藉由他人的呈現,能看見其中可愛可恨,進而再看見背後隱含道理──小事也能帶來大道理。
生活本身就蘊含哲理
這本書在生活主題的大範圍下,從書寫三十歲感想出發,以宇宙運行的隱喻作結。當中從生活、旅遊、吃食等經驗,延伸出不同感想。因為是生活書寫,許多篇章讓我感到似曾相似,連結到自己的日常,例如養貓、例如打造理想生活、例如作為女性,曾經是懦弱少女,「一切向內壓縮,害怕佔據世界太多」-《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長大之後逐漸明白,世界不只有單一運行方式,在框架之外,是更多可能,因此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堅守想捍衛的價值,而此書讓我最有感的還是在於──認識自己。
書中很多事件描寫,都拉回與自己的關係,從詩籤暗示中,瑜珈慢跑中、愛人與愛貓中,看見自己的模樣,從而拆解分析,應對改善。過程中,是否想逃避?是否太過用力?是否自怨自艾?看見了這些,於是可以提醒自己,迎接挑戰如爬山,繞路逃跑,那也看不到山頂風光,所以前方有山就去爬吧!但爬山過程仍需觀照自己狀態,適時放鬆,不要落入受害者心理,那個遠方,我們可以帶自己抵達。
閱讀,與內心相互呼應
閱讀是件有趣的事,當下正經歷什麼狀態,遇到合適的書時,總能從中得到相關啟發,彷彿在告訴你,「想什麼,書本都知道」。讀這本書時,就有這種被理解的感覺。
當時正經歷轉換跑道的迷惘期,不斷與自己對話,試圖辨別真正想要的與拒絕不要的,想與內心的自己為伍,一起前進。就在這個時候,讀到了這本書。因為走過自我探索階段,對我而言,從書中看到最多的就是「自我認識」與「女性成長」。作者如同指路人般,像是在說「我也曾經歷過喔,請別害怕,去面對,去迎擊困難,去與自己相處,願意深入黑暗才能從中更看清楚光亮。與此同時,請記得善待自己,放鬆肩膀,不那麼用力也能有所完成。」溫柔又有力量的文字,療癒我當下的不安,像是找到庇護所,得以輕輕放下。
書中有幾個特別喜歡的篇章,包含「想對少女說」、「前方有山,那就去爬」、「生活,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待在一塊」、「黑歷史」、「容器」、「有光的地方」。裡頭描寫的多是,從創造生活的過程對自己有更多了解,與作為女性主義者的告白。分享幾個喜歡的句子:
「因為每一天好好地展開生活,感到慶幸。生活,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待在一塊。生活,是我持續與穩定地,不厭其煩那樣地,願意長成我自己。」〈生活,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待在一塊〉
「前路漫漫,而我們持續鍛鍊的,不過是一種真正理解他人,也願意共融的傾向,去創造一個,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如其所是的世界。」〈To Be or Not to Be〉
「想做一個有光的人,就要放下對其他人光照的依賴;你想去有光的地方,就要先經歷過黑暗。痛裡生出氣力,因為黑暗是你的根基,你明白著黑暗存在,並且願意向光,那樣的氣力,就是實實在在的。」〈有光的地方〉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也別忘記擁抱現在的自己
讀完書後,如果要給一個心得總結,我想是這樣的──我們不斷在往理想生活邁進,低頭奮力向前的同時,請別忘記,停下來喘口氣,觀察並接納當下的自己。所有美好與悲傷都有其養分,盡力做到最好,這樣的你已足夠。同時,練習放下所有外界眼光,誠實地聽聽內心聲音,往真正想要的靠近,那是與別人不同的,屬於你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閱讀時,想到了幾個朋友,一樣都是為了理想生活盡全力奔跑著,好希望他們也能被這些文字所療癒。在盡力的同時,沒有忘記擁抱當下的自己;此時此刻之所以能在這裡,都是因為前面的我們有所努力,那樣的話,其實每一個當下的自己,都值得被認同,都已足夠好。也分享給所有需要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