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不取其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

故事原文

呂氏春秋·察微篇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
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譯文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如果不幸淪為外國的奴隸,只要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就可以向國庫申請贖金的補償費。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卻不願意接受國家的補償金。
孔子知道了之後,說:"子貢啊,你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或許就不再那麼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接受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名聲;而不肯接受補償,別人將不肯再設法贖人了。

孔子說法的討論:

法律的規定有時是社會行為的最低標準,例如交通規則,遵守了,沒問題;違反了,受懲罰。以保護和保持社會運作的穩定性。法律的規定有時也會鼓勵某種社會行為,不止藉以維持善良風俗,也藉此維持或增加該行為繼續發生的可能性。
魯國為何要制定贖人由國家出錢的法律?因為「為臣妾於諸侯」者,可能國家出面有困難;可能何人優先,不易決定;可能人數眾多,不易進行…不管原因為何,總之,在國家或公家能做的大概都做了(例如換俘或某種交易)之後,剩下的就只能委由民間自己進行了。能從國外贖人回來,代表贖人者或者有門路,或者有能力,除能得到很大的聲譽(不管是因門路或能力)外,也能獲得一定的利益。因為聞知有人能代人贖人後,請託者會蜂擁而至。請託者須有一定的財力(因為除贖金不可少外,還得額外交付一筆經費—替你奔波已經很好了,不用打點嗎?不用生活費嗎?不用服務費嗎?…也許家境不是很好,但為了將親人贖回,也只能想方設法了。),即令需借貨以湊足經費,但最少贖金可以取回,可減輕一些負擔。而出力贖人者,則不止獲得好評,而且也有實際利益可得,因此也將不吝於從事此行。
可是子貢打破了這條法律,贖人後,或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風亮節,不把錢財放在眼裡;或者為了顯示自己不在乎那麼一點錢,所以不要國家的補償…。好,有了這一先例後,這可能造成兩個影響,1.對想贖出親友的人來說,想要回贖金的話,會不會被人拿來做比較?會不會因而被人質疑2.對有能力代人贖人者來說,原本代表他有門路也有能力,除名聲甚佳外,也有實質利益可得,但現在多少會有人質疑:人家連贖金都可以不要了,你好意思會那麼多服務費?原本是你甘我願,現在情況有點不同了,對想贖人的親友來說,拿回贖金,或許經濟上還勉強能支撐,少了贖金勢必生活不下去,但現在要不要拿回贖金成了一大掙扎課題,或許就為了其他家人,只能選擇忍痛放棄贖人;對代人贖人者來說,不止聲名不再彰顯,而且多少會受人質疑是否唯利是圖?心灰意冷之下,也沒之前那麼熱心或認真了。

類似狀況

內人參加某成人組織,並在其中一個社團擔任講師,該組織開了許多課程供退休或有餘暇的人挑選,參加者都需交點費用,講師也都有一點鐘點費,然而內人認為自己有退休金,參加社團純屬興趣,而且也不缺那點鐘點費,因此將鐘點費全部回饋給學員,我就舉子貢的故事告訴她:此舉待商榷,因為會給其他的講師帶來困擾。別的社團成員告訴其講師這件事,這個講師怎麼回應?
另外,目前地方社區也有開設供社區居民參加的班次,講師也都編有經費預算,有的講師欣然接受,有的講師也是不想領,捐出來供社區使用,我個人也覺得此舉待商榷,原因很簡單,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你的個人行為影響到群體的運作,你自己不需要鐘點費,但也許有的講師很需要,因為對她來說不無小補,可是因你沒拿,社區以此為例要求其他講師,他們怎麼回應?

結論:

法律或規定不要輕易破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路受牛」的故事中提到了"拯溺",因此也蒐集了一些與溺水有關的資料,你知道嗎?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你知道台灣一年有多少人溺水嗎?你知道不幸溺水時應該怎麼辦嗎?
故事源由 《呂氏春秋·察微篇》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事件的意思 有人溺水,子路立即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來。這個人為了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欣然接受了。 孔子知道後,說:「以後魯國將有許多人會去拯救溺水的人。」 有人或許會認為:子路救人是
怎樣的故事 《論語正義·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大致的意思是說:孔子退朝,得知馬廄被燒了,只問了一句“有人受傷嗎?”("廄焚。子退朝"到這兒為止,都是記錄者的客觀描述;"曰:「傷人乎?」則是如實的記錄),但記錄者加了一句“不問馬”,言下之意是:一般人應該會再追問一下馬的狀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當下的釋放》作者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子路受牛」的故事中提到了"拯溺",因此也蒐集了一些與溺水有關的資料,你知道嗎?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你知道台灣一年有多少人溺水嗎?你知道不幸溺水時應該怎麼辦嗎?
故事源由 《呂氏春秋·察微篇》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事件的意思 有人溺水,子路立即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來。這個人為了感謝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給子路一頭牛,子路欣然接受了。 孔子知道後,說:「以後魯國將有許多人會去拯救溺水的人。」 有人或許會認為:子路救人是
怎樣的故事 《論語正義·鄉黨》:“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大致的意思是說:孔子退朝,得知馬廄被燒了,只問了一句“有人受傷嗎?”("廄焚。子退朝"到這兒為止,都是記錄者的客觀描述;"曰:「傷人乎?」則是如實的記錄),但記錄者加了一句“不問馬”,言下之意是:一般人應該會再追問一下馬的狀
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 前言 《當下的釋放》作者劉素珍女士,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面臨過一連串的人生衝擊:包括: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竟然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再加上,她當時身體不適去做檢查,結果是她的細胞「非常異常」—意思是如果確定惡性的話,生命可能剩不到一個月。回家後她放聲大哭,哭著哭著
人之所以痛苦,乃因大腦不受控制 前言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托勒曾描述他自己得道的過程,二十九歲的某晩深覺痛苦不堪,幾乎無法忍受,正當此時,突然察覺到好像有兩個我,一個是痛苦不堪的我,一個是察覺到自己正處於痛苦之中的我…,而當他察覺到自己在痛苦時,好像就忘了自己的痛苦…。 之後他提出:人之所以痛苦
一人改變了120個孩子的命運,自己和全家人的命運也因這些孩子被改變了 前言 抖音上竟然出現柏劍的訊息,內容是:他為了到醫院去陪產,只能把收養的數十個孩子暫時送到寄宿學校,結果,孩子們雖然表面上更加努力的做出良好表現,但內心卻惶惶然,充滿了不安,整天提心吊膽的等待著他們的老爸—柏劍—的歸來,因為他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帶一群弟子周遊列國,就在陳國與蔡國的邊境受到兩國軍隊包圍連續七天,糧食早已吃完,孔子與一干弟子忍受飢餓,不知如何是好。孔子座下有一名弟子叫子貢,家境殷實,為了解決眾人的飢餓問題,決定將身上佩戴的玉石換米糧,決定之後,子貢便趁夜色軍隊鬆懈之際逃出去,跟邊境百姓換得一袋白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孔子帶一群弟子周遊列國,就在陳國與蔡國的邊境受到兩國軍隊包圍連續七天,糧食早已吃完,孔子與一干弟子忍受飢餓,不知如何是好。孔子座下有一名弟子叫子貢,家境殷實,為了解決眾人的飢餓問題,決定將身上佩戴的玉石換米糧,決定之後,子貢便趁夜色軍隊鬆懈之際逃出去,跟邊境百姓換得一袋白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