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童年的孔「老」夫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格爾曾在《哲學史講演錄》點名批評《論語》只是平常的說教,而孔子更「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

黑格爾的批評不大中聽,也未必中肯;但他的敘述的確符合世俗的刻板印象。這個「世俗」,不僅是西方,還包括了孔子祖國的同胞。

若問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是誰?答案自非孔子莫屬;若問歷來名人所受誤解最多的又是誰?答案恐怕還是孔子。孔子作為儒家的形象代表,二千五百年來,固然享有不衰的盛名,但也不乏或因斷章取義,或因曲解立意招來的毀謗。晚近幾百年,孔老夫子在俗世的畫像,大抵不脫迂腐、守舊、固執不通等種種負面形象,許多人甚至無法想像孔老夫子有過與凡夫俗子一般的成長過程,而是根深柢固地認定:這人根本不曾有過童年,他是打出娘胎就是一副「老夫子」的討厭樣的!

如果孔老夫子真是如此這般,我們大概得懷疑當年追隨他的三千弟子可能都有某種程度的怪癖,才能忍受長年和木偶共同生活、學習的痛苦。更讓人驚訝的,是孔夫子過世之後,這些弟子還心甘情願為老師守了三年心喪,才哭著依依離去;子貢送別了同學,陪著已故的老師在墳塚旁邊又住了三年。

且說心喪。傳統守制,喪父是三年,有幸遇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大宗師,即便有意比照父喪為老師守孝,於禮制無據,因此不穿喪服,這是心喪。涵靜老人歸證時,維生先生請天帝教同奮為涵靜老人心喪一年,就是仿效孔門的作法,只是因應工商社會的快速節奏,把三年縮減成一年而已。

為夫子二度守喪的子貢是何許人也?

千萬別以為這人是因為困窮無依,被迫在墳場當上六年孤鬼。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孔門傑出弟子有四科十哲,子貢是名列言語科的賢哲。大名不僅出現在《史記》的〈孔子世家〉,也出現在〈仲尼弟子列傳〉,乃至以富商巨賈為主角的〈貨殖列傳〉,子貢也佔有一席之地。

子貢究竟是何等人物?

孔子在世時,魯國有難,深憂祖國的孔老先生號召弟子向諸侯國求援。以武勇知名的子路應聲出列,但隨即被孔子否決。隨後子張、子石亦一一表態,孔子依然搖頭。直到子貢慨然應承,孔子馬上應許。

子貢出馬,結果如何?司馬遷說是「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不但祖國得以保全,連帶被牽動的幾個國家也山河變色──齊國大亂,吳國敗亡,晉、越乘勢崛起,成為叱咤一方的霸主。

十年之間,五國情勢丕變。背後隱然推動的手來自何人?正是子貢!

子貢在孔門原以言語見長,祖國有難,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縱橫捭闔,搖身一變成為不世出的縱橫家。平素則以洞明市場需求的精明經商致富,其財富之殷盛,在其時代即使不是首屈一指,傲視群倫也綽綽有餘。如此大才,甘願在墳場陪著已故的平民教師度過六年的漫長歲月,顯然與現實利益無關,而是出於對夫子的真心向慕,孟子即如此表述:「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孔子生前,身邊集結大批弟子,已廣為人知;即便老人家過世,仍然不乏死忠的粉絲。這些向慕夫子的群眾索性把家搬到孔子墳塚附近,誦讀詩書,習學禮樂,日久自然形成一個頗為可觀的聚落,就以「孔里」為名。

除此之外,孔老夫子還有一個跨時代的頭號粉絲,算來是今世「憤青」——憤世嫉俗的青年——的鼻祖,那個動輒與人辯論,似乎看誰都不順眼的孟子。

孟子當年也曾周遊列國,尋求用世的理想。這位「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的名人除了派頭大,脾氣更大。見過梁襄王,一出來就大搖其頭,給的評語一聽就知道沒好氣:「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一點人君的威嚴也沒有!梁襄王何等人物?戰國七雄好歹有分,卻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這位目空一切的先生如何看待孔子?「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名聞千古的聖人所在多有,可要問他私心最大的嚮往,那只有一個:孔老夫子!

另者,少時曾經遊歷大江南北,作過許多田野調查,眼睛與孟子同樣長在頭頂上的天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毫不掩飾他對孔老夫子的崇拜。世家體例原本只收錄諸侯,偏生司馬遷就悶聲不響地把孔老夫子從「列傳」搬進專記諸侯的「世家」。〈孔子世家〉篇末的論贊又寫得如泣如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哪是為傳主作贊?簡直就是深情的表白!

不管後世如何曲解孔子,如何論斷孔子,試就古典文獻還原孔子其人的真實面貌,當是比較公允的作法。經文明言:「配之儒德,各得其仁」,完全不諱言廿字與儒家的密切關聯。孔老夫子的形象一旦還原,精神脈絡一旦釐清,此節的經義也就不難隨之透顯。

 

#孔子  #孟子 #司馬遷 #子貢 #心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孔子離開魯國時回頭了,還哭了?新詩〈仲尼回頭〉三點心得。
Thumbnail
孔子離開魯國時回頭了,還哭了?新詩〈仲尼回頭〉三點心得。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Thumbnail
開始接觸調酒,以及關於調酒的飲食美學與文化之後,我可以篤定地說,毀滅這段聖婚關係的兇手,絕對是孔夫子他自己。
Thumbnail
開始接觸調酒,以及關於調酒的飲食美學與文化之後,我可以篤定地說,毀滅這段聖婚關係的兇手,絕對是孔夫子他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