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難臨財莫苟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8

貪官誤國是常識,劉鶚在《老殘遊記》卻有別出心裁的看法:清官誤國,更勝於貪官

貪官忙著搬運民脂民膏,只求自家官邸財源不斷,無心為國為民。清官自恃公忠體國,卻可能剛愎自用,一旦決策錯誤,國家可能永劫不復

清官不屑苟且的富貴,可卻貪戀清廉的美名。心中但有貪念存在,就可能誤盡天下蒼生。

子貢將到信陽任官,赴任之前特地來向至敬至愛的夫子辭行。孔子叮囑子貢要勤政,要謹言慎行,大抵都是尋常教誨,等於是行前暖身。但孔子緊接著又叮嚀子貢,盜、暴之事必須一概避免家境殷實的子貢對「暴」還唯唯應諾,一聽到「盜」,立馬出聲:老師呀,您怎麼會放心不下弟子,擔心弟子過不了財考這一關,會犯上偷盜的大罪呢?

孔子正色告訴他,不是的,「盜」未必是偷盜錢財,而是「取善自與」,不但功成必居,而且把善政的功勞全往自家身上攬。邀功的貪念放不下,等於是抹滅他人的貢獻,阻斷他人奉獻的念想,肯定是做不了好官的。

反面的提醒說罷,孔子又導向正面的原則:真想把地方治理好,「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惡,若己受之。」他人有善,人前必然大加揄揚,就當自家所為那般,說得誠誠懇懇;別人有惡,就當自己犯錯,當然不敢大聲張揚。如此一來,治理自然有望。


佛教視「貪」為人性三毒之一,是根深柢固的劣根性。人性本來好貪,貪慾各色各樣,不貪談何容易?只是貪求的未必是錢財而已。孔子教誡子貢莫貪,說得大義凜然,那麼夫子自己呢?

孔子到齊國拜訪,與齊景公相談甚歡,為夫子學養大為傾心的齊景公立刻表示要撥出稟丘這地方作為孔子的食邑。孔子堅辭,跟弟子解釋過原由後立刻走人。

孔子拒絕的理由是「當功受賞」,賞賜當與所成就的功業相當。我孔丘做了什麼呢?不過是對齊君提出一套計劃。計劃再好,終只是紙上談兵,齊君即便聽得動容,可尚未付諸實踐。如此封賞,孔丘當然愧不敢當

如此師教傳承到曾子,又是如何?曾子一身破衣爛衫在魯國耕種,魯君聽聞大賢如此落魄,很慷慨地表示將撥出一塊土地給曾參,曾子同樣堅辭不受。有人就說了:又不是你搖尾乞憐得來的,是國君主動行賞,拒絕好像有點說不過去啊?

曾子便說了:「吾聞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這兩句轉成大白話就是拿人手軟,吃人嘴軟。曾子的理由,一旦收了這塊地,就算國君無意擺出施捨的嘴臉,我自己受人賞賜,難保不對國君生出敬畏之心,日後國君有求,我拒絕得了嗎?

這番言語吹進孔子耳朵,孔子極為欣慰:光聽曾參這番話,就知道這小子要保全節操不難啊!

「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大難當前,坦然應對,不要轉身落跑;橫財當前,不被白花花的銀子迷了心眼,正是廉德的體現。只是「財」的化現,絕不止於錢財,而是各式各樣的欲求。拒絕得了錢財,還有名聲、權勢、美色種種誘惑。認清潛伏人心的種種慾望,勇敢說不,那才是真正的廉。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回到基本面,試問孔子的理想是什麼? 先「養」後「教」。 但願眾生得離苦。先讓百姓遠離凍餒之苦,得以吃飽穿暖。待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虞匱乏,再進一步推行教化,提昇精神品質,成為名副其實的「人」。 這才是孔子期待弟子出仕的意義。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5 真正的孔子一點也不虛偽,他眼裡看得見別人的存在,心裡同樣有他人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意識絕不是嘴上嚷嚷而已,是慎而重之地放進心裡,以大智慧揣摩對方的真正需要,自能時時處處給出最體貼最善巧的因應。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3   孔子如何解讀忠,可以從他對管仲的評價理解。 孔子固然力主「事君盡禮」,可無意盡「愚忠」於「君」的主張從來不變。 就私德的角度來看,孔子對管仲頗有訾議,嫌管仲小器。可對管仲一匡天下,保存中華文化的大功,給予極大肯定。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回到基本面,試問孔子的理想是什麼? 先「養」後「教」。 但願眾生得離苦。先讓百姓遠離凍餒之苦,得以吃飽穿暖。待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虞匱乏,再進一步推行教化,提昇精神品質,成為名副其實的「人」。 這才是孔子期待弟子出仕的意義。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5 真正的孔子一點也不虛偽,他眼裡看得見別人的存在,心裡同樣有他人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意識絕不是嘴上嚷嚷而已,是慎而重之地放進心裡,以大智慧揣摩對方的真正需要,自能時時處處給出最體貼最善巧的因應。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3   孔子如何解讀忠,可以從他對管仲的評價理解。 孔子固然力主「事君盡禮」,可無意盡「愚忠」於「君」的主張從來不變。 就私德的角度來看,孔子對管仲頗有訾議,嫌管仲小器。可對管仲一匡天下,保存中華文化的大功,給予極大肯定。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22 孔子歷來給人的印象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樣的評價固然不差;然而君子的堅持自有底線,並非如同外人想像那般,只是罔顧現實,死抱著忠字不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縱己之貪,為欲。反己之欲,為致良知。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縱己之貪,為欲。反己之欲,為致良知。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