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長新冠症狀持續 竟是因為身體缺少此款菌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菌抗菌有理!根據 COVID-19 相關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對於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以及染疫後的修復力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染疫前後的腸道菌相有顯著改變,而且與 COVID-19 感染後的症狀嚴重程度有關,並且在恢復期的腸道菌群失調,可能會導致臨床症狀的持續發生,衍生出「長新冠」(Long COVID)問題。
亦有臨床治療顯示,病患在採用糞便微生物移植法(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後,明顯降低身體的發炎指數,並改善發燒及肺炎等症狀。
這些證據都在在突顯了腸道微生物在參與身體對抗 COVID-19 的重要性。

腸道菌叢與呼吸道健康息息相關

腸道菌雖位於腸道內,但與全身的免疫及代謝反應都有關。腸道黏膜下聚集了人體約 70% 的免疫細胞,而腸道微生物透過調節宿主的免疫反應,進而影響身體的發炎程度及修復能力,所以腸道可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若能強化腸道健康,就可達到提升免疫系統的功效,特別是呼吸道對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目前幾種已知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腸道共生菌,如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直腸真桿菌(Eubacterium rectale )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研究發現在 COVID-19 患者體內,菌數明顯較少,而且在染疫康復後,仍存在腸道菌相失調的問題。故缺少這些菌株不但可能降低了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更影響了後續的復原力,併發長新冠症狀。
但檢測腸道菌種不易,而且目前除了直接補充相關菌種,仍無明確提升特定菌種的飲食方式,加上腸道菌相是一種動態平衡,隨著環境、生活型態、飲食模式及生理狀況的不同,一直不斷在變化。
所以想要維持腸道健康,來提升呼吸道的免疫力,可以從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作息開始,長期的良好習慣,才能養好菌調節免疫,並強化黏膜防線,來幫助呼吸道對抗病毒的侵襲。

強化腸道健康,第一步就是要改善腸道菌相平衡

增加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多多「益」善
飲食被認為是腸道微生物群的主要調節者之一,綜觀各國 COVID-19 的死亡率,發現飲食上的共同特色是食用大量的發酵食品,而發酵的食品中含有益生菌。
若在日常飲食多攝取發酵食物,可以維護腸道的健康,恰恰呼應了腸道健康對於抗疫的重要性。所以餐點中可以多攝取如: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生乳酪、味增、天貝、納豆、泡菜、德國酸菜等發酵食品,增加益生菌的補充。
若是外食族,或是飲食不均衡、常攝取加工食品、高油高糖低纖維飲食的飲食型態,都會影響腸道菌叢生態,減少好菌的比例。此時可透過保健品來適量補充益生菌保養腸胃,維持腸道菌叢的多樣性。
補充「益生質」,益菌養好養滿
簡單來說,益生質是腸道益生菌的養分。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多攝取益生質,才能提供益生菌生存所需的營養。
在全穀根莖類(如:糙米、燕麥、藜麥、薏仁、地瓜、馬鈴薯、玉米)、蔬菜水果類(如:蘆筍、花椰菜、地瓜葉、蘋果、芭樂)、堅果類(如:芝麻、杏仁、腰果)、豆類(如:黃豆、黑豆、紅豆)、菇類(如:香菇、木耳、金針菇)、海藻類(如:紫菜、海帶)…等天然的原型食物,都含有大量的益生質,可提供益菌發酵,製造短鏈脂肪酸,不但可以促進益菌生長,還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抑制壞菌繁殖。

第二步要強化黏膜組織,鞏固防線

補充關鍵營養素,提升屏障病毒效能
許多營養素具有維持黏膜細胞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能力,或增加腸道連接蛋白質的緊密性,以強化黏膜組織的屏障功能,如:維生素 A、B6、C、D 和 E 、β-胡蘿蔔素、鋅、硒、鐵等,皆被證實在支持人體免疫系統和降低感染風險方面具有關鍵作用。
這些微量營養素可以通過日常的均衡飲食中獲得,包括肉、魚、豆類、乳製品、堅果、種子、全穀物、雞蛋、柑橘類水果、草莓、花椰菜、南瓜、菠菜、地瓜和胡蘿蔔…等。其中維生素 D 可以透過每天暴露在陽光下 15 至 30 分鐘,以促進維生素 D 的合成量。
充足水分不能少
免疫系統中的黏膜組織及黏液,都需要水份的存在,才能發揮抵禦病毒和細菌的最大功能,所以每日水量應達到每公斤體重乘以 30~40ml,以補充足夠的水份,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而水是最佳的選擇,若是飲用其它飲品,如:茶、咖啡或蔬果汁,則不再添加糖份,且應避免含糖的飲品,如:汽水、手搖飲、濃縮果汁…等,以免影響腸道菌叢,不利免疫能力。

第三步要減少發炎,提供利於腸道益菌生存的環境

補充好油,改善腸道環境
油脂不只具有潤滑腸道,幫助軟化糞便的功能;好的油脂來源更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像是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但可以減少發炎反應,還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鯷魚、鯡魚⋯都是主要來源,素食者則可以選擇植物性的  Omega-3,如:海藻油、亞麻仁油、核桃、胡桃、奇亞籽⋯等。
而不好的油脂來源,如:飽和脂肪酸,特別是反式脂肪(氫化油),易產生發炎反應,不利於免疫系統功能,故應減少食用紅肉、肥肉、棕櫚油和豬油等食物,以及易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例如:油炸物、烘焙品、餅乾和含有部分氫化脂肪的人造奶油。
增加攝取抗發炎、抗氧化的營養素
如維生素 C、E、β-胡蘿蔔素、薑黃素、槲皮素、黃酮類化合物⋯等,都可以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也可以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
這些微量營養素可以通過日常的均衡飲食中獲得,特別是多元的彩虹蔬果、豆類及堅果種子中,如:芭樂、奇異果、小番茄、草莓、甜椒、花椰菜、南瓜、菠菜、地瓜、豆類、小麥胚芽、南瓜籽、胡蘿蔔、薑黃、綠茶、黑巧克力…等。
料理時也可以多利用辛香料,如:薑、辣椒、大蒜、洋蔥、迷迭香、蒜苗,都可以多增加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
避免引起發炎反應及破壞腸道菌相的罪魁禍首
像是高油、高糖的食物、加工食品,或經高溫油炸、碳烤等食物,不但易產生自由基之外,更會誘發發炎反應,進而影響腸道微生物的菌相平衡,減少好菌的比例。平日飲食中就應減少攝取這類的食物,烹調也建議多採用涼拌、燙、蒸、燉煮等低溫烹調方式。
另外,也要避免攝取慢性過敏原食物。雖然慢性過敏原食物不會引起立即的過敏反應,但長期食用仍會造成身體過敏、破壞腸道黏膜功能、引起慢性發炎,而且也會產生自由基,有如不定時炸彈,當超過過敏負擔的臨界值,就會造成不明原因的不適或免疫系統紊亂。
可經食物過敏原檢測得知個人的過敏食物,常見的慢性過敏的食物如:蛋、花生、腰果、蜂蜜、黃豆、牛奶、小麥、奇異果、鳯梨、葡萄柚…等。

以菌治菌,增強防疫力

在 COVID-19 流行前,即知某些腸道菌株可降低上呼吸道的感染風險,所以腸道菌、肺部菌及免疫機制相互牽動的「肺腸軸」(Gut-lung axis)關聯性日益被重視。當前還加上 COVID-19 病毒的侵襲,因此維護腸道菌群健康來支持呼吸道抗菌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視。
在十月中旬全台的染疫人數已突破七百萬人次,又伴隨著防疫政策逐漸鬆綁、國門大開之際,未來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會消失,而且還不斷在變種,即使在染疫後,仍有機會重覆感染,甚至是康復後的長新冠症狀困擾,這些都是新冠疫情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長期試練。
除了疫苗提供的保護力,若能再透過飲食來加強腸道好菌,提升自我防護力及修復力,更可以抵禦病原菌傷害,「以好菌抗病菌」無庸置疑是與病毒共存的最佳方式。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atFun R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一入秋保養話題就不離潤肺呢? 面對秋季溫差變化及濕度下降,肺臟首當其衝,所以十分敏感,易引發口乾舌燥、咳嗽、氣喘、過敏及感染等症狀,因此肺部的潤補養護及免疫系統的修補強化,都是秋季的養生重點。 近入深秋之際,跟著營養師一起來準備保養肺部的健康餐食,強化呼吸道功能,提升抵抗力,為身體打好底子。
「不吃早餐」是多數人執行 168 斷食時選擇的方式,也翻轉了大家對「早餐一定要吃」的認知。 但省略早餐適合每一個人嗎? 是否是最佳飲食模式,可以獲得最大健康及瘦身的成效呢? 斷食該如何做,才能成功? 就讓營養師帶您一起來探討
腦霧(Brain fog)與失智有關嗎?腦霧因症狀和失智相似,而引起不少人的惶恐與憂慮。 面對染疫後的慢性發炎傷害,可以透過攝取適當的營養素,來增加身體的防禦能力及抗發炎機制,不但能加速身體修復,緩解不適症狀,也可以強健大腦健康,對抗腦霧問題。 快筆記五大不可不知的健腦營養素,一起來修復身體健康
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無庸置疑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條件,就和呼吸氧氣一樣重要! 但「每天應該要喝多少水?八杯水?還是喝愈多愈好?」 「不渴,就不用喝水?」 「只能喝白開水嗎?咖啡、茶、飲料、牛奶、湯是否可以取代水?」 「水喝太多會水腫?」 「喝水可以預防中風?」 這些與飲水相關的迷思,就讓營養師
吃不只可以飽腹,更可延緩老化速度! 在各種抗衰老方法和預防策略的研究中, 攝取微量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被認為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要等皺紋找上你、身體衰退時才後悔, 不如趁現在就吃對食物,開始對抗老化!
「怎樣才能稱的上是好油?」「烹調用油應如何挑選才健康?」 想避免吃錯油造成反效果,就跟著營養師的挑選撇步,來一步步選擇適合自己的油脂。
為什麼一入秋保養話題就不離潤肺呢? 面對秋季溫差變化及濕度下降,肺臟首當其衝,所以十分敏感,易引發口乾舌燥、咳嗽、氣喘、過敏及感染等症狀,因此肺部的潤補養護及免疫系統的修補強化,都是秋季的養生重點。 近入深秋之際,跟著營養師一起來準備保養肺部的健康餐食,強化呼吸道功能,提升抵抗力,為身體打好底子。
「不吃早餐」是多數人執行 168 斷食時選擇的方式,也翻轉了大家對「早餐一定要吃」的認知。 但省略早餐適合每一個人嗎? 是否是最佳飲食模式,可以獲得最大健康及瘦身的成效呢? 斷食該如何做,才能成功? 就讓營養師帶您一起來探討
腦霧(Brain fog)與失智有關嗎?腦霧因症狀和失智相似,而引起不少人的惶恐與憂慮。 面對染疫後的慢性發炎傷害,可以透過攝取適當的營養素,來增加身體的防禦能力及抗發炎機制,不但能加速身體修復,緩解不適症狀,也可以強健大腦健康,對抗腦霧問題。 快筆記五大不可不知的健腦營養素,一起來修復身體健康
每日攝取足夠的水分無庸置疑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條件,就和呼吸氧氣一樣重要! 但「每天應該要喝多少水?八杯水?還是喝愈多愈好?」 「不渴,就不用喝水?」 「只能喝白開水嗎?咖啡、茶、飲料、牛奶、湯是否可以取代水?」 「水喝太多會水腫?」 「喝水可以預防中風?」 這些與飲水相關的迷思,就讓營養師
吃不只可以飽腹,更可延緩老化速度! 在各種抗衰老方法和預防策略的研究中, 攝取微量營養素或生物活性物質被認為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要等皺紋找上你、身體衰退時才後悔, 不如趁現在就吃對食物,開始對抗老化!
「怎樣才能稱的上是好油?」「烹調用油應如何挑選才健康?」 想避免吃錯油造成反效果,就跟著營養師的挑選撇步,來一步步選擇適合自己的油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消化、免疫和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透過益生菌和益生元,我們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並增強身體的防禦功能。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因此我們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來恢復健康。結合多樣化的飲食、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維護我們的腸道健康,並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Thumbnail
書籍探討身體健康應以整體性來看待,強調腸道菌相在免疫力、情緒和慢性病中的重要性。研究顯示腸道菌與阿茲海默及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連結,以及工業化農業對腸道菌相的影響。食物選擇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包括斷食的概念,以及健康的飲食與生活作息對維持腸道菌相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當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少運動,導致腸胃困擾。瞭解益生菌的重要性,冷藏保存,並選擇DR.HSU好康益菌,專為國人體質所研發製造的益生菌,能幫助改善過敏體質,提升免疫力。適合全家大小,不含人工香料味,且易服用。商品在實體通路和線上多個購物商城上架。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消化、免疫和心理狀態密不可分。透過益生菌和益生元,我們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並增強身體的防禦功能。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打破這種平衡,因此我們需要適當補充益生菌來恢復健康。結合多樣化的飲食、合理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維護我們的腸道健康,並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Thumbnail
書籍探討身體健康應以整體性來看待,強調腸道菌相在免疫力、情緒和慢性病中的重要性。研究顯示腸道菌與阿茲海默及帕金森氏症之間的連結,以及工業化農業對腸道菌相的影響。食物選擇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包括斷食的概念,以及健康的飲食與生活作息對維持腸道菌相的重要性。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不正常,許多人會透過補充益生菌幫助腸胃保健,卻遇到吃了好一陣子像吃了個寂寞一樣,不見效果,不是你的腸胃特異,而是有可能因為你挑錯了!以下從益生菌的好處探討,及提供五個選購益生菌的原則提供參考!
Thumbnail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 腸病毒疫情上週再飆升13.4%,全國校園停課達到167班,今年累計11例腸病毒A71型輕症個案,重症風險地區包含新北市中和、板橋與淡水三區。 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大家仍應確實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
Thumbnail
當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少運動,導致腸胃困擾。瞭解益生菌的重要性,冷藏保存,並選擇DR.HSU好康益菌,專為國人體質所研發製造的益生菌,能幫助改善過敏體質,提升免疫力。適合全家大小,不含人工香料味,且易服用。商品在實體通路和線上多個購物商城上架。
Thumbnail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呢? 在這篇文章中,會介紹一些網友在PTT推薦的腸胃益生菌品牌,並分析他們的優缺點 腸道的菌叢平衡往往影響著腸胃的健康,已經有許多研究表示服用一定劑量、特定的益生菌能幫助腸道XX,已知的益生菌功效包括幫助消化、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還有一些比較知名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