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不追蹤育兒臉書或粉絲團的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了新手媽媽,深深覺得育兒是需要不斷學習很多知識,才能勝任父母的角色。關於如何教養孩子,無論是新生兒階段餵養、哄睡,脫離嫩嬰時期的成長發展,以及未來入學的學習狀況,的確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探索。詢問過來人的經驗也是學習的方式。

然而,資訊來源太過於多又繁雜,在一邊帶著孩子,一邊上網查詢育兒攻略時,我決定,不追蹤大多數的育兒相關臉書或粉絲團。

原因如下:

寫手缺乏專業背景

許多定期出版的育兒雜誌期刊廣邀各界人士投稿,其中也有網紅身份,缺乏兒科、教育等專業背景,雖然有些網紅也有認真研讀資料,但是總有過於主觀,或是對資料研讀過於偏見等因素,提出過時觀點、不符嬰幼兒心理學等資訊。網紅提供的育兒建議,時常只適合她自己的孩子。

錯誤的資訊,只會增加新手媽媽的育兒焦慮,不看也罷。

多數為農場文章

許多臉書粉絲團時常轉錄對岸農場文章,無法判斷寫手的背景,還有硬塞、說教的價值觀,邏輯混亂相當多,佔據太多注意力,浪費時間又不知所云。

新手媽媽的時間相當寶貴,把注意力保留給重要的資訊即可。

時常推銷沒有必要的商品

父母的錢最好賺。這些臉書粉絲團多數吸收爸爸媽媽訂閱追蹤,最終都希望賣育兒商品,例如故事app、哄睡神物、玩具等。新手媽媽注意力有限,把過多時間放在對育兒沒有實質幫助的商品廣告,只會消耗精力。


raw-image

網路上育兒資訊多又雜,若是初來乍到這塊領域,個人認為先以專家、學者所著文章為優先閱讀,有了基礎知識,再追蹤符合己身育兒觀點的臉書粉絲團也不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S. Leona(茹)
95會員
331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MS. Leona(茹)的其他內容
2024/11/13
近日,我家快滿3歲的兒子特別喜歡捷運,於是下班去接就讀幼幼班的兒子下課時,便嘗試多走了近十分鐘的路程,只為了讓兒子搭捷運。 上週,單純只是受不了公車塞車太久,有時候孩子會在公車上哭鬧,因此孩子提起要搭捷運,我便覺得無妨。 然而,通勤搭乘捷運路線剛好班次少,轉程等待時間過長,也需要走更多的路,搭了
Thumbnail
2024/11/13
近日,我家快滿3歲的兒子特別喜歡捷運,於是下班去接就讀幼幼班的兒子下課時,便嘗試多走了近十分鐘的路程,只為了讓兒子搭捷運。 上週,單純只是受不了公車塞車太久,有時候孩子會在公車上哭鬧,因此孩子提起要搭捷運,我便覺得無妨。 然而,通勤搭乘捷運路線剛好班次少,轉程等待時間過長,也需要走更多的路,搭了
Thumbnail
2024/05/02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2024/05/02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2023/10/28
這兩天在部落格《Ms. Leona 茹為人母》分享了一篇育兒書的閱讀筆記《聽寶寶說話:用愛塑腦,掌握0~6歳幼兒發展關键五力》,結尾心得提出了“我們可能都不太喜歡自己從小在原生家庭被對待的方式,所以才試著從外部尋找答案吧!”一段話。 我為什麼會想從書籍找尋教養的答案,而不是從自己的成長經驗呢?
Thumbnail
2023/10/28
這兩天在部落格《Ms. Leona 茹為人母》分享了一篇育兒書的閱讀筆記《聽寶寶說話:用愛塑腦,掌握0~6歳幼兒發展關键五力》,結尾心得提出了“我們可能都不太喜歡自己從小在原生家庭被對待的方式,所以才試著從外部尋找答案吧!”一段話。 我為什麼會想從書籍找尋教養的答案,而不是從自己的成長經驗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自從懷孕,當上母親後,所有的育兒消息都會舖天倒地席捲而來,除了婆婆媽媽,生過孩子的親朋好友、主管前輩同事,還有對Google關鍵字很敏感的手機也會不斷投放大量和育嬰有關的廣告。 這是個消費主義也要插手教妳如何當媽媽的網路時代啊! 消費主義,就是不斷透過廣告洗腦,製造新手父母焦慮,強調新手父母的需求
Thumbnail
自從懷孕,當上母親後,所有的育兒消息都會舖天倒地席捲而來,除了婆婆媽媽,生過孩子的親朋好友、主管前輩同事,還有對Google關鍵字很敏感的手機也會不斷投放大量和育嬰有關的廣告。 這是個消費主義也要插手教妳如何當媽媽的網路時代啊! 消費主義,就是不斷透過廣告洗腦,製造新手父母焦慮,強調新手父母的需求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一個人在「嬰幼兒」(0- 3)發展時期時,爸媽在教養上有什麼重要考量嗎?請讀。
Thumbnail
相信許多曾經為人父母的人,都在育兒的道路上有諸多疑問,而我自己也不例外,回首自己一路上走來的育兒之路,便是不斷閱讀國內外書籍及網路上專業人士發表的相關資訊,偶爾也會向其他媽媽友人請教或分享交流。
Thumbnail
相信許多曾經為人父母的人,都在育兒的道路上有諸多疑問,而我自己也不例外,回首自己一路上走來的育兒之路,便是不斷閱讀國內外書籍及網路上專業人士發表的相關資訊,偶爾也會向其他媽媽友人請教或分享交流。
Thumbnail
這些年換正常六日放假的工作,體悟之一就是怎麼陪伴小孩還是很多人在乎,共讀是一個強烈建議的方式; 理財教育我們也可以給,透過記帳,小程式則是fortune city
Thumbnail
這些年換正常六日放假的工作,體悟之一就是怎麼陪伴小孩還是很多人在乎,共讀是一個強烈建議的方式; 理財教育我們也可以給,透過記帳,小程式則是fortune city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的群組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則訊息:「請問大家,我們從小都有親子共讀的習慣,但是小孩卻很少會主動翻書,我覺得有點沮喪😭😭😭」 接著開始有熱心的家長加入討論,大家無非是問平時看什麼書?書櫃有沒有很吸睛或是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等等,突然間我說:「請問媽咪,平時你們大人有在看書嗎?」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軟體的群組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則訊息:「請問大家,我們從小都有親子共讀的習慣,但是小孩卻很少會主動翻書,我覺得有點沮喪😭😭😭」 接著開始有熱心的家長加入討論,大家無非是問平時看什麼書?書櫃有沒有很吸睛或是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等等,突然間我說:「請問媽咪,平時你們大人有在看書嗎?」
Thumbnail
這是複製行為。 好的會有基礎。 壞的也一樣。 【類別】 照顧小孩。 這部分的所有相關知識都被歸賴在生物學。 對。 全台灣的父母只有1趴懂生物學。 畢竟他們連分類都不曉得。 【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父母核心目標只有一個。 小孩活著就可以了。 其他的等碰到再說。
Thumbnail
這是複製行為。 好的會有基礎。 壞的也一樣。 【類別】 照顧小孩。 這部分的所有相關知識都被歸賴在生物學。 對。 全台灣的父母只有1趴懂生物學。 畢竟他們連分類都不曉得。 【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父母核心目標只有一個。 小孩活著就可以了。 其他的等碰到再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