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 (費迪南·馮·席拉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生第一次參加試閱♥️
大概有八百個人(?)跟我推薦他的《罪行》與《罪咎》,宣傳語稱費迪南為德國最會說故事的律師,我覺得某方面來說很對,因為他真的很擅長以不長的篇幅、淡漠的筆調,讓讀者內心掀起波濤巨浪。
《懲罰》以冷靜的口吻,說了十二篇逼近人心的故事。這樣的閱讀體驗是特別的:讀者以不遠不近的距離,冷冷地凝視惡的成形,感受無以名狀的巨大壓迫,然後心驚於故事裡的暴力——那暴力不一定是物理上有瘀血的暴力,有時侯,是心靈上疼到不行的擠壓。
世間的一切彷彿一個環環相扣的圓,那些開始註定造就這些結尾。因為擁有,所以失去;因為寒冷,所以燃燒。每篇故事的「因為所以」,都讓人傷心。
寂寞淹沒了一切。
費迪南·馮·席拉赫筆下的人物,平凡的像路人,但都很寂寞。每個人都眼眶含淚,卻沒有落淚。那滴沒有落下的眼淚如鮮血般鮮豔,卻無人理會,他們只能在遺棄的邊緣舔拭自己,最終跌落深不見底的黑暗。
生命中的缺失,成為了罪惡的種子。法律觸摸不到他們的傷口,也無法治癒,有時甚至無法發現。惡的背後,是曾經的愛、無法遺忘的擁抱,或不被接納的心傷。這些當然無法遮掩惡的模樣,畢竟惡就是惡,加害人的可憐無法彌補被害人受到的傷害,尤其故事裡大部分的被害人,都失去了生命。但《懲罰》讓我們看見人性扭曲的過程,有時淺淡、宛轉的如日常。
日積月累的寂寞爆發力驚人,像烈焰,起源於沒有人關心的火苗。
我們可能都曾有過無人凝視的火苗、有過被放逐至幾乎自毀的時刻;差別在於,有人(或我們自己)挽救了我們,而故事裡這些上了法庭的人們,沒有人救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29內容數
關於韓劇、日劇、陸劇、英劇或美劇的心得或劇評。一集集的時光,彷彿戲如人生,充滿各種主觀性,與各種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瑟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朱宥勳2018年讀台會的第二本書。王德威在《奔跑的母親》開頭的序言,以魯迅的話來形容郭松棻作品中命定般的頹敗:「當我沈默的時候,我覺得完美;我將開口,同時感到虛無。」郭松棻寫出了一個時空的無奈。這是臺灣人的、關於男女、生死、國族,與命運的故事。歷史喘著氣也要說的故事。
作者安東尼的字句細膩如詩。因為一個不在他預期內的邀請,2004年秋天,一句義大利語都不會講的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雙胞胎兒子,來到羅馬——這個對他而言全然陌生的城市,生活了整整四季。這是本生活札記,以安東尼的雙眼,觀看羅馬歷史的厚重、體會新手爸媽的新奇與不安,然後感知世界交替的點點滴滴。
繪本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透過字與畫的合作無間,以簡短且渺小的篇幅,描繪這個萬千世界。 好感謝因緣際會BiosMonthly給了我這本曾改編成電影的經典繪本《絨毛兔》。在這段微小的閱讀時光裡,它以溫柔徐緩的筆觸、雜亂又豐富的畫風,深深地擁抱了我。
這是朱宥勳於2018年讀台會的臺灣文學史書單上的第一本書,關於現代女大學生楊馨儀穿越回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如何與時代、家族、摯友及自己相處。這是百合的故事,但相當的內斂輕柔;這是歷史故事,但不同於常見的國族大義;這是女子的故事,不再以男性視角解釋萬物,而是完全且透澈地,以女性的眼光凝視
如果說,文藝復興是世界這本大書濃烈又輝煌的一個篇章,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哈佛大學歷史教授,《大轉向》的作者葛林布萊在書中這樣形容:「文藝復興擴大了美與愉悅的內容,使其更加豐富…
結合異域風情與歷史文化,帶領讀者真正的進入家鄉以外的世界,看風景、讀人物、聽故事,彷彿真的親身走了一遭。所有曾經的人事物,都能為異國他鄉的景點和遊程添上無與倫比的一筆,讓一切有了眼睛所見以外的意義。
這是朱宥勳2018年讀台會的第二本書。王德威在《奔跑的母親》開頭的序言,以魯迅的話來形容郭松棻作品中命定般的頹敗:「當我沈默的時候,我覺得完美;我將開口,同時感到虛無。」郭松棻寫出了一個時空的無奈。這是臺灣人的、關於男女、生死、國族,與命運的故事。歷史喘著氣也要說的故事。
作者安東尼的字句細膩如詩。因為一個不在他預期內的邀請,2004年秋天,一句義大利語都不會講的他,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雙胞胎兒子,來到羅馬——這個對他而言全然陌生的城市,生活了整整四季。這是本生活札記,以安東尼的雙眼,觀看羅馬歷史的厚重、體會新手爸媽的新奇與不安,然後感知世界交替的點點滴滴。
繪本最厲害的地方,就是透過字與畫的合作無間,以簡短且渺小的篇幅,描繪這個萬千世界。 好感謝因緣際會BiosMonthly給了我這本曾改編成電影的經典繪本《絨毛兔》。在這段微小的閱讀時光裡,它以溫柔徐緩的筆觸、雜亂又豐富的畫風,深深地擁抱了我。
這是朱宥勳於2018年讀台會的臺灣文學史書單上的第一本書,關於現代女大學生楊馨儀穿越回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如何與時代、家族、摯友及自己相處。這是百合的故事,但相當的內斂輕柔;這是歷史故事,但不同於常見的國族大義;這是女子的故事,不再以男性視角解釋萬物,而是完全且透澈地,以女性的眼光凝視
如果說,文藝復興是世界這本大書濃烈又輝煌的一個篇章,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哈佛大學歷史教授,《大轉向》的作者葛林布萊在書中這樣形容:「文藝復興擴大了美與愉悅的內容,使其更加豐富…
結合異域風情與歷史文化,帶領讀者真正的進入家鄉以外的世界,看風景、讀人物、聽故事,彷彿真的親身走了一遭。所有曾經的人事物,都能為異國他鄉的景點和遊程添上無與倫比的一筆,讓一切有了眼睛所見以外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一本非常細緻寫實的小說,乍看之下劇情平順和緩易讀。可仔細看才發現這些簡潔的文字裡埋了這麼多感情與細節。費隆是一個集合多數人性優點的角色,這樣說可能有些吹捧,但作者確實是塑造了這樣完美的一個人物。甚至作者也把人對於道德、正義的猶豫、掙扎、困惑、自責、難受都寫進費隆的生命裡。
Thumbnail
透過作者大衛·道的個人經歷,揭示了死刑犯委任律師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看待法律與人權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爭取死刑犯權益過程中的挫折與掙扎,並引發對死刑存廢議題的深刻反思,以及社會大眾對犯罪與懲罰的情感與邏輯。希望大家對於死刑的辯論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剛開始看這本小說的時候經常要停下來。不習慣的文風,就像面對未知的海洋一樣。雖然水很清澈,但會踢到不少沙石。不過當慢慢讀下去時,卻如身陷泥沼中動彈不得。雖說分類為言情小說,卻沒有多少情,有的就只有無盡的心寒和哀傷。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正在讀王爾德獄中之書後半段,好幾段都能深感受。我經歷過痛苦,就像他在獄中一樣,想死過,卻又不斷理出一層又一層(現在看來很無敵的)人生信念。好幾次的痛楚已化成經驗深刻在骨子裡,讓我能感受更多,「就像天啟,讓我看見從前所未看見。」雖然靈魂同在,我卻和他不同,我還是一塊未被世人注意的一塊小石子,沒有產出。
我看過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虎頭蛇尾,有的被封神,有的就還好。有些故事結束的時候,我會非常的不捨,就算我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像是和主角一起渡過災難般,不想和他們分別,他們仿佛成為了我長短時間內最要好的朋友。有些時候我不只會不捨得,還會想像我是主角的伴侶和朋友,令我更難捨棄對這段故事。 那為什麼這段故事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上兩週到書店閒逛,驚見費迪南律師有新作出版。我毫不猶豫買下之餘,更是即時登上待讀清單的首位,可見我有多期待這書! 我也藉機在此強烈推薦費迪南律師的《罪行》及《罪咎》。我喜愛的程度是從圖書館借閱後,再特意買這兩本讀過的新書回家珍藏呢!
Thumbnail
【警語:內容隱含兄弟亂倫情節描寫,請斟酌閱讀。】 派翠克醒來後第四個月,他在一個下著大雨的夜裡崩潰了。 床上的帳本上劃滿交錯的筆跡,他的算式不斷出錯。 他不解整屋子人的態度為何如此滿不在乎,難道達禮安消失了才是如他們所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一本非常細緻寫實的小說,乍看之下劇情平順和緩易讀。可仔細看才發現這些簡潔的文字裡埋了這麼多感情與細節。費隆是一個集合多數人性優點的角色,這樣說可能有些吹捧,但作者確實是塑造了這樣完美的一個人物。甚至作者也把人對於道德、正義的猶豫、掙扎、困惑、自責、難受都寫進費隆的生命裡。
Thumbnail
透過作者大衛·道的個人經歷,揭示了死刑犯委任律師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可以透過他的眼睛看待法律與人權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爭取死刑犯權益過程中的挫折與掙扎,並引發對死刑存廢議題的深刻反思,以及社會大眾對犯罪與懲罰的情感與邏輯。希望大家對於死刑的辯論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剛開始看這本小說的時候經常要停下來。不習慣的文風,就像面對未知的海洋一樣。雖然水很清澈,但會踢到不少沙石。不過當慢慢讀下去時,卻如身陷泥沼中動彈不得。雖說分類為言情小說,卻沒有多少情,有的就只有無盡的心寒和哀傷。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共犯》——— 安・費瑟 注意!情節透露! 女主角芮妮活在她父親是個連續殺人兇手的陰影裡,因為她父親會把她當成誘餌, 故意吸引年輕女子來放鬆戒心,進而殺害棄屍。在最後一次的計畫中,一次不小心的失誤,讓受害者蓋比順利逃脫,而她父親也被繩之以法。 儘管如此,她還是無法擺脫掉過去的陰影
正在讀王爾德獄中之書後半段,好幾段都能深感受。我經歷過痛苦,就像他在獄中一樣,想死過,卻又不斷理出一層又一層(現在看來很無敵的)人生信念。好幾次的痛楚已化成經驗深刻在骨子裡,讓我能感受更多,「就像天啟,讓我看見從前所未看見。」雖然靈魂同在,我卻和他不同,我還是一塊未被世人注意的一塊小石子,沒有產出。
我看過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虎頭蛇尾,有的被封神,有的就還好。有些故事結束的時候,我會非常的不捨,就算我沒有參與其中,我也像是和主角一起渡過災難般,不想和他們分別,他們仿佛成為了我長短時間內最要好的朋友。有些時候我不只會不捨得,還會想像我是主角的伴侶和朋友,令我更難捨棄對這段故事。 那為什麼這段故事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上兩週到書店閒逛,驚見費迪南律師有新作出版。我毫不猶豫買下之餘,更是即時登上待讀清單的首位,可見我有多期待這書! 我也藉機在此強烈推薦費迪南律師的《罪行》及《罪咎》。我喜愛的程度是從圖書館借閱後,再特意買這兩本讀過的新書回家珍藏呢!
Thumbnail
【警語:內容隱含兄弟亂倫情節描寫,請斟酌閱讀。】 派翠克醒來後第四個月,他在一個下著大雨的夜裡崩潰了。 床上的帳本上劃滿交錯的筆跡,他的算式不斷出錯。 他不解整屋子人的態度為何如此滿不在乎,難道達禮安消失了才是如他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