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女》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王定國
閱讀評分:3.5 / 5

💡前言

  一名出獄男子的自白。他不否認自己涉嫌命案,但實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娓娓道來,講述自己與妻子的故事:一支手錶如何牽起邂逅,年輕妻子對家庭的反抗,以及她的生命時間的社會錯置,最後走向精神崩潰。

  他訴說著這些過往,但不想過於聲張。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raw-image



📌暴力與創傷

  整部故事裡,暴力及其創傷呈現一種既定又持續進行的狀態。

  女主角余素性格叛逆,不斷反抗父親並屢次逃家,因為她從小目睹父親對母親的家暴,母親甚至因此雙腿傷殘。這使她對人際的信任已經破裂,很難再完全恢復。逃家期間,她遇上主角,意外成為人妻。人生經驗尚未開始,就過早被框限於家庭婦女的生活。

  許多年後,她進入金融業,在職場裡試圖尋回自己的青春與戀情,卻因為缺乏經驗、涉世未深,而遭到男同事的欺騙。信任這件事,終究又再次對她造成傷害。

  一如主角所言:「每天談錢的行業裡究竟有誰跟她真心?」「她的憧憬太慢來,一來就掉進了深淵」並且「幻滅得如此快」。

  這種信任感的覆滅,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化解,它已經刻印於她的身心和習性,在日後也都如影隨形。她需要的是理解、正視問題甚至同仇敵愾,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

  然而一般人對待曾遭受家暴者時,卻常常會有兩種極端的態度:要麼是「他好可憐,我們應該要同情他」;要麼是「被家暴又如何?他還不是過得好好的?別去想就好了。」一種是過度闡釋,反而將對方當成病患,再次形成某種程度的歧視。一種則是過於漠視暴力及其造成的傷害,甚至在無意間讓暴力得以繼續維繫下去。其結果,往往即是忽視家暴的社會制度根源。


📌暴力與金權

  故事裡的父權暴力與金權地位相輔相成。余家是地方派系政客兼大地主,坐擁大筆農田與地產。余家歷代都打女人,因為據說能帶來事業上的好運。余素的幾個兄長,瞧不起女性,從小霸凌她。在她看來,他們完全就是被父親教壞。而她父親余聲濤,資助主角開設鐘錶行,賣主角人情,試圖透過主角來緩解並收編她對父親的反抗。至於他對太太與女兒的長年家暴,他自始至終從沒有給過一句真誠的道歉。

  這才使余素更加不以為然,更加看不起余聲濤那種在家暴過後,還想拿錢來收買的恩賜姿態或嘴臉。但主角卻完全沒抓到重點,還認為余素只是嫌錢太髒,並主張錢髒不髒不是問題,大不了拿去銀行換一換,沒必要跟錢過不去。

  主角自嘲卑微、軟弱,為求生計只能「依附」金權。然而他卻記得這一切,並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暴力背後的社會根源:在資本主義下,人們的惡性鬥爭所衍生的層層暴力轉嫁——從工作職場、家庭到性別。儘管主角礙於能力沒有反抗,沒有和余家或妻子的外遇男正面衝突,但他也沒有想方設法幫這些暴力予以合理化。

  在這個對暴力缺乏反思,有時甚至視其為理所當然的社會,主角的思考方式已算是不容易。而主角對於被暴力纏身的回應,最後也在友人疑問中得到了提醒:時間對你來說那麼重要,那你為什麼會允許時間在你手上停下來?

  基本上,我們同意這位友人的說法,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然而,生命與時間的「停下來」與否,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真正的自己?


妳的聲音在街頭,就像阿素的聲音在逃家後的暗夜裡,但這些聲音畢竟都只像是吶喊,並不真正代表女性想要擁有的自己。


  主角給學生運動成員林重櫻的信中,曾提到上述觀點:這個在男女二元對反的邏輯裡,甚至為反對父權而存在的聲音,並不是女性想要的自己。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可能只能回答:是,也不是。基本上,我們很難同意,反抗父權暴力不代表女性的「自己」,或至少自己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沒有父權暴力,女性還需要花時間和心力去反對它嗎?但相反地,女性豈又只是為了反抗父權的一種存在?

  在勞工研究中也有類似的問題。譬如有些勞工想談的是他的生活、小孩、喜好的酒、支持的球隊,但有時在論述中卻被只侷限於反對資本主義的話語。我們知道,在反資本主義的行動中,勞工絕對是重要的主軸。但同樣,勞工可只是為了反抗資本主義而存在?

  如果不是,那就意味著,人們的生命應有多樣的面貌。然而,生命是時間性的存在。但我們的時間排程,卻經常是在資本主義式的規範框架。一如主角提到,他的工作與生活就是「刻不容緩」、「全身繃緊各種發條」:關於創業、關於成家、關於出人頭地。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間構造裡,必須在不同刻度中,盡力達成被預設的各種期待,於是自身的時間往往被壓縮被剝奪。然而要能夠「成為自己」,卻正好意味著必須要有充足的自己的時間。

  於是,我們又將再度繞回自身的生命與時間如何被「停下來」,如何遭到資本主義剝奪的問題。也許當有一日,資本主義及其刻度迴圈終於被破除,被聯合起來的勞工給擊碎,我們得以不再被囚禁,而是有更多可供自身運用的時間與資源,屆時我們才更有可能思索什麼是「真正想要的自己」。


小結

  王定國的小說幾乎都是小人物,沒有什麼宏大的敘事。但故事卻見微知著,並以一種綿裡藏針的敘事,探討社會與人心的問題。幾句精練的話語便勾勒出人們內心幽微的情感,就像幾段簡單的音符樂句便直接觸及你的神經。

  本作有點像是中年男子的叨絮,自我嘲解,酒吧裡的藍調呢喃,讀來多少有點拖沓。不過故事探究的問題相當深刻。他不直接批判,並且點到為止,預留空間引領我們反思各種習以為常的現象,譬如父權與女性、生命與時間、剝奪與暴力等問題。

  有人說,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然而真是如此嗎?也許時間本身是,但如果從社會制度與資源條件來探討每個人可支配的時間,那答案可能就不一定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龍]知識拼圖:Z的閱讀紀錄
1會員
21內容數
2024/07/02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7/02
  《夢想集中營》的故事主要描述居住在集中營外的德國軍官一家人的生活,並環繞著關於幸福和罪惡的命題逐步展開。幸福是否必然與罪惡有關呢?如果從歷史和社會層面來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作為某種索引,並讓我們重新追問:某些「幸福」與罪惡之間,究竟形成了什麼樣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7/01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2024/07/01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對德國勞工與社會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書概述討論它的發展歷程,包括成立背景、組織運作、黨員及群眾基礎的變化、黨的性質及其綱領路線的轉向。
Thumbnail
2024/06/30
  友誼與未來,兩者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份友誼已不存在未來,那它所留下的又是什麼?影評、論文、種族主義的探討,日記裡那些再也無法傳達給對方的想法,終將成為給自身的提問:記憶究竟是過去的牢籠,還是通往未來的合唱?
Thumbnail
2024/06/30
  友誼與未來,兩者是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份友誼已不存在未來,那它所留下的又是什麼?影評、論文、種族主義的探討,日記裡那些再也無法傳達給對方的想法,終將成為給自身的提問:記憶究竟是過去的牢籠,還是通往未來的合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阿茂啊,他終究是倪莉女兒的生父。家暴或出軌當然都很可惡,但罪不至死。他其實也應當獲得公道。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柯洛羽律師為藍克提了冠冕堂皇的犯罪理由——倪莉曾帶頭霸凌同學。 她,必須要彌補小時候的罪惡。 【警告】此篇作品為限制級作品,有謀殺、自殺、家暴、性侵等血腥劇情。是本人嘗試以「小說」此一體裁完成的「B級片」。(聲明:這只是小說。)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一個丈夫無心的玩笑,一個父親無意的舉動,波及一位無辜的路人,一個證人無中生有的證詞,一個無可挽回的荒謬判決,一個女兒無力回天的撕心裂肺救援。 他的簡介只有這兩句,但是根據我看完的感覺,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簡介應該是作者的後記: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故事情節迴盪著痛苦、扭曲、驚愕與絕望。它深入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困境,並挑戰了對這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故事融合了懸疑與心理描寫,是一本精彩、鋪陳綿密的小說。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Thumbnail
  他只是同情地看待這一切,看著父權與上層社會的暴力,如何將人們染上暴戾之氣,連同他自己也被捲入其中。他承受,但不是原諒,只是沒有花時間再去追究。   於是故事也由此帶出問題:暴力的惡性循環究竟如何終止?如果生命是一種在時間裡的完成,那麼,剝奪時間不也是相當於剝奪生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