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黨徒 (2018)

黑色黨徒 (201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中時,英文老師曾提過Nigger(黑鬼)一詞的嚴重性,他說,發音跟中文的「那個」很像,他曾因為不小心在黑人朋友面前用中文說「那個」而引起誤會。這是個歧視意味非常濃厚的詞,千萬不可以使用。

這個故事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看了《黑色黨徒》,再次看見這個詞彙背後、延續至今的那份邪惡。

這是一部笑著笑著就覺得寒風冷冽、毛骨悚然的電影。人類啊,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不因膚色、種族、性別或性向區別彼此呢?

故事以黑人警察羅恩成為臥底警察開始,他與白人(猶太人)搭檔費利普,兩個明明都是美國3K黨最厭惡的人類,卻成功與3K黨的領袖們成為朋友,混入其中並取得信任。整個過程充滿笑點,卻依然不減那龐大的諷刺感。(惡名昭彰的3K黨啊,腦袋如漿糊🙄)

《黑色黨徒》的呈現方式非常幽默,各種小諷刺無處不在,導演處理種族歧視的手法相當具有個人風格,不會太沈重,卻直指核心:那些過去存在的種族區隔、族群分裂、與自我至上的階級意識,至今依然存在,不曾消失。

以下小雷。

開頭黑人領袖煽動式的演講,以及接近結尾時那黑白交錯的發言與儀式,都相當震撼,彷彿不管是什麼時空、什麼種族的人類,都能被操控、被說服、隨著氣氛與情緒起舞,然後打擊異己、為所謂的自我而戰。這真的很可怕,一切已失序,每個人卻樂在其中。

你以為這是時代的故事嗎?不,歷史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讓過去與未來對話。導演毫不掩飾他對現今美國社會的失望與批判。(咳,導演其實罵杜克與川普罵得超直接)

電影最後與現代事件結合,以紀錄片的手法呈現去年維州夏洛茨維爾市白人極端分子的鬧事與川普的演說,增添生猛有力的真實感,像某種大聲的暗示:

你看哪,現代人自以為深知人權價值的重要,但各種對立、撕裂與仇恨依然沒有消失,有些人依然渴望成為「更偉大的國家」,致力於除去任何非我族類。

多荒謬,多寫實。

最後的最後,美國國旗倒過來了。到底什麼是「美國價值」?如果要更進一步,問題就會是:到底何謂人類價值?

avatar-img
瑟西的沙龍
8會員
129內容數
關於韓劇、日劇、陸劇、英劇或美劇的心得或劇評。一集集的時光,彷彿戲如人生,充滿各種主觀性,與各種的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瑟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以一個流暢又生動的劇情,公路逃亡或冒險電影的手法,重新定義了所謂的意義,談及文明與歷史的視角差異與族群認同,然後無獨有偶的,同意了我心目中的「叛逆」。 關於文明、史觀、文物保存與歷史詮釋,《博物館偷很大》絲絲入扣的很溫柔。
我好喜歡這部電影!一部精彩絕倫的黑色喜劇,讓觀眾能以輕鬆逗趣的方式,認識曾經在歷史的舞台上刮起一陣腥風血雨的蘇聯。  《史達林死了沒》改編自法國漫畫,故事描述1953年蘇聯著名的獨裁者史達林(Josef Stalin)驟逝後,蘇聯領導階層們的明爭暗鬥。電影的對白幽默搞笑,甚至有種孩子氣的胡鬧
看完這部韓國電影,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會緊緊抓著你的心。所有的悲慟與殘忍、所有的忍耐與掙扎,都無比真實,我幾乎看不下去。大學生朴鍾哲的死,點燃了這場民主的大火,記者、檢察官、和各地的民眾,每個人都好努力,反抗來自政府的暴戾與不公。
這部韓國電影讓人動容。它以一個普通、平凡,甚至有許多小缺點的計程車司機視角,見證民主的得來不易。中文片名取得很好,「只是」兩個字彷彿在說計程車司機不起眼的地位,卻在電影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每一滴血、每一顆淚、每一次的振臂高呼,都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奮不顧身,都是自由的代價。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以一個流暢又生動的劇情,公路逃亡或冒險電影的手法,重新定義了所謂的意義,談及文明與歷史的視角差異與族群認同,然後無獨有偶的,同意了我心目中的「叛逆」。 關於文明、史觀、文物保存與歷史詮釋,《博物館偷很大》絲絲入扣的很溫柔。
我好喜歡這部電影!一部精彩絕倫的黑色喜劇,讓觀眾能以輕鬆逗趣的方式,認識曾經在歷史的舞台上刮起一陣腥風血雨的蘇聯。  《史達林死了沒》改編自法國漫畫,故事描述1953年蘇聯著名的獨裁者史達林(Josef Stalin)驟逝後,蘇聯領導階層們的明爭暗鬥。電影的對白幽默搞笑,甚至有種孩子氣的胡鬧
看完這部韓國電影,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會緊緊抓著你的心。所有的悲慟與殘忍、所有的忍耐與掙扎,都無比真實,我幾乎看不下去。大學生朴鍾哲的死,點燃了這場民主的大火,記者、檢察官、和各地的民眾,每個人都好努力,反抗來自政府的暴戾與不公。
這部韓國電影讓人動容。它以一個普通、平凡,甚至有許多小缺點的計程車司機視角,見證民主的得來不易。中文片名取得很好,「只是」兩個字彷彿在說計程車司機不起眼的地位,卻在電影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每一滴血、每一顆淚、每一次的振臂高呼,都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奮不顧身,都是自由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