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

2022/12/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暢銷書讀了第一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以下簡稱1,雖然書名沒有1)之後,看到出2就一如電影續集一樣,因為未竟事物之類的理由找來看,縱使知道可能和1不太一樣,甚至可能爛尾。這本2確實是延續1的故事,只是他更直面了讀者可能面臨的狀態以及可能需要的策略,透過1的故事基底,來演示各策略如何實踐。所以如果沒有讀過1,當然是建議讀完之後再接這本書,並且書中許多的案例都與1有關,除非完全略過作者所舉的例子,否則應該滿影響本書的閱讀體驗。
策略演示的部分,作者除了把1當作基底之外,也透過類似學習單的方式,引導讀者內省。大部分是簡答題或申論題,少數出現清單勾選。是一本以上手操作為目的的書,並且在書中留下許多空白處給讀者。當然一定會有人覺得這做法很混頁數、篇幅,但實際上從實用的角度而言,不失為一個合理的設計。不免俗的可能會有一些沒水準的讀者在圖書館之類的書中留下自己的痕跡,就當作這些人特別需要治療以及遭人咒罵,祝福他在字裡行間走不出(科。
寫下其實是滿常用的策略,不論在自我覺察或研究上。每一次的書寫都代表著想法必須形諸文字,而且必須特意的將之錄下。這樣的動作確實有助於回顧與檢視,幫助無法虛擬後設的讀者,用更肢體操作的模式進入後設的狀態,檢視自己的種種。再輸的一開始提到個案和病人的翻譯問題,實際上這樣的文字所呈現的意義,也是挺有趣的,畢竟喚起病識感,正是這本書的起始,並且會來回的重新檢視這個重複敘述,卻每次都有新發現的故事。
書中提到的主動調整模式,和最近隨便收看的歐耶所提到的諮詢案例很像。基本上若是諮商/諮詢的問題並不是自己,那麼基本上諮商/諮詢的效果有限,畢竟問題根源並未現身在討論中。而從自己改變起看似直覺,實則困難,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問題已是不低的門檻,主動面對困境並且相信困境改變的要素是自己恐怕也得調整認知,而這本書在這個部分剛好就是步驟化的協助讀者正視這個現象。
多聽少說和白癡的慈悲等概念也是挺寫實的,當聆聽中急著反應,以及該回應時選擇各種繞路,都較難解決困境,而這些提醒對於需要諮商或自省的人,應該都挺有助益的。最後,關於人生的最後一程和處理各樣焦慮,歡迎光臨荷蘭的策略或許也有助於邁向改變。
推薦給讀完1很有感,也想改變改變的朋友,如果你需要一些更實際的策略,這本書確實能提供這樣的協助。倘若還沒看過1,也推薦讀一讀這本暢銷書,透過他人人生故事的改編,或許可以映照出自己未曾發現或不想面對的困境,產生意識之後,方能朝向改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448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