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是一種痛嗎?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原出處:How the Brain Feels the Hurt of Heartbreak: Examining the Neurobiological Overlap Between Social and Physical Pain”(註1)

前言

在2004年的研究顯示「心痛」這樣的文字描述可能不只是暗喻而已,而是與神經或神經化學基質有關,藉由引發一連串的與身體上的疼痛相同的生理機制。

本篇文章將疼痛分成兩種類別,分別為因為在人之間的互動過程中,體驗到被拒絕、失落、或者群體的疏離或霸凌,稱為社交痛(social pain);另一個則是普遍認知的身體組織(tissue)因損傷造成傷口的感覺為身體痛(physical pain)。

其中,失戀屬於與人互動,而被拒絕的 social pain,實驗中使用的 physical pain 主要是使用熱水讓實驗對象感受到身體疼痛。

研究證據

神經化學的證明重疊

鴉片類藥物除了可以當作止痛藥之外,也被證明有助於緩解社交痛,像是在動物實驗證明嗎啡有助於降低分離焦慮。同時,鴉片類藥物接收物的拮抗藥物,會增加焦慮時的反應(distress vocalization)。

綜合鴉片類藥物對於疼痛治療的研究,顯示內源性鴉片類系統(endogenous opioid system)不但負責調節身體疼痛,也與調節社會依附關係所造成的疼痛關係有關。

神經生理證據

對於身體的疼痛感知處理有兩個階段:
(1)感覺區辨(sensory-discriminative):提供外在刺激的強度(intensity)、品質(quality)和時空資訊。和與初級和次級體感覺皮質 (somatosensory cortex, SI、SII)、島葉後側(posterior insula, PI)有關。

(2)情緒動機(affective-motivational):有關感覺到對於刺激(這裡指疼痛)不愉快並促使專注於刺激,提供動機去終止疼痛的經歷。與島葉前側(anterior insula, AI)、背側前扣帶迴皮質(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ACC)有關。

而在老鼠和猴子的實驗中,當老鼠的 vACC 和 dACC 發生病變的時候,對於社交問題產生的反應會降低;而猴子則會降低對於社交行為的興趣。

雖然感覺的區辨對於社會痛很重要,但是情緒動機在社會痛的過程中,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如此一來才能夠採取行動緩和疼痛感覺。

raw-image

神經學影像證據

在團體的線上籃球遊戲(Cyberball)中,觀察 fMRI 影像發現,當受測者感覺到隊友不願意丟球給他時,dACC 有很高的活性;甚至當畫作傳達一種寂寞感覺或是與社會沒有連結時也會引發 dACC 和島葉;另有一個實驗發現「當有人跟你說你很無趣的時候,大腦會激活 dACC和 AI 的活性」。反過來,當 dACC 被活化的時候,人類會感覺到社會性排除,意即覺得自己被排斥。

目前廣為人知的是社會性支持對於減緩社交或是情緒焦慮是非常有用,研究直接發現當青春期常與朋友相處的人,未來當社會性排斥事件發生時,dACC 和 AI 的活性是比較低。

疼痛敏感度的討論

實驗者如果對於身體痛比較敏感的人,的確也具備比較容易感到被社會排斥的感覺。而且,當一個人越專注於對某個人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增加對於疼痛的敏感,以感情來說,就是專情。

從基因的角度來看,A118G 多形性(polymorphism)與身體疼痛的易受性有高度關聯,它的突變降低原本可以對抗疼痛的基因表現(loss-of-function)。此外,A118G 會造成在孩童時期對於社會接觸感到排斥,出現像是害羞或是抑制特定行為等,總稱 childhood withdrawal 現象。

結論

從一連串的相關實驗除了證明,社交痛和身體痛在神經生理和神經影像學的角度的重疊來看是雷同之外,更暗示當人類因為拒絕感覺到痛徹心扉的時候,最後終究會適應這樣的疼痛感。

適應不是說不再感到疼痛,而是生存策略而言,為了讓自己能夠存活下來會提供尋找新的社會連結的動力。就如同身體痛一樣,當我們無法感受到疼痛的時候,我們很難去避開威脅我們生命的事物一樣,先天對於社交痛不敏感的人,也很難促使人類去為自己創造另一個新的社交境界。

感想

有的時候朋友失戀了,自己很難感同身受,而不小心說出在傷口上灑鹽般的話,讓自己想要安慰別人的美意,沒辦法好好傳達給對方,十足可惜。

藉由這篇文章的分享,得知其實失戀的痛和我們受傷的痛就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其實是吻合的。而當我們知道這個事實之後,下次可以換個方式思考關於「失戀的痛」,它是一個需要被看見,被照顧的傷口。我們很難對著一個身體有個傷口,正在流血的人碎嘴,取而代之的是,關心傷口的狀況,知道要先處理好傷口,避免後面的感染。

“但為甚麼失戀的時候,卻忘記好好照顧自己呢?”

下次,你願意在自己失戀的時候,先慢下來,好好照顧自己心裡的傷嗎?然後,帶著傷跟它共處一陣子,看著它慢慢恢復嗎?


註1:本次分享的內容是由許多研究建構而成,有些實驗對象哺乳類動物,有些則是人類的腦部影像,對於研究細節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原研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avin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Gav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8
「回首在日本過得日子,會不會只剩下壓力、害怕和寂寞?」、「你的觀光景點,我的生活起點」、「半年過去,也走了一段路」,利用三個篇章敘述在日本生活的前情提要,這是一個連載中的生活記事,未來的路長怎樣還不知道,且走且看。
2024/10/18
「回首在日本過得日子,會不會只剩下壓力、害怕和寂寞?」、「你的觀光景點,我的生活起點」、「半年過去,也走了一段路」,利用三個篇章敘述在日本生活的前情提要,這是一個連載中的生活記事,未來的路長怎樣還不知道,且走且看。
2023/04/05
了解壓力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進而包容自己,理解他人,最後互相幫忙。
Thumbnail
2023/04/05
了解壓力對人類造成的影響,進而包容自己,理解他人,最後互相幫忙。
Thumbnail
2023/03/08
早期生活壓力的「壓力」是指在大腦發育時期發生對生存造成壓力的行為,包含不當對待、違反兒童意願的性暴力、對於兒童的需求冷淡回應等,透過本篇的介紹了解兒童遭遇不當對待時的身體反應。
Thumbnail
2023/03/08
早期生活壓力的「壓力」是指在大腦發育時期發生對生存造成壓力的行為,包含不當對待、違反兒童意願的性暴力、對於兒童的需求冷淡回應等,透過本篇的介紹了解兒童遭遇不當對待時的身體反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
Thumbnail
°痛苦跟愛是兩碼子事° 在我第一冊書中我有提到毒性關係,那樣的關係總是會帶給我們很多痛苦,但是痛苦的同時又感覺愛好像是存在的。不僅僅是毒性關係會面臨到這種狀況,很多親密關係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這也包括家人、朋友跟一切的人際關係。我們在感受到痛苦的同時,又拿一些對方愛我們的表現來安慰自己,所以總是在矛盾
Thumbnail
°痛苦跟愛是兩碼子事° 在我第一冊書中我有提到毒性關係,那樣的關係總是會帶給我們很多痛苦,但是痛苦的同時又感覺愛好像是存在的。不僅僅是毒性關係會面臨到這種狀況,很多親密關係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這也包括家人、朋友跟一切的人際關係。我們在感受到痛苦的同時,又拿一些對方愛我們的表現來安慰自己,所以總是在矛盾
Thumbnail
因為心理的不適並不像生理上有那麼明顯的表現,很難從外表就判斷出來,因此,有時候當我們是因為心理的不適需要專業幫助或需要休息時,可能還會被他人冷言冷語,覺得是在無病聲吟或是抗壓力不夠。
Thumbnail
因為心理的不適並不像生理上有那麼明顯的表現,很難從外表就判斷出來,因此,有時候當我們是因為心理的不適需要專業幫助或需要休息時,可能還會被他人冷言冷語,覺得是在無病聲吟或是抗壓力不夠。
Thumbnail
從動物、人類實驗窺探對於社交過程中受到的阻礙造成的情緒,如何引起與身體受傷之後疼痛一般的機制。才發現原來失戀帶來的疼痛,對大腦而言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痛。
Thumbnail
從動物、人類實驗窺探對於社交過程中受到的阻礙造成的情緒,如何引起與身體受傷之後疼痛一般的機制。才發現原來失戀帶來的疼痛,對大腦而言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痛。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擔心老闆覺得我做得不好、不要惹老婆不開心,原來我們這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社交天性解釋腦科學,告訴你為什麼造物組將人類設計成天生愛社交。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擔心老闆覺得我做得不好、不要惹老婆不開心,原來我們這一生都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社交天性解釋腦科學,告訴你為什麼造物組將人類設計成天生愛社交。
Thumbnail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Thumbnail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Thumbnail
這篇文想從自己失戀後的三個階段,談我實際做過覺得有助於療癒的事,也是失戀這系列文的小統整,分享給正在找方法的人參考。 最初情緒暴風期大概是最難熬的時光,要戒斷原本的依戀,對身心來說都不容易,感到痛苦都是正常的,但這並不表示分手是錯誤的決定;甚至,在更遠的將來,你也會發現痛苦並不等於你對對方的愛...
Thumbnail
這篇文想從自己失戀後的三個階段,談我實際做過覺得有助於療癒的事,也是失戀這系列文的小統整,分享給正在找方法的人參考。 最初情緒暴風期大概是最難熬的時光,要戒斷原本的依戀,對身心來說都不容易,感到痛苦都是正常的,但這並不表示分手是錯誤的決定;甚至,在更遠的將來,你也會發現痛苦並不等於你對對方的愛...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機制,是人類為生存而演化出的精密警報系統。 「感覺」自始自終都來自於你的大腦,是對「刺激」產生的訊號做解讀,再呈現出來。 💥痛覺:刻意突顯 🩸表面軀體疼痛: 🩸深層軀體疼痛: 🩸內臟疼痛: 🧊止痛:刻意抑制 💧門閥控制 👉媽媽呼呼 👉作用快、效果短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機制,是人類為生存而演化出的精密警報系統。 「感覺」自始自終都來自於你的大腦,是對「刺激」產生的訊號做解讀,再呈現出來。 💥痛覺:刻意突顯 🩸表面軀體疼痛: 🩸深層軀體疼痛: 🩸內臟疼痛: 🧊止痛:刻意抑制 💧門閥控制 👉媽媽呼呼 👉作用快、效果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