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跟被一杯熱咖啡潑到一樣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理的不舒服其實跟生理疼痛很類似!

因為心理的不適並不像生理上有那麼明顯的表現,很難從外表就判斷出來,因此,有時候當我們是因為心理的不適需要專業幫助或需要休息時,可能還會被他人冷言冷語,覺得是在無病聲吟或是抗壓力不夠。


大腦會說話

當人們感到情緒疼痛時,大腦的相同區域會像人們感到身體疼痛時一樣被啟動:前島和前扣帶皮層。在Matthew Lieberman等人的研究中,當人們經歷同齡人的實驗性社會排斥時這些區域被啟動了。 在Ethan Kross等人,當最近與浪漫伴侶分手的人看到前伴侶的照片時,同樣的地區被啟動了,次級體感皮質區(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和腦島背後側( dorsal posterior insula)分手跟被一杯熱咖啡潑到一樣痛!
當我們被告知不被錄用的工作機會,與伴侶或朋友疏遠,甚至在社交媒體或約會網站上被取消關注,你的大腦都必須處理被拒絕的過程,經過神經科學的證據這真的會痛。
生理和社會疼痛的經歷之間存在很大的重疊。 發生在我們大腦中的刺級聯結事件和啟動的區域,因此我們對急性疼痛的反應似乎相似。
生理與社會疼痛在大腦位子類似/《Social rejection shares somatosensory representations with physical pain》

被拒絕會讓智商下降

此外,大腦為了處理被拒絕或是被排擠的情緒,明顯會影響到認知功能與智商。根據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暴露於拒絕導致研究的參與者推理立即下降了30%,智商下降了25%。
因為人類天生就是社會生物,心碎、失落和與被排擠相關的感覺特別難以處理。 由於情感創傷是看不見的,痛苦、痛苦和壓力可能難以理解和向我們身旁的人解釋。
然而,來自潛在合作伙伴和線上活動的社會排斥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由於我們現在經常被拒絕,比如在推特上取消關注,在Tinder上向左滑動,在Instagram帖子上沒有收到點讚,在約會網站上不匹配或在假期期間獨自一人,這些情緒更經常被感受到。
與身體疼痛研究的結果類似,Matthew Lieberman等人的研究,前扣帶皮層(ACC)和右腹側前額葉皮層(RVPFC)在感到喪失或排斥時更活躍。 一個人的焦慮越大,ACC的活動就越大。 然而,發表在《腦成像和行為》一篇系統評論得出結論,心理疼痛的神經網路包括丘腦、前扣帶和後扣帶皮層、前額葉皮層、小腦和海馬旁回。 暗示有一系列極其複雜和相互關聯的區域來處理和表達別再說擁有情緒或是壓力的問題只是因為抗壓力不足,或是以輕鬆的態度帶過去就算,根據研究證實這些像關係的失落、被拒絕或是受到排擠的社會性疼痛其實就跟生理上的疼痛很類似,是需要被看到、需要被治療的。
Photo on Unsplash by Kelly Sikke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在今年三月份提出將引進來自澳洲的心理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教導民眾如何察覺周圍的人心理健康出現狀況、正在呼救,以及如何說對的話協助他們,而非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不開、你就是想太多」,這只會讓對方心情不好、責怪自己。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放假期間能夠擁有彈性的時間安排,又不會受到工作進度的追趕,尤其是過年假期幾乎每天都會有滿桌的美食,經過十天的年假,要一下子轉換回工作的場域並不是那麼容易,以下也與大家分享幾項能夠更順利幫助大家開工的小訣竅。
新年快樂!列下今年想要完成的願望清單,然而到了年底卻會發現今年的目標似乎還有許多未完成清單,根據心理學效應可以透過重新設計目標達成的過程,更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面對面的聊天可以從對方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音調高低來推測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因此我們不僅能獲得語言訊息也能夠透過這些資訊來理解更完整的內容,畢竟說出來的話不一定是真的,不過有些肢體動作或是臉部微表情卻是很難欺騙人的。
從學校出發,心理假的實施正在高中當中熱議,目前雖沒有一致性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議題已逐漸蔓延。然而在大學中已經有學校開始有「心理假」的選項。中山大學從2021年5月首創「心理不適假」,除了讓學生能請心理假,另也會同步通知導師關懷,必要時協助轉介至輔諮單位。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在今年三月份提出將引進來自澳洲的心理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教導民眾如何察覺周圍的人心理健康出現狀況、正在呼救,以及如何說對的話協助他們,而非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不開、你就是想太多」,這只會讓對方心情不好、責怪自己。
雖然從今年2/20就已經在室內場所解封戴口罩的規定,但看到不論是在賣場或是圖書館等空間仍然看到超過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帶著口罩,到底我們還能不能回歸到以往那個呼吸自由的時光呢?
放假期間能夠擁有彈性的時間安排,又不會受到工作進度的追趕,尤其是過年假期幾乎每天都會有滿桌的美食,經過十天的年假,要一下子轉換回工作的場域並不是那麼容易,以下也與大家分享幾項能夠更順利幫助大家開工的小訣竅。
新年快樂!列下今年想要完成的願望清單,然而到了年底卻會發現今年的目標似乎還有許多未完成清單,根據心理學效應可以透過重新設計目標達成的過程,更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面對面的聊天可以從對方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音調高低來推測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因此我們不僅能獲得語言訊息也能夠透過這些資訊來理解更完整的內容,畢竟說出來的話不一定是真的,不過有些肢體動作或是臉部微表情卻是很難欺騙人的。
從學校出發,心理假的實施正在高中當中熱議,目前雖沒有一致性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議題已逐漸蔓延。然而在大學中已經有學校開始有「心理假」的選項。中山大學從2021年5月首創「心理不適假」,除了讓學生能請心理假,另也會同步通知導師關懷,必要時協助轉介至輔諮單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痛源自情感壓力,交融著生理及心理的影響。當情感受到挑戰,前扣帶迴區域會活躍,轉化為生理疼痛。心碎綜合症則展示著情感痛苦如何影響心臟功能。靈魂伴侶與雙生火焰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呼應了神經系統的密切連結。本文闡述心臟在情感中的角色,以及心電感應與預判的超能力,提供深刻的情感體驗與心靈聯繫分析。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痛源自情感壓力,交融著生理及心理的影響。當情感受到挑戰,前扣帶迴區域會活躍,轉化為生理疼痛。心碎綜合症則展示著情感痛苦如何影響心臟功能。靈魂伴侶與雙生火焰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呼應了神經系統的密切連結。本文闡述心臟在情感中的角色,以及心電感應與預判的超能力,提供深刻的情感體驗與心靈聯繫分析。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