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發生過什麼事?》──有時候,光是理解就能帶來寬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諮商實習時,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諮商對話,以及督導的提醒逐漸理解:要處理問題,得先流放情緒。考取執照後,透過多年的諮商經驗深刻體會到「有時候,光是理解就能帶來寬慰,釋放複雜的情緒感受」。若嘗試透過生理的角度來理解原因,我們必須從大腦的演化談起。

神經心理學:從腦幹到皮質,從情緒到理性。

簡單地說:我們大腦的組織方式是先產生行動與感受,然後才思考。(頁32)

人類大腦可簡單依演化順序分為四個區域:腦幹、間腦、邊緣系統,以及皮質。我們可以想像有一道光由脖子的中心往上射出,途經穿越的區域即為大腦的四個部分,而這樣的順序即為人類生存反應的順序

  1. 腦幹:掌管體溫、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存功能。
  2. 間腦:掌管亢奮、睡眠、食慾,及動作等功能。
  3. 邊緣系統:掌管獎賞、會議、情感連結、情緒等。
  4. 皮質:主司創造、思考、語言、價值觀、時間、希望等。

也就是說,當重大事件發生,做為人類,我們會先在意是否能夠活著「我應該戰鬥還是逃跑?」,接著我們會感受到事件帶來的情緒張力,然後才有能力好好思考「我到底發生什麼事了」。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處理問題,需要先安頓情緒」,也提供一個觀點讓我們理解「若創傷經驗的痛苦無法紓解,我們便難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所遭遇的痛苦,無力地使其反覆發生」

創傷:因為深刻痛苦過,所以無法真的安心

每分鐘六十到八十下是成年人安靜時的平均心跳速率;這是胚胎感受到的節奏,這個節奏等於平衡、溫暖、吃飽、解渴、安全。出生以後,這種速度的節奏可以帶來安慰與安撫,而喪失節奏,或是太高亢、不規律、難以預料的感官輸入模式,則會聯想到威脅。(頁59)

生命充斥各種可能,若多數的可能皆為「痛苦的經驗」,那大腦會深刻記住這些痛苦,長出痛苦經驗的迴路(神經可塑性),並時時刻刻保持警惕。因此我們會感受到有些人過度敏感、我們會察覺到自己特別抗拒進入某些情境並感覺到威脅,這些反應揭示「你一定發生過什麼事,所以需要這樣保護好自己」

作為心理師,我反覆看見當事人在諮商中表現痛苦帶來的無力感。

「我爸媽從小就有精神疾患,我每天都很擔心有人會死掉。」
「父母嚴重的忽視讓我總是在人際互動中懇求別人的關注與在意。」
「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再相信任何人了,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失敗收場?」
「我跟家人吵架時,就會忍不住把家電砸爛,我當下真的無法控制。」

撫平創傷:透過練習,說服大腦長出「安心迴路」

神經可塑性有個重要的原則,也就是特定性(specificity)。……你必須刺激大腦與彈鋼琴相關的部分,這樣才能產生改變。(頁86)

已經發生的事情來不及阻止,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以透過累積「好的經驗」重新訓練大腦、擺脫創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7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心理師選書:人生二三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與貓咪編的生活隨筆
34會員
40內容數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曾經發生過的事,塑造了現在的你 《你發生過什麼事》是由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與創傷研究專家培里醫生合著,透過兩人的對談形式,從大腦的角度出發,闡述兒童早期經驗如何影響行為模式;面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大腦又是如何學會調節(或調節失敗);以及過去經歷過的種種或創傷事件,如何影響我們現在的行為展現。 「你
Thumbnail
曾經發生過的事,塑造了現在的你 《你發生過什麼事》是由美國知名主持人歐普拉與創傷研究專家培里醫生合著,透過兩人的對談形式,從大腦的角度出發,闡述兒童早期經驗如何影響行為模式;面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壓力,大腦又是如何學會調節(或調節失敗);以及過去經歷過的種種或創傷事件,如何影響我們現在的行為展現。 「你
Thumbnail
書本的主軸是以歐普拉與創傷專家的培理醫生為對話式並搭配相關的科學證據。就連自己都可能不太了解自己,那又要別人多了解自己呢?因此,時常我們都會碰到不懂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彷彿總是陷在相似的關係漩渦中,或是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開始逃避。
Thumbnail
書本的主軸是以歐普拉與創傷專家的培理醫生為對話式並搭配相關的科學證據。就連自己都可能不太了解自己,那又要別人多了解自己呢?因此,時常我們都會碰到不懂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彷彿總是陷在相似的關係漩渦中,或是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開始逃避。
Thumbnail
「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p.193),這或許是我閱讀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最喜歡的一句話。傷痛、受創,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憶起的過去,所以我們將這些往事塵封於心底,不去觸碰,以為這樣我們都會好起來,但這種逃避的方式,換來的不是讓自己好受點,而是身心靈的持續折騰和苦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
Thumbnail
「受創者記得太少,卻又記得太多」(p.193),這或許是我閱讀完《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最喜歡的一句話。傷痛、受創,都是我們不願意去憶起的過去,所以我們將這些往事塵封於心底,不去觸碰,以為這樣我們都會好起來,但這種逃避的方式,換來的不是讓自己好受點,而是身心靈的持續折騰和苦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
Thumbnail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Thumbnail
過去發生的每一個經驗都累積成為現在的自己,而過去發生了什麼事也解釋了我們何以害怕、何以痛苦,只要理解,就能帶來寬慰與痛苦後的人生智慧。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療癒童年」,可以感受到童年時候所造成的創傷對人的影響深刻。《你發生過什麼是》是歐普拉與培理醫生的討論集冊,透過不同人的人生故事,從培理醫生的腦科學角度來檢視,該如何透過大腦的適應性,重新找到新的適應模式。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一遇到痛苦、有害的體驗就會化身魔鬼氈,而遇到舒服、有益的體驗卻像不沾鍋。這種負面偏誤的機制幫助我們祖先得以存活,但到了今天,卻只會為我們製造出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衝突。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你發生過什麼事 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 出版日期: 2022/03/04 出版社:悅知文化 「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全書以【對話&經歷故事】呈現【科學】角度的【創傷大腦】如何運作
Thumbnail
米雅推薦書名: 你發生過什麼事 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 出版日期: 2022/03/04 出版社:悅知文化 「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全書以【對話&經歷故事】呈現【科學】角度的【創傷大腦】如何運作
Thumbnail
怎麼辦情緒崩潰了,但又不知道怎麼控制,這是我們難免會遇到的狀況,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有時會帶著一些責備,說道為何這樣呢?有這麼嚴重嗎?觸碰到情緒地雷的那一刻,其實是反射反應,並不是這麼容易可以控制,過多的責難反而會讓狀況更加失控。
Thumbnail
怎麼辦情緒崩潰了,但又不知道怎麼控制,這是我們難免會遇到的狀況,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有時會帶著一些責備,說道為何這樣呢?有這麼嚴重嗎?觸碰到情緒地雷的那一刻,其實是反射反應,並不是這麼容易可以控制,過多的責難反而會讓狀況更加失控。
Thumbnail
過去,我看過不少關於童年受傷、情緒調整的書籍,雖然在書籍當中很多說法與分析都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獲益良多,但是總覺得這些很有道理的分析跟自身還有一段難以跨越的距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思想是頭腦的語言而感受是身體的語言。」這些困窘才覺得看到了出路。原來,思想的運作和情感、情緒的運
Thumbnail
過去,我看過不少關於童年受傷、情緒調整的書籍,雖然在書籍當中很多說法與分析都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獲益良多,但是總覺得這些很有道理的分析跟自身還有一段難以跨越的距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思想是頭腦的語言而感受是身體的語言。」這些困窘才覺得看到了出路。原來,思想的運作和情感、情緒的運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Thumbnail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太容易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壓抑興奮與喜悅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