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迷信?
「迷信」指的是對宗教信仰、習俗文化所釋出的特定觀念,有著十分深入著迷到了無法撼動的崇信態度,是信仰者與被信仰者獨特的的「信任關係」──這樣的解釋,應該是十分客觀且足夠抽離意識形態的影響了。只不過,人類對迷信的認定,其實有各自不一的標準。
在我們確信某些行徑或言論屬於迷信以前,我們必須先確認:
- 自身的成長背景
- 語言如何識別文化的意識形態(詮釋所帶來的刻板印象)
- 對文化的瞭解程度
- 認識文化的途徑,以及詮釋文化的資訊來源(書籍、媒體、網路資訊)
- 不同語言如何轉換文化的詮釋方法(跨國語言的轉譯)
「在森林裡不吃不喝三個月就能遇到森林之母,並能夠跟祂學習魔法」──像是這樣的迷信,你會相信嗎?
假設A跟B分別是出生在無信仰和道教信仰家庭;既然出生環境不同,觸及的日常風景也不一樣,那麼A與B對於信仰的見解與認識,必然是有所不同的。也因此:
- A因為家族成員沒有信仰習慣,因此他鮮少接觸任何宗教或者習俗文化
- B因為家族成員有道教信仰的背景,因此他常常會跟隨家族進行相關的祭祀行為或者被傳遞道教信仰的觀念
在不考慮其它變因的情況下,當A與B相遇,並且A得知B的信仰身分時,他很有可能會認定B對道教的信仰是一種「迷信」。理由在於A並不了解道教信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從而認定那是不理智的、毫無根據且無意義的信仰行為。
進一步的討論:在現實社會,這種缺乏認識的印象通常是無法脫離社會塑成。因此,A對道教信仰的偏見,也很有可能是受父母、老師、同儕、鄰居甚至是電視節目、網路資訊所影響;此外,如果我們又假設A與B分別來自不同國家,那麼當B試圖以自己的語言去解釋「何為道教」時,由於不同語言本身就存在著差異性(語言不存在絕對的相對關係),進而使得A無法理解甚至是誤會了道教的性質,從而萌生「認定迷信」的想法。
面對特定信仰行為,個體依據自身經驗塑成某種觀點,並以此觀點進而評價該信仰行為與常理脫序之處。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