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選經歷、能力還是潛力?人才管理中的五種角色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種畫面十分常見,幾個主管討論公司人才,某副總提到有一位協理的績效非常好,公司近八成的大客戶都由他敲下訂單,因此希望指定他作為未來的潛力接班人選,不過其他副總卻對於該人選保持保留意見,認為該人選雖然有極強的業務能力但卻較自我導向,帶領團隊會有風險,因此推薦該部門工作年資較長、整體表現中等但是穩定的對象,接著便落入人選的討論與比較,最終選出一位相對突出的人選,便匆匆結束人才的討論。
在協助客戶推動人才發展的過程中,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人才通常是佔據最多時間討論的第一步。這種哲學式的後設探問有助於釐清組織評估人才的準則,也加速了後續具體人選的評估與發展。在人才管理的歷程中,至少有這五種人才的類型需要定義清楚:
職務代理人通常視部門中最熟悉運作流程及了解主管想法的人,在主管短期間不在該職位時,能承擔起必要運作的職責。職務代理人不一定是績效最好或者是潛力最高,但通常得是主管信得過的人、或者是在該部門工作年資最長的對象。年資最長不見得不具備發展的潛力,不過如果組織發展資源僅依靠年資作為分配的依據,就會給其他員工帶來「發展需要排隊」的觀感。
關鍵職務人才通常是擔任組織營運過程中的關鍵職位,例如保險業的精算師或營造業的工地主任,這些人通常在勞動市場上較為稀缺,而且剛接任的對象也不易第一時間就上手,而往往這些人離職的話會立即影響到現有工作的進行。關鍵職位人才未必接班人的最佳人選,因為隨著職務的晉升,通常會涉及更多團隊發展與資源整合的工作,而這未必是專業人才希望的工作性質,在經驗中,這一群主管常常把管理工作視作麻煩事,甚至影響了他們在工作上的專業發展。
簡單的說就是績效很好的人,在現有工作上有突出表現,許多企業會用過往數年的績效來作為評估的依據,例如將過往兩年皆是績效最高等級的員工列作組織發展的人才,提供久任獎金或其他激勵措施。將高績效人才視作重點發展的對象是合理作法,唯獨要特別關注當高績效人才未來的職位與工作性質有較大改變時,例如從達到負責成熟市場業務轉為新產品開發時,過往的績效就較難預測未來的表現。
高潛力的條件每個人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普遍的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能夠往上晉升兩個職級或者是能擔任最高職務的對象。通常高潛力人才是整個人才發展中最應該關注的面向,因為這些人的發展投資報酬率(ROI)最高,同時向外尋找其他職涯的能力性(Mobility)也最高,更重要的是,如果組織忽略發展這一群人,他們通常也具備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是在人才發展的重中之重。
快速發展人才是組織中發展資源相對集中的對象,通常是在大型的組織中特別招募的員工,或者是早已被董事會認可、未來將擔任公司營運的對象。這一類的人才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有較多的資源,同時也承擔享受額外資源的壓力、被組織內的成員特別檢視,也需要關注這些人是否獲得其他人的認同。
Photo by Carlos Esteves on Unsplash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y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別再說你的老闆不支持了,他們本來就不會無端支持,除非你拿出價值! 前兩天參加活動時,主持人詢問聽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有HR提到論壇上的方案聽起來很好,但是老闆不支持該怎麼辦,雖說這種「Yes...but...」的句型看起來很像是一種藉口,但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是個難題,統計這幾年總共跟近50位總經理、董
    在顧問業這麼多年,有做培訓的企業大有人在,但有做人才治理(Talent Govenance)的卻屈指可數。 人才治理不是對特定人才專案成效的推動、而是組織對於人才管理的機制設計,為了平衡不同角色對公司人才的期待而產生。 人才治理應該關注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才議題,像是: -對於人才的定義是否有共識
    別再說你的老闆不支持了,他們本來就不會無端支持,除非你拿出價值! 前兩天參加活動時,主持人詢問聽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有HR提到論壇上的方案聽起來很好,但是老闆不支持該怎麼辦,雖說這種「Yes...but...」的句型看起來很像是一種藉口,但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是個難題,統計這幾年總共跟近50位總經理、董
    在顧問業這麼多年,有做培訓的企業大有人在,但有做人才治理(Talent Govenance)的卻屈指可數。 人才治理不是對特定人才專案成效的推動、而是組織對於人才管理的機制設計,為了平衡不同角色對公司人才的期待而產生。 人才治理應該關注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才議題,像是: -對於人才的定義是否有共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高效的招聘流程,適合追求人才精準匹配及提升企業形象的 HR 專業人士閱讀。 設計招聘流程:建立高效的篩選流程,包括初步篩選、面試及評估方法 在當今企業的競爭環境中,設計一個明確且高效的招聘流程是極其關鍵的,良好的招聘流程能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整體形象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你必須考量到別人、為他們著想,要有禮貌、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有了這個考量、這個體諒以及明察秋毫,不管是在內心或是外在行為上,就會有秩序。而有了秩序,也就會有自由。
    Thumbnail
    在外流浪時間久了,記憶中的小米田,喚起了Sayun的思鄉情懷。和許多北漂青年一樣,Sayun離開故鄉來到都市求學、就業,身為泰雅族的她,終究還是想回到最初的原點,那片曾經孕育她成長的土地。
    Thumbnail
    「員工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許多公司高層主管很喜歡把這句話拿來當口頭禪。但是相對員工心底深處的感受而言,真的是這樣嗎?還是用完即丟,又或者把人才當耗材呢? 細究「員工是公司的資產」這句話,其實,是被過度簡化了! 員工是不是公司的資產?不但有定義而且是有程序可以衡量的!
    Thumbnail
    因為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們要有台灣版的,不管他是台灣版的李光耀學院或台灣版的松下政經塾,我覺得政治還是個專業需要訓練,而且要有一個系統性的教育系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研究需要專注、創新和實際執行的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如何篩選出適合的人才。我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也曾經歷過一段從被忽視到找到自己的價值的時期,這段經歷讓我逐漸理解每個人的長才與安排的重要性。 ▋如何篩選適合做研究的人才? 過去我的老師曾用一個方法來篩選研究人員,就是給一篇論文讓學生閱讀,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設計高效的招聘流程,適合追求人才精準匹配及提升企業形象的 HR 專業人士閱讀。 設計招聘流程:建立高效的篩選流程,包括初步篩選、面試及評估方法 在當今企業的競爭環境中,設計一個明確且高效的招聘流程是極其關鍵的,良好的招聘流程能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整體形象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你必須考量到別人、為他們著想,要有禮貌、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有了這個考量、這個體諒以及明察秋毫,不管是在內心或是外在行為上,就會有秩序。而有了秩序,也就會有自由。
    Thumbnail
    在外流浪時間久了,記憶中的小米田,喚起了Sayun的思鄉情懷。和許多北漂青年一樣,Sayun離開故鄉來到都市求學、就業,身為泰雅族的她,終究還是想回到最初的原點,那片曾經孕育她成長的土地。
    Thumbnail
    「員工是我們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許多公司高層主管很喜歡把這句話拿來當口頭禪。但是相對員工心底深處的感受而言,真的是這樣嗎?還是用完即丟,又或者把人才當耗材呢? 細究「員工是公司的資產」這句話,其實,是被過度簡化了! 員工是不是公司的資產?不但有定義而且是有程序可以衡量的!
    Thumbnail
    因為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我們要有台灣版的,不管他是台灣版的李光耀學院或台灣版的松下政經塾,我覺得政治還是個專業需要訓練,而且要有一個系統性的教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