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顧問的提案技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別再說你的老闆不支持了,他們本來就不會無端支持,除非你拿出價值!

前兩天參加活動時,主持人詢問聽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有HR提到論壇上的方案聽起來很好,但是老闆不支持該怎麼辦,雖說這種「Yes...but...」的句型看起來很像是一種藉口,但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是個難題,統計這幾年總共跟近50位總經理、董事長(半數以上是上市櫃公司)提案的經驗,再加上過去曾在企業裡一口氣提了+40%的年度預算還順利通過,或許也些作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祕訣一:凡事從營運開始

跟高階要預算的第一準則,就是要說明這件事情跟公司的營運有關!經理理需要為公司的最終損益負責,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之下,絲毫不會花任何心力在無關的事情上面,換句話說,怎麼讓提案的內容跟營運連結就非常重要。例如有些企業會辦理英文課程,聘請外國老師進行口語的訓練,這樣的培訓乍聽之下很像是福委會的福利,但是如果跟開拓外國市場、經營國外客戶連結在一起,那就會是很重要的關鍵。

祕訣二:與利害關係人進行詳細的溝通

每個企業營運過程都會有一些特別重要的單位,有些可能是業務、可能是研發、也有可能是營運,這些單位的主管通常都扮演關鍵的角色,有時是意見領袖、有時是費用分擔最主要的單位,而更常見的是以上兩種角色都扮演,這時候在跟總經理提案之前、溝通並且爭取這些主管的支持與協助就非常重要。過去曾有一次重要的培訓,我想說都已用信件通知、就直接調走了某單位好幾個高潛力的主管,結果該單位的副總當天下午就直接打電話來,劈頭就一直講「沒有人是這樣搞的!」,當我正要解釋時就馬上掛了電話,隔天我跑了一趟副總跨縣市的廠區,當面向他致歉、同時說明培訓的目的跟效益,結果他成了那次培訓最大的倡議者。

祕訣三:以使用者導向進行設計

人資管理是個專業,但是專業本該符合人性、這不意味只要專業就可以忽視過程中使用者的感受。提案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為了方案的專業度與嚴謹性,把繁重的行政工作轉嫁到使用者身上,像是我曾經看過有客戶為了要做完整的課前調查,設計六大頁近百題的課前問卷;又或者要讓招募流程留下完整的紀錄,面試主管需要填寫四、五份各式各樣的表格,這些都會讓相關人保持距離敬而遠之。

秘訣四:累積個人的信用

組織說穿了是一種多人組成的群體,提案的內容雖然重要,但是提案的人是否可信、是否能說到做到,甚至更加重要,在平日的工作中累積信用,完成交付,本身就是一種取信他人的歷程。

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yan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Ry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3
在人才評鑑與診斷的過程中,曾經跟某位製造業的董事長有個印象深刻的對話,他有一位主管進來公司快十年、年輕加上學經歷也不錯,工作態度也相當積極,因此負責這公司的轉型專案,在原先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商業模式之下,發展公司的自有品牌並透過網路進行銷售,結果幾年過去成效不如預期...
Thumbnail
2022/12/13
在人才評鑑與診斷的過程中,曾經跟某位製造業的董事長有個印象深刻的對話,他有一位主管進來公司快十年、年輕加上學經歷也不錯,工作態度也相當積極,因此負責這公司的轉型專案,在原先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商業模式之下,發展公司的自有品牌並透過網路進行銷售,結果幾年過去成效不如預期...
Thumbnail
2022/12/07
這種畫面十分常見,幾個主管討論公司人才,某副總提到有一位協理的績效非常好,公司近八成的大客戶都由他敲下訂單,因此希望指定他作為未來的潛力接班人選,不過其他副總卻對於該人選保持保留意見,認為該人選雖然有極強的業務能力但卻較自我導向,帶領團隊會有風險,因此推薦該部門工作年資較長、整體表現中等但是穩定的對
Thumbnail
2022/12/07
這種畫面十分常見,幾個主管討論公司人才,某副總提到有一位協理的績效非常好,公司近八成的大客戶都由他敲下訂單,因此希望指定他作為未來的潛力接班人選,不過其他副總卻對於該人選保持保留意見,認為該人選雖然有極強的業務能力但卻較自我導向,帶領團隊會有風險,因此推薦該部門工作年資較長、整體表現中等但是穩定的對
Thumbnail
2022/11/21
在顧問業這麼多年,有做培訓的企業大有人在,但有做人才治理(Talent Govenance)的卻屈指可數。 人才治理不是對特定人才專案成效的推動、而是組織對於人才管理的機制設計,為了平衡不同角色對公司人才的期待而產生。 人才治理應該關注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才議題,像是: -對於人才的定義是否有共識
Thumbnail
2022/11/21
在顧問業這麼多年,有做培訓的企業大有人在,但有做人才治理(Talent Govenance)的卻屈指可數。 人才治理不是對特定人才專案成效的推動、而是組織對於人才管理的機制設計,為了平衡不同角色對公司人才的期待而產生。 人才治理應該關注與組織發展密切相關的人才議題,像是: -對於人才的定義是否有共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工作中,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有價值且可行的提案,就能獲得累積戰功的機會,也提升在老闆心中的話語權。 ​ 但怎麼提案,才不會被老闆否決或敷衍呢? ​ 最近在讀《大人學的破局思考》,有一篇在談:「怎麼提案,才能讓老闆好懂又相挺?」Joe 提出了兩個關鍵要素...
Thumbnail
在職場工作中,如果你能提供一個有價值且可行的提案,就能獲得累積戰功的機會,也提升在老闆心中的話語權。 ​ 但怎麼提案,才不會被老闆否決或敷衍呢? ​ 最近在讀《大人學的破局思考》,有一篇在談:「怎麼提案,才能讓老闆好懂又相挺?」Joe 提出了兩個關鍵要素...
Thumbnail
大家常常會說,專案的起案是最重要的 一個專案起的好,後面就順了;起得不好,往往會失敗收場 但是在一間企業,案子的啟動方式往往百百種 今天就來聊聊,各種起案的方式
Thumbnail
大家常常會說,專案的起案是最重要的 一個專案起的好,後面就順了;起得不好,往往會失敗收場 但是在一間企業,案子的啟動方式往往百百種 今天就來聊聊,各種起案的方式
Thumbnail
別再說你的老闆不支持了,他們本來就不會無端支持,除非你拿出價值! 前兩天參加活動時,主持人詢問聽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有HR提到論壇上的方案聽起來很好,但是老闆不支持該怎麼辦,雖說這種「Yes...but...」的句型看起來很像是一種藉口,但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是個難題,統計這幾年總共跟近50位總經理、董
Thumbnail
別再說你的老闆不支持了,他們本來就不會無端支持,除非你拿出價值! 前兩天參加活動時,主持人詢問聽眾有沒有什麼疑問,有HR提到論壇上的方案聽起來很好,但是老闆不支持該怎麼辦,雖說這種「Yes...but...」的句型看起來很像是一種藉口,但是仔細想想這確實也是個難題,統計這幾年總共跟近50位總經理、董
Thumbnail
彙報/提案本質上是一次演習,而不是請示。 彙報/提案最關鍵的能力是向對方呈現結果的能力。你作為總指揮,要把責任承擔起來。 給領導或客戶呈現結果,你要做的就是三件事:首先把你的目標融合到領導的目標里,其次把你的進度搶在領導之前,最後提一個最小化的訴求,用對方的推力讓飛輪先行運轉起來。
Thumbnail
彙報/提案本質上是一次演習,而不是請示。 彙報/提案最關鍵的能力是向對方呈現結果的能力。你作為總指揮,要把責任承擔起來。 給領導或客戶呈現結果,你要做的就是三件事:首先把你的目標融合到領導的目標里,其次把你的進度搶在領導之前,最後提一個最小化的訴求,用對方的推力讓飛輪先行運轉起來。
Thumbnail
早期擔任主管時,每週定期與部屬個別面談, 讓部屬報告工作進度,原本以為這樣就能夠掌握部門內各個工作項目的進度。歷經了幾次慘痛的教訓之後,才知道「提問力」的重要性。 「提問」也有不少的眉角在裡面,方法不對,效果會大打折扣。要想把細節中的魔鬼給抓出來,還真需要有兩把刷子。以下六個提升「提問力」的方向給大
Thumbnail
早期擔任主管時,每週定期與部屬個別面談, 讓部屬報告工作進度,原本以為這樣就能夠掌握部門內各個工作項目的進度。歷經了幾次慘痛的教訓之後,才知道「提問力」的重要性。 「提問」也有不少的眉角在裡面,方法不對,效果會大打折扣。要想把細節中的魔鬼給抓出來,還真需要有兩把刷子。以下六個提升「提問力」的方向給大
Thumbnail
啊~明天就要向老闆提案簡報,每每提案都吃鱉過不了,為什麼隔壁同事的簡報簡單清楚明瞭一看就懂,到底如何辦的到?! 設計要從行銷面切入,秒懂老闆要什麼,學會提案簡報設計行銷六大成功特點、設計四大關鍵要訣,讓你省一點力氣、老闆收起壞脾氣甚至客戶都拍手滿意!
Thumbnail
啊~明天就要向老闆提案簡報,每每提案都吃鱉過不了,為什麼隔壁同事的簡報簡單清楚明瞭一看就懂,到底如何辦的到?! 設計要從行銷面切入,秒懂老闆要什麼,學會提案簡報設計行銷六大成功特點、設計四大關鍵要訣,讓你省一點力氣、老闆收起壞脾氣甚至客戶都拍手滿意!
Thumbnail
資訊不明的陌生開發,提案要怎麼做?有時候在面對客戶提案時可能會遇到一種狀況:手頭上沒有任何資訊,而客戶卻希望你先提案再做評估。這時候,請把握三個關鍵,先提問、再提案。
Thumbnail
資訊不明的陌生開發,提案要怎麼做?有時候在面對客戶提案時可能會遇到一種狀況:手頭上沒有任何資訊,而客戶卻希望你先提案再做評估。這時候,請把握三個關鍵,先提問、再提案。
Thumbnail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Thumbnail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