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職場經歷夠了、實力有了,主管一職早晚會到你手上,成為主管後,很多人會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能力輸出上,想辦法把專業、把績效做好做滿,盡快的展現成果,來回報公司給予的機會與福利,也證明自己的身價符合當下的條件。
當然空降也是一條路,只是這條路通常不太好走,公司的運作體制、戰功彪炳的明星員工、跨部門合作都是問題,取得信任反倒成了首要工作,專業能力就先放一邊吧。
在很多企業體質觀察到,許多主管職缺與在位人的屬性有明顯的落差,氣場不合、工作狀態未達該有的水準,這種狀況相信在位的人應該也過得很辛苦,更或許,這位置壓根不是他想要的,只是被公司指派座了這個位置,不得不而做出的被迫選擇。
而葛捷思曾經看過位居業務部經理職務,個人屬性相較來的內斂,不高調、不浮誇、不口若懸河,甚至不刻意經營人脈,不在灰色地帶來達到目的,與市場上認知的業務屬性有很大的差距,自己本身其實並不耀眼,但團隊下屬的業績卻每每超標,意外的做得非常出色。
評估後發現,這樣的結果來自於用人的眼光與膽識,許多團隊會物以類聚的招募過多相同屬性的人才,導致團隊能力失衡,某一部分超強、卻有一部分非常弱勢,結果就是弱勢的一方不斷的衍伸問題,反而花了大量時間回頭彌補錯誤,最後連團隊原本強勢的能力都因此被拖累,無法持續保持相同產能,最後的結果你我都知道了。
善用團隊內成員的來互補屬性,不見得每個人都要做同一件事,各司其職能在職位上有更好、更專精的輸出成果。當你甚麼都會,可能每樣都只有60分,當你專精一項專業,就有80分以上的機會。
我們在職場久了,被體制洗腦成為甚麼都要會、甚麼都要懂,別忘了,會衝的人常常忽略很多後端該注意的細節,能掌握細節的人往往速度緩慢,但體制總是希望兩種能耐都要齊聚一身,才算是優秀員工。但現實就是,這樣練武奇才萬中選一,不是選不到,就是選到了也請不起,這才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職場生態,其他的都只是理想。
甚麼樣的職位,就該具備甚麼樣的專業與人格特質,這是職場環境帶給我們的既有觀念。但同樣的職位不見得都需要同一種人,業務人員可以很會講、也可以很憨慢但很實在,行銷人員可以很會賣的走進人群,不會說話的也可以躲在電腦後面用電子商務進行銷售,客服人員可以像夜市叫賣哥一樣的口若懸河,也可以像老師般的細心逐一解答。
職場上有人做得到,但自己卻做不到,而與精英最大的差別,其實只在於分析跟組織能力,只要補上這個技能,不論你在哪種職位上,都能發展出專屬於你的領袖特質,就能在你的位置找到最好的發揮方式。